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心体如果没有“真”的体性,当祂毁坏的时候,就没有办法继续含藏种子;这个心体如果没有“如”的体性,祂就一定不会执藏恶业的种子,因为不是如如不动,祂会判断、会执著、会简择,那么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出生了世间万法而使得善恶因果昭昭不爽,就不可能出生一切的六道众生,那世间就不可能成立了,那么不能够出生世间万法的心体当然就不是圆成实性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三转法轮《入楞伽经》曾开示: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入楞伽经》卷七)解释如下:如来藏是善与不善的根本因,依其个人所造的善业与恶业,而作为六道轮回的因缘,就好像是能歌善舞来娱乐宾客的人,可以变出种种不同的技艺;由于众生有如来藏为因,依其善业、恶业,才有五道的生死轮回存在。由此可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诸六道生死之中。何等何等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受身生身及增长身。初有一切种子心生。和合不同差别增长。广所成就依二种取。何等二种。一者谓依色心根取。二者依于不分别相。言语戏论熏集而取。广慧。色界中依二种取生。无色界中非二种取生。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亦名阿梨耶识。何以故。以彼身中住着故。一体相应故。广慧。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流转六道长夜受苦。不能出离生死苦缚。所谓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天人诸趣。成就第一义。随所有众生不种善根。不能清净一切罪业。不能成就诸善根力。不多信法。不集功德智慧之业。我为彼说诸法不生。彼诸众生闻我所说。因缘和合有为行生。彼众生知诸法无常不恒不可归依。异异转灭。于诸一切有为行中。生惊怖心生远离心。生惊怖心生远离心已。彼诸众生不行恶法修行善法。修行善法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利众生于六道中。长夜受诸种种苦恼。观世自在。是故我说诸菩萨摩诃萨妙愿胜愿殊胜力愿。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萨摩诃萨有几种学事。佛告观世自在菩萨言。观世自在。菩萨学事有六种。何等为六。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学。几增上戒学。几增上心学。几增上慧学。佛言。观世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随生死流漂没六道无始轮转。我说名众生界。阿难。是众生界于生死苦。而起厌离除六尘欲。依八万四千法门十波罗蜜所摄。修菩提道。我说名菩萨。阿难。是众生界已得出离诸烦恼[穀-禾+卵]。过一切苦洗除垢秽。究竟淡然清净澄洁。为诸众生之所愿见。微妙上地一切智地一切无碍。入此中住至无比能已得法王大自在力。我说名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阿难。是如来界于三位中一切处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诸三世众生中如来最尊无譬类于人法处无等等是故平等等一切所应伏灭悉永除所应知法悉通达为智为胜极第一惟佛世尊更非余有力不怖是实语如来有力无畏故世尊大能不损他即是难思希有事善巧方便化众生非是险恶心迷醉众生邪慢自矜高世尊折伏令除舍若人有力能胜他谓是世间成口过若指如来最极尊此语至真无虚失若人依理正问难无有能使如来屈如来难伏无阙短将导众生至乐处四种清净无过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沉沦六道,皆是因为我之意识和末那识妄心不明实相,以虚妄影相为真实法而攀缘三界五欲,因此产生未来世再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佛告诉我们生因识有。佛子欲灭轮回之因和无明之烦恼所知障,必须从断除色身对五蕴的执着、对世间万法的贪欲入手,以证知实相心为入道之门,如若离了真心而学习佛法,犹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禅宗五祖大师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蕴十八界内有生有灭无常虚妄之法,有人我、众生我生生世世的见闻觉知心的出生才成立老死之说;七转识灭掉不再生起,谓出离三界生死六道轮回,亦是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唯真心如来藏不生不灭永远自在,还会有老死吗?既已无老死,当然也无老死尽了。无苦集灭道:远离了十八界一切的法,唯有第八识空性心存在的时候,苦、集、灭、道、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尔,吾人于舍寿时,意识己灭,应可即入无余依涅槃,当无中阴之继续生起及六道轮回之说。又若尔,意识断我见、我执已,意根不知亦不受意识之现观与思惟,则应阿罗汉之解脱果永无实证之可能。又意根不能了知意识之观行与思惟,则意识之修学佛法及熏习世间法,即成无义,意根皆不知而能配合意识故,则法宣师每年于文殊讲堂唱诵时,则必须极专注的依靠意识的记忆来唱诵,而不是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这一个有情上一世的意识那么灵光,因为中阴身是一些微细的物质;中阴身的大脑,不如有情上一世的大脑是由粗重而完整的物质所构成,因此藉由中阴身所现起的意识,功能就不如有情上一世的意识,而是纯粹依靠著习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就入胎去受生,开始下一世的六道轮回生死了。除了过去世已经开悟的菩萨之外,一般部分是起贪而入胎的,他们贪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所有的法都是从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也都是依于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而显、而修、而证;离开了如来藏,就没有一切法可得,当然也就没有三界六道可说了;因此说三界唯心,唯依第八阿赖耶识而有,依第八识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修诸善根,感此实智法身,次第渐修至九地已,应缘能现六道有情凡夫身乃至佛身度众生,随意变化,是名应化法身,即是妙相庄严圣种类身,由实智法性身生故。……戒定直往菩萨于六住位中已得三禅定力,并修得五神通者,入第七住真见道已,无漏妙慧与定相应者,唯得第一种菩萨摩诃萨意生身;戒定直往之未入地菩萨于等持位中所能现者,其意生身之大小及庄严相,随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此可知,会分别六尘的乃是识阴六识,祂可以对六尘作种种分别,因而有大众所了知的诸法出现;众生不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因而妄造种种善恶行,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生死。又识阴六识是被生的法,是刹那生灭不已的法,不是释迦世尊、弥勒菩萨摩诃萨在经中开示能生一切有情名色,并与前六识互为束芦的识大;而这个识大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起种种分别。综合上面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五十一法中,遍行五法者,遍行于三界六道,遍行于四圣六凡,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中,故名遍行法。唯有出世定(灭尽定)中灭意根之受想二法,余一切定中俱有七八二识具足五遍行法。(五遍行之受为剎那剎那之境界受,非为受阴之苦乐忧喜舍受;五遍行之想为境界受之剎那剎那了知,非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惟了别。)此五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其实这个如来藏就算是三界六道的众生,他也是本自具足的啊!三界六道的众生——不管是天道的众生、乃至于饿鬼道的众生、乃至于畜生道的众生、乃至于地狱道的众生,他们都是具足了“分明露此身,何处不称尊”的这个如来藏啊!甚至于毁谤如来藏的人、否定如来藏的人他自己也是“分明露此身,何处不称尊”,他自己的如来藏也是分明的显现,但是他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了常见与断见的熏习,就会增长外道虚妄见解的习气而造下后有种子,导致在六道不断轮回无法出离。】由上面分析可知,一切境界都是如来藏所显现,一切有情都活在如来藏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来藏,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生住异灭,从来没有接触外境,所接触的外境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既然吾人都在如来藏表面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地上菩萨要完成某一阶段证量,就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