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不管上一次,你是如何沮丧,别人怎么冤枉你呀,不管你是多么地愤恨不平、怨天尤人、心里很担忧或如何如何,虽然是你还会这样,于自己于众生,而受种种的境界困扰,而产生许多不如理作意的心行;可是你要这样想,佛陀会照顾你,因为经典处处在在都跟你说,你绝对会成佛!所以你有什么好去怨叹别人的呢?你有什么好去顾影自怜的呢?不过我还是要说那一点,你不在那个第一时间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优婆塞戒经》里面,他是尽一生受,有六重二十轻。但是《菩萨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所讲的菩萨重戒,是十戒都尽未来际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世尊开示云:佛子有十不可毁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 三摩地

2018-07-23

你们来共修,亲教师上课时一直解说五阴十界虚妄,一直杀除大家的自我,杀到后来,我慢就会断除了,不过的六个慢却很难断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就不会再犯其余六个慢:所想与所说都如实。你只要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慢,因为了知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有多么遥远。这样一来,纵使胜他,也不会起念说我胜他,这样就不会犯其余的慢。所以要记住一句话:如实。菩萨能把七种慢坏 三摩地

2018-07-23

当往生者刚断气时、呼吸心跳停止时候,这一生的记忆将转至第识中,导致业的境界现行,就像播放电影片子一样,由上而下,一张张、一格格快速现前,每一张、每一格所造作的善业、恶业,或净业、不净业,皆一一呈现,无所遁形、无能脱逃。再来是进入死亡的阶段,在唯识学中称为正死位,这时第识开始舍身,若是造诸恶业濒临死亡,在死前和正死位时,方有四大分离种种痛苦相续发 三摩地

2018-07-23

更何况六、七识所转的境界还只是初品转而已,以后七地进入地的时候,还有中品转,等觉进入妙觉地的时候,还有上品转。怎么可以说我们悟了就跟佛一样呢!还差得远呢!再说福德:光只是一个禅定三昧,我们就差很远了,所以不应当生起慢心而不礼佛。《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二乘菩提是现前观察自己的五阴、十二处、十界都虚妄不实,所以要灭掉阴界入而取涅槃。但菩萨不是,菩萨是依真如心的真实性、如如性、无我性的自性,去观察五阴我、十二处我、十界我的虚妄不实,但是无妨让蕴处界继续现行,而转依于真如心的清净性来修行善业;这就是佛菩提在熏习的过程当中,知见大异二乘菩提的所在。如果能够这样做,就是在熏习你未来真修诸地圣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害我落在六识里面,所以我无法往第识的方向去寻找。那这样还能摄受众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摄受众生的前提是给他们正确的方向,然后给他们实证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摄受众生。这样,你发愿成佛才有可能,否则四弘誓愿就白白在 三摩地

2018-07-23

这阿赖耶识里面的内容,你知道吗?只知道一点儿,修到地时,「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想要究竟的话,须到佛地。到了阿罗汉位或地时,不称为阿赖耶识了,改名为异熟识或庵摩罗识,到了佛地才称为真如--无垢识,《金刚三昧经、成唯识论》说之甚详。故理障断而未尽,不名为佛。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尽一念无明,仍不能成佛,不明真如不见佛性故。明心见性的菩萨,最多七次人天往返 三摩地

2018-07-23

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不悭。九、不瞋,乃至非人。十、不谤三宝。若破十戒不可悔过,入波罗夷。十劫中,一日受罪万四千,灭万四千生故不可破。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总以为修四禅定,就是必须要打坐,不停的打坐,不停的锻夫。但是真正走过来的人,他会告诉我们:要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功夫,除了一方面增强功夫以外,另一方面必须要除断烦恼和各种习气。尤其是当我们修学很久终于进入二禅―无觉无观三昧之后。从这个过程之中,他更深深的体验到烦恼习气不断,是不可能进入二禅以上的境界。所以他最后会明白:修除习气和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再来,如果是一个心多散乱的人,则可以考虑用数息观来对治,让心念初步安止下来不再散乱。除了这五停心观之外呢,其实还有许多的对治法门。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佛 三摩地

2018-07-23

而所以有这些状况,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种到识田里面瞋恨的种子,今世遇到了缘而现行的缘故。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在平常就熏习其相对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瞋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对治的这个知见。首先,先从观察到瞋心的过患,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 三摩地

2018-07-23

十几年来尽管周遭有很多同事念佛,但从来没有人叫我念佛,当天却在点、点半、九点钟,分别有人各都拿了两、三卷佛号录音带,还有一本念佛法门的书给我,当时只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昨晚的事。更不可思议的是我打开录音带一听,眼泪就直流;尤其听到心经的录音带,泪水更是如泉涌。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决定持名念佛,每天一回到家就把录音机带在口袋,跟着 三摩地

2018-07-23

而所以有这些状况,就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种到识田里面瞋恨的种子,今世遇缘而现行的缘故。因此,要消除掉这些习气、消除掉这些种子,就得要在它现行的时候作一些对治;但这还是要靠平常就熏习相关正确的知见,再加上还要能够觉察到瞋恚的现行,才能够有所对治。至于如何对治瞋恚,这里简单说明如下。首先,我们要观察到瞋心的过患,从而可以减损我们瞋恚的心念,乃至可以把它 三摩地

2018-07-23

其一,我跟这位女同事虽认识一年多,但并不特别熟络,因为脾气性格都不太一样,所以仅仅只是正常接触而已,算不上交心;其二,她给我张罗的这个人刚好是我比较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而她可能觉得这种志同道合就是所谓的有感觉吧;其三,当我知道她的意图之后就立即表明了我的态度,并请她不要再操心,不然大家都会很尴尬,因为人生中能遇到一个法缘深厚的朋友真的特别难得,我不希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争取每天有一两块充裕而又宁静的时间用来专修﹐我一改从前白天打坐的习惯﹐决定每天早晨三点五十分起床﹐洗漱完毕﹐从四点开始﹐一直坐到六点半﹐然后再做饭﹐吃了上班﹔晚上从点开始﹐一直坐到十点半﹐然后熄灯休息﹔中午小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晚饭少吃或不吃。按这个计划﹐只要每天坚持早晚两座﹐就可保证五个小时﹐而且这五个小时很可靠﹐一般不会有人来干扰的。再 三摩地

2018-07-23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七请佛住世,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详看行愿品中最为透明,每一行都是尽法界虚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轻 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轻 二、如何受优婆塞戒?〖善男子!若人欲受优婆塞戒增长财命;先当谘启所生父母,父母若听,次报妻子、奴婢、僮仆;此辈若听,次白国主;国主听已,谁有出家发菩提心者,便往其所,头面作礼,软言问讯,作如是言:&lsq 三摩地

2018-07-23

  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轻”六重〖“既授戒已,复作是言:‘优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优婆塞受持戒已,虽为天女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优婆塞、旃陀罗优婆塞、垢优婆塞、结优婆塞,是名初重。’”〗语译:戒子对于五戒已经少分、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