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下:一般来讲,我们修学佛法,首先要认清楚何谓生灭法?何谓不生不灭法?乃至于何谓生灭法上面建立的生灭相?所谓的生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一句五阴十界;所谓的不生不灭法:就是正觉总持咒的第二句涅槃如来藏。在其他的单元当中,我们曾经引用了《金刚经》的两首偈,分别对应了生灭法与不生不灭法。五阴十界生灭法,《金刚经》很清楚地说了: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摄受众生要怎么摄受呢?是教他们落在常见里面吗?是教他们断见法而落在断见里面吗?不行!他们有一天会发现:你害我不能断我见,不能证初果,都是你害我落在六识里面,所以我无法往第识的方向去寻找。那这样还能摄受众生吗?不可能的。所以摄受众生的前提是给他们正确的方向,然后给他们实证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摄受众生。这样,你发愿成佛才有可能,否则四弘誓愿就白白在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三摩地

2018-07-23

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在谈这个主题之前,先要了解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了解这些内涵后,再举譬喻说明,就会知道:修行到底是修哪一个心了?首先谈:每一位有情各有几个心识?佛在经中曾开示:「复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谓识;何等为?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大乘入楞伽经》卷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个识;哪个识?所 三摩地

2018-07-23

法身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讲第识,另一个是说你修到佛地时,成就自性法身,也就是诸佛都有的自受用身,因为这个自受用身永远不坏,并且以五法为身,所以称为法身。诸佛的自受用法身永无坏灭时,这叫作坚固身。还有第识法身,也是没有毁坏时,所以也是坚固身。我们的色身是不坚之身,要怎么样用这个不坚固之身,拿来做个工具去换取未来三大无量数劫后的坚固法身?乃至在这一世 三摩地

2018-07-23

二乘圣人也曾怀疑过:十界我灭尽后是否成为断灭境界?所以佛陀特地为阿罗汉们说明:无明依附于第识心体而存在。所以因缘法推溯到这个本际识时,就不能再往前推了,所以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一切烦恼的根源,譬如我所执、我见、我执、善恶业、心所法……等种子,其实都存在第识中,所以缘觉所观的因缘法只能推溯到这个本际识,就是最终法了,到此就只能再退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章断除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正道。《杂阿含经》卷二十第七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 三摩地

2018-07-23

7、除了自己正当职业的上班时间外,其余空闲时间,不要吃喝玩乐,要对上述几点精进努力,莫放逸,假以时日,经过艰辛的锻炼后才有可能获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内心自然而然的显现,到时你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奥妙所在!日期:一九七九年二月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父母只是让我们藉著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定力较强而悟缘久不成熟的初住至六住位菩萨而言,如果长远心不够,无法安忍于自己所应修学的位次,剑走偏锋,可能就会误入两条歧途之中:一是未断我见而于定精进,修无念离念的修定伏烦恼之法,深修下去,会证得四禅定,虽能坐脱立亡,然而终不能超越凡夫地,不离轮回;二是已依导师著作观行,断三缚结的初果人,因死了之后久不能活,乃偏离禅法,往解脱道的方向深入修进 三摩地

2018-07-23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大乘也一样,也说色身无我;二乘法所说的,大乘法中都有讲,可是大乘法还特别教导:如来藏无我,但因为祂常住不灭,所以称为真实我;又因为祂是缘起性空的无我法五阴十界的根源,所以又称祂为我。但祂却是无我性的,因为祂没有五阴的我性,没有十界的我性,也没有十二处的我性。因此慰喻有疾菩萨时,说身无我,却要请他把自己在患病时所观行的色身无我法用来教导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在舍寿、中阴入胎时心不颠倒,而他的解脱境界通常认为相当于第地(实际上应判为六地满心)的菩萨,但仍不是地的菩萨。因为地菩萨所应具有的功德他还没有具备。(原标题:菩萨四果——断五上分结) 三摩地

2018-07-23

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 三摩地

2018-07-23

如我初会众中有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原标题:舍利弗尊者曾因恶知识退失十劫)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卷三:【须闲提!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云何为四?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须闲提!汝当如是学。】依此开示,吾等得知虽未发起清净圣慧眼,却可因四种法得以清净,亦即需要亲近善知识,并且恭敬承事其所交办该做的事务;还需要多闻熏习善法;多闻熏习之后还需要善于正确的思惟;在如理作意的思惟以后,再加上努力实践履行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后,大约有一年多的时间,跟着慈济的师兄师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听一些委员讲述他们的学佛心路历程,也去访贫,照顾关心户,看到那种种不同受报的案例,真是又苦又惨啊!这让我更加深信因果不爽,佛言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蕴炽盛等苦,真实无虚啊!于是菩提之心油然生起,冀欲救度众生脱离生死之苦,无复造诸恶业,受种种果报。然又想,像现在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次法难时,我们写了《平实书笺》;这次已是第三次了,我写了《九识并存的过失》,把古来一直争论不休的六、七、、九、十识的诤议,明确的界定了:最多只有个识,也不能少于识。以后谁都别再讲第九识、第十识,我以一天两夜时间写出那篇《九识并存的过失》,当代大师应该没有人会写这么快。我又以三个半月时间写完《灯影》,诸位不都从其中又学到很多法义了吗?所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他这样一念相应的缘故,所以亲眼看见佛性遍满于十界。不但眼见自己的佛性,也眼见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这就是观经里面所讲的见十方一切诸佛。当他眼见佛性真实不灭的空性时,他便亲证了一切都无所得的境界。因为真如佛性虽是本然不生,永远不灭,但是在三界六道之中,一向没有任何所得,因为他是空性。所以对于时间、空间、色身以及能知能觉的这个心、处处作主的这个妄心 三摩地

2018-07-23

4第辑》P169~170)言乃心之声也,因此重视我们的起心动念,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如理作意并调整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不如理之作意调整的越多,我们的修行之路就会越顺畅。(原标题:爱语和四摄法)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