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已经实证甚深佛法的真实义——第一义谛的菩萨;也就是指已经明心证真,证得第识如来藏的七住位以上的菩萨。例如《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曾开示说:【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復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为退分。】(《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一,我跟这位女同事虽认识一年多,但并不特别熟络,因为脾气性格都不太一样,所以仅仅只是正常接触而已,算不上交心;其二,她给我张罗的这个人刚好是我比较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而她可能觉得这种志同道合就是所谓的有感觉吧;其三,当我知道她的意图之后就立即表明了我的态度,并请她不要再操心,不然大家都会很尴尬,因为人生中能遇到一个法缘深厚的朋友真的特别难得,我不希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在佛世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位老人来请求出家,可是当时佛陀不在精舍,在精舍里的阿罗汉们一看,这个老人在万大劫之内,都没种过一点善根,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过,于是这些大阿罗汉们就说:因为你从来没有种过善根,所以没有因缘出家,你还是走吧!这个老人听了,就哭着走了。但是在回去的路上,刚好遇到了佛陀,佛陀就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呢?他就说:我想去跟佛陀出家,但 三摩地

2018-07-23

明就是指彻底明了这些世间法的道理,其实不论是卜卦、字、风水,实际上是菩萨无不明了。这是入地菩萨于五地菩萨位所应当成满的功德,五地菩萨对于这世间,他自知他了解得不多,所以他会启动他的意生身,去无量无边的世界,来了解世间一切有情的作息,一切世间有情的许许多多的根器。他是透过这个方式来了解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的是什么?然后有没有一些工巧的一些技艺,这些 三摩地

2018-07-23

佛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佛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样来搬取,有人七年之中每天这样搬取,仍然无穷无尽,显然这个七宝之藏它宝物非常多,但如果有一个人能以至诚心受三归依及戒斋,他所得到的功德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很喜欢算命,有的小孩,他去算那个字,虽然佛法不特别说,但是生辰字可以应现一些世间法,也不能说它没有世间的理,它还是有世间的一些。有的小孩他看了以后,就知道说这小孩活不久。以前的方式是怎么做呢?古人他有智慧,他知道佛有大威德力,佛可以庇佑、庇护一切众生,而且在佛的面前一切众生平等,祂不会计较这个人过去生的业报是善还是恶,祂一样是平等来视之,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卷)以上四食的解释,导师在《真实如来藏》中有详细的解释,欢迎阅读,一饱纯正甘露法雨,滋养宝贵法身慧命,福慧增上,早证菩提!(原标题:我们在吃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阂智、十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知,一定如佛所说每个众生都有个第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注1因为在死亡时我们的前六识都灭了,只剩下第识与祂出生的意根还存在,然后由意根携带第识去投胎,注2接著才在母胎中出生了我们的身心(也就是名色),如此才能继续生死轮回。如佛陀在《长阿含经》中所说的一样!注3注1《入楞伽经》卷8〈14刹那品〉:所谓识:何等为?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根据《佛说阿那律念经》当中,佛陀也有这样的开示,开示说这个正命有俗与道两种内涵,俗是指世间法方面,道则是指出世间法方面。世间的正命是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于人,就是要以正当的方法来求取财物,不贪求不该得的钱财,不欺诈于人;出世间的正命则是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远离占卜命相以及观天候来为人断吉凶的种种的邪业,不可违犯佛陀教示法道中所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里讲五蕴、十二处、十界的道理,现在没有空在这边来作进一步说明;只作修学上的方便不同,我们来说因为他所修证的智慧深广有所差别。简单地说,声闻乘是以四圣谛,从苦集灭道这个四个方面,来先确定说三界中悉有苦;然后进一步观察说,众生不断聚集未来苦的原因;进一步再知道说,让后有的苦因不再聚集,然后后有的苦就会消灭的这个道理;最后再依据让苦集灭的方法,而 三摩地

2018-07-23

又好像说,不论有人在认为说到底有没有天龙部,但是世界之中,始终会因为种种业力的交感而产生天龙部;当然,有一部分是菩萨发愿往生的。那么到底这个佛教相信阎罗王的题目,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维什么事情?或者是说,我们来想想看说,佛为什么要为我们宣说阎罗王这一位有情?可是再进一步思维之前,我们得先要了解一下,阎罗王在这个世间到底是扮演什么角色。而经典中提到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名叫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耗尽,因此帮人做苦力,以此苦力换得每日工资二钱,回家奉养老母,后来日得四钱、钱、十六钱,也都作为奉养老母之用。有一天,慈童女想入海取宝来改善生活,老母虽然前已同意,不过是敷衍之词。待慈童女要出发时,老母不愿意慈童女出远门,因此阻挡他,慈童女便拔老母数十根头发而去。有一天,慈童女经过一 三摩地

2018-07-23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一切万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根源,那个根源就是我们的第识如来藏。世间是共业所成,是大家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作而形成的。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云: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真假开悟》书中第19~21页皆有解释,末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戒论也乐于听受,那么再为他解说要如何行十善业道而得生欲界天,以及如何修四禅定而往生色界、无色界天等生天之论。假使这些他都能够听得进去,佛陀就再为他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告诉他,修集了十善业道,可以在未来出生到六欲天,享受五欲之乐;但是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当欲界天的天福享尽的时候呢,就会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正道是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当这些人听到佛法中说无我,说入涅槃是要将五蕴十界等自我完全消失、不受后有的时候,大都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而大力排斥。其实佛陀的教诲,是要教导我们认识生命的实相——根本心如来藏的体性,然后才能够让我们捨弃生死轮迴的洪流,从现在的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当中解脱出来,才能够真正的安忍而不造恶业,才能够勇于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乐于救护众生、修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禅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句话没有错;因为第识实相心如来藏,不论众生是否已经证得,他的如来藏都是恒常分明显现,不曾一时被遮盖,只是未悟的人不知道。已经亲证真悟的人,都是可以现前观察,祂在一切众生身中这样子运行不断,并且能由众生日日受用运行之中,让众生来日日受用。可是众生日日受用却不能知,所以,禅师就称之为日用而不知。古时候禅门学人日常的一切作务,都 三摩地

2018-07-23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衆,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地主修愿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