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劫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这四种善事,通指六度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在《中阿含》当中,有一位晡利多居士请问佛陀说:在圣法律当中,如何是断俗事种种恶业烦恼的八支法呢?世尊就为他开示要依于无杀生来断杀生,依于无偷盗来断偷盗,依于无邪淫来断邪淫,依无妄语来断妄语,依无悭贪来断悭贪,依无恚害来断恚害,依无憎嫉恼来断憎嫉恼,依无憎上慢来断憎上慢等八支法的道理。一般人多认为《阿含经》是小乘经典,但其实当中经常隐含着不生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就对长者说八解脱、四圣谛的道理,还有六度万行的这些法,长者听了就能够有所体悟而得到不退转的法忍;而长者的儿子月光菩萨,也因为这一次的一个因缘,发了非常殊胜的菩提大愿。在经典里面佛是这么说:【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千岁已后,经法且欲断绝,月光童子当出于秦国作圣君,受我经法兴隆道化。】(《佛说申日经》)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件事情,也就是佛陀不但不会避开外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再来,如果是一个心多散乱的人,则可以考虑用数息观来对治,让心念初步安止下来不再散乱。除了这五停心观之外呢,其实还有许多的对治法门。例如业障深重的人,可以用念佛观来对治;因为忆念诸佛的名号,或是观想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说,真正的佛法是八识论,是要有永恒存在的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够真正来作四加行的修行,而能够实证菩萨的初果。可是如果没有承认八识的法,而想要来作四加行的话,那也是不能够成功的。因为八识论跟六识论,乃至七识论,或是说有所谓的九识、十识等等,对于法界的八识的这种事实,不管它是减少了而成为六识论或是七识论,或者是把它增加了成为九识论、十识论,这样子或增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上升于空中作十八神变,宰相看到这样的情形,知道自己错了,深自悔责,以及向阿练比丘忏悔。后来宰相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便驱逐了三藏比丘与自己的女儿离开这个国家。这时候佛开示:当时的三藏比丘就是我,因为毁谤贤圣的缘故,于无量劫受诸大苦恼,乃至到了今世,还是要受到他人的毁谤,所以世间人于一切事,应该要明察秋毫,不要为了利养而起瞋,乃至毁谤贤圣。从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陀对央掘魔罗说,祂住在纯善际,那到底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指我们身中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因为祂在六尘万法,从来都不会起分别、爱染、厌憎、觉观,所以祂是可以称之为纯善。所以在佛法当中,你所要值遇的善知识,就是能不能对您述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如果有因缘遇到可以对您说纯善之法的善知识,那是相当有福报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个福报,就应该要用功的加行,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有情是有八个心识,所以他能够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当听闻到佛法正知正见以后能够思惟、分析、比较,原来这个生死之苦确实是这样子。自己能够从现量中来了解解脱是什么意涵,也能够从佛法正知正见中了解。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众生都活在很可怜的世界里,每天为三餐忙碌!大部分的众生一生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忙,经济大概是众生一辈子烦恼的主因,大约占了七八成,以及健康也是众生很烦恼的!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老病死等苦!那只有少数人是生活在富裕的情况,因为俗话常说八成的资产集中在两成的人手中,现在可能是九成的资产集中在一成乃至更少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那辛苦的人们只会越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蕴身又好像身体里的大肠,有八万四千虫住在里面。五蕴身是无常的处所,只要一口气上不来就没命了,可知五蕴身是无常的。五蕴身又如无情一样,只要我们的第八识舍离了五蕴身,那我们的肉体就是如同瓦石一般的无情之物。五蕴身又如河水一般,前后生灭不断刹那都不曾暂时停住。又如压油,于一切事受劳苦的缘故。并且五蕴身是无所依靠的,就像婴儿失去父母一样。也是无人能救护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藉由意识去说服意根这个事实。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应当经常要观察生死之中,唯有无常、苦、空、无我、不清净,对这个在生死中的五阴,它是虚幻假有,它完全是因缘所生,犹如水上浮泡,速起速灭,往来生死流转,好像车轮一样转个不停,生老病死八苦的交煎,无有暂息的时候。所以生死既然有如此种种的恶法,充满了过患,应当要生起厌离之心;不能生起厌离之心,主要是不能了解五阴它是无常的,把这个无常的五阴当作常来看待,颠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学佛之人来自四面八方,每人有每人的习性,对于讲求规律与效率的自己,常常会因为某些人不遵守规定或是效率不彰,自己内心就会生起烦恼。透过不断地观行,观察烦恼的生住异灭,观察五阴的虚妄,才终于消除了这个烦恼。但是有些累劫来的习性可真不是容易改变的,譬如对于欲界爱的贪着。有一次妈妈过生日,和妹妹生日没差几天,全家人当然要为她们庆生,妹妹说妈妈喜欢吃牛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此缘故,如何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若不能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无法正确的现观阴处界入了!无法现观阴、处、界、入等法的正确内容,就无法了知其缘生性;不能了知其缘生性,就无法断除我见、身见,三缚结就永远存在而系缚着解脱道中的修学者。当三缚结继续存在时,想要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而证得明心的见道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地步,也就是在六信位还不满足,遑论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到初住位呢!你要能够到初住位,才会说作种种的甘愿,才会说:我就是菩萨,我就是顶这个菩萨名,要在三界中出生入死;二乘人能够解脱我不羡慕,一点都不欣羡!能够如此才是菩萨的行谊显示了一分而已。所以,我们也不应当诃责这个当事者所认识的这个人,因为信力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七八三经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有异婆罗门来诣尊者阿难所,与尊者阿难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欲有所问,宁有闲暇为记说不?’阿难答言:‘随汝所问,知者当答。’婆罗门问:‘尊者阿难!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阿难答言:‘婆罗门!为断故。&rs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我们不是要急著修四禅八定(尚未开悟者若先得初禅或二禅的善根,容易起慢心而障碍菩萨道),但是修学欲界定,从此入手也是容易得定的方法。于日常生活当中慢慢熏习,从闻香不执著其香,嗅臭不厌恶其臭,粗茶淡饭不执著其味;所谓不执著并非没有感觉或不分别,而是说顺心境时心中不喜也不贪,违心境时心中不瞋也不厌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所谓喜或不喜。如此不断的熏习,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细观自身八识之互动状况,烦恼习气如何形成?与习气形成息息相关之记忆如何运作?如何储藏?又如何提取?它们又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如上一言难以尽举之问题,现代科学亦只能解其冰山一角。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在明心以后,因为知道五阴十八界的虚幻,又已经亲证了实相,我慢的现象就会渐渐的断除了;但是其他的六种慢,则是很难断除。虽然如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其余的六种慢就不会再犯了,那就是,所想和所说都要如实;只要能如实,就不会产生一切的慢,因为知道自己距离上地、佛地是何其的遥远啊!那么遥远的距离,慢又从何生起呢?如此一来纵使胜过他人,也不会再起念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