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这样的两段本生故事里面,各位想到了什么?首先,学佛是要学很多很多才会有成就吗?佛说过万四千种法门,意思是指无量法门。我们是要把这万四千种法门都学尽了,才会有成就吗?不是!佛的万四千法门是适应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根性,所以会有不同的法门。重点是能不能够利用、能不能够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法门,然后欢喜奉行。就如同周利盘特,我们会发现周利盘特他不是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正觉电子报(第27期)》般若信箱问(原标题: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40集作者与受者的关系()>余正伟老师)多数人尚无能力分辨福德与功德义涵之差异,往往以为造桥铺路、济贫救世、捐献巨额款项与寺庙,于梁柱片瓦上凿名刻字流芳百世……等等,自认这些钱财的布施是为来世造作大功德、大福德,心中欣喜雀跃,受惠者也赞许他是功德无量。其实这些布施行事只是在培植修集未来世的福德资粮,非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通常大部分的众生都会去认定自己的意识心,把意识心的种种相貌当作是真实的自我,譬如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所以又把我见叫作身见,因为这个意识心,我们会认为祂好像是我们永恒的身体,所以叫身见。因此,想要证入圣果的第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要能够断我见、身见。能够断我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三恶道中。另外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也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并时常布施众生以及教化众生修行十善。《维摩诘所说经》卷上〈1佛国品〉也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之中提到:【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由此可知,一尊如来所教化的范围是百亿四天下,我们要如何想象百亿四天下的宽广?乃至说其中的有情的数量呢?真的没有办法!那么金转轮圣王的福报所可以函盖的范围,能够与世尊相比拟吗?自然又是一个远远无法可及的状况。这样子从一个家庭,一直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接下来,我们先来说一说佛陀三十二大人相、十种随形好的由来,以及这三十二大人相、十种随形好和这十善业道之间的关系。《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修三十二相业品〉云:【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 三摩地

2018-07-23

受施之人远离邪。名福田净(CBETA,T24,no.1488,p.1044,c3-4)。福田清净是针对被施者而说的,会影响到你未来世因施而得果报,所以也须特别注意受施的对象。佛说被你布施的人必须是远离邪,才可以布施。邪是相对于正道而说的:正命的相反就是邪命,正智的相反就是邪智,依此类推。譬如在家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但是有的人弄个空头公司,众生财物,以这种不正当的方 三摩地

2018-07-23

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佛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佛菩提道的第识如来藏妙法,都是破坏者。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开悟以后找到了自己的实相心如来藏,知道说原来自己的五蕴十界的假我,都是由祂出生,祂是真实法,祂是真正的不生不灭的我,可是祂却是真实如如;真实如如的法又那么自在,又本来解脱,这个就是自受用的功德。也就是说,自己的自我虽然还在三界生死中,自己的自我虽然还跟种种烦恼相应;可是却观察到说,这个真实的如来藏的我,祂却是这样的自在,这样本来解脱,这样的随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说五阴十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所证的一定是真实。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知或者是缘起性空,那么它就不是真实。所以说对真实可证这个真实,你就要了解说,你证解脱道 三摩地

2018-07-23

4第辑》P169~170)言乃心之声也,因此重视我们的起心动念,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如理作意并调整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如理之作意调整的越多,我们的修行之路就会越顺畅。当我们的心念除了自身的烦恼之外,其他的念头全部放在上面的时候,每一刹那我们都生活在三宝的加持之中!--这种状态久而久之,自身的烦恼心念就会被放在上面的心念所转依,我们就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六住位菩萨所修学智慧的内容,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来熏习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十界的知见。在四圣谛所建立的知见是这样的:菩萨知道五蕴的出生就是苦,因为有五蕴的出生,所以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五蕴本身:色蕴就是四大所成的色身,四大一向是变异无常的。而受蕴指的就是眼根触色尘,耳根触声尘,鼻根触香尘,舌根触味尘,以及身根触触尘,意根触法尘,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能够观察甚深极甚深如来藏正法,就是第一义谛无上妙法,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本来的无生,能够安忍于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界也是本来无生,同时能够安忍于自己所修学的次第,安忍于自己所需要对治的烦恼,所需要修集的福德,以及一定要亲近善知识来修学,不得少为足,不生起增上慢,不生起高慢之心!这些都是菩萨修学忍辱应该修学的主要三项内容。接下来就是精进。要发起精进心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经过,看到了娄沙迦大概七岁的样子,蹲在一个富有人家门口的水槽前面;古时候,前面的水槽就是用来养马的。娄沙迦蹲在水槽前面,像一只鸟一样,啄食著地上的饭粒。舍利弗就说:「孩子啊!你住哪边?难道你没有父母吗?」娄沙迦说:「以前父母对我说:『孩子!我们被你累死了!』从此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了。」舍利弗就问:「那孩子,你愿意出家吗?」娄 三摩地

2018-07-23

受施之人远离邪。名福田净(CBETA,T24,no.1488,p.1044,c3-4)。福田清净是针对被施者而说的,会影响到你未来世因施而得果报,所以也须特别注意受施的对象。佛说被你布施的人必须是远离邪,才可以布施。邪是相对于正道而说的:正命的相反就是邪命,正智的相反就是邪智,依此类推。譬如在家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但是有的人弄个空头公司,众生财物,以这种不正当的方 三摩地

2018-07-23

虽行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行。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行。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菩萨行。虽得佛道、转于、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说是语时,文殊师利所将大众, 三摩地

2018-07-23

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即建起七宝塔,供养佛的舍利;王的第一夫人,以天冠的拂饰,搭在毘婆尸佛像顶上来庄严佛像;又以天冠中的如意珠,安置在塔前的高柱上,让如意珠的光明能普照世间,并发愿说:『藉这个供养,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不堕入三恶道、难之处!』当时,王的第一夫人,就是今天的善光公主!」「迦叶佛时,她又以佳肴美饍,供养迦叶如来及四 三摩地

2018-07-23

进一步,如果根据他能够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的情况看,他已经能够广度众生而不为众生所转,根据大乘佛法的通义,他所证得的果位至少应在地以上(绝对不是凡夫)。至于善财童子,他也决不是印顺法师所说的人菩萨。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middo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