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四圣谛里面的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这法界里面是苦的,而且这种苦,是里里外外都苦;所以在讲苦圣谛时,是从粗糙的观察逐步深入细微。苦圣谛里面有三苦、五苦、八苦,是从比较粗糙的观察,然后到比较细微。譬如,三苦:指苦苦、坏苦、行苦。五苦就是诸天苦、人苦、畜生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也有一种五苦,是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使众生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在三界六道背后有一个如来藏!这个千万不能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但不管任何因果,背后都是因为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这些因果能够成立。在人间实证解脱果,首先要能够断除三缚结。三缚结: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观察这两组法印里面,属于生灭的这一组,譬如在经典里面,所讲的四圣谛,说到苦圣谛时,观察三界六道一切皆苦。所以在声闻法的经典里面,有时候也会说一切皆苦,而且也会把一切皆苦,作为第四个法印。由此可知,生灭的法印,是可以增加的,而且它增加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也可以减少,减少到最少的时候,就是把所有的生灭的法印,全部归为零。所以生灭的法印,就犹如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847,c3-4)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圣谛里面的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这法界里面是苦的,而且这种苦,是里里外外都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是从粗糙的观察逐步深入细微。苦圣谛里面有三苦、五苦、八苦,是从比较粗糙的观察,然后到比较细微。譬如,三苦:指苦苦、坏苦、行苦。五苦就是诸天苦、人苦、畜生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也有一种五苦,是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义章》卷十八)意思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著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牵制,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受生酬偿业果,这个时候十八界都灭尽了,仅剩下如来存的境界,这也就是灭尽一切的涅槃境界。以上所说断尽我见、我执而可以证得涅槃的道理,是二乘无学所知所行的境界。也就是说,定性二乘无学能够了知蕴处界苦集灭除的境界,但是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断三缚结,即使证得初禅,你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但是呢,证得初禅以后,再加上断三缚结,那么你就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因为你永远不必回到人间受胎,也不用堕到三恶道去。因此从这个观点来看,当然要断三缚结啊!再来说,堕入恶道有什么样的坏处呢?恶道中间当然就是苦啊!我们来看畜生,畜生吃完这一餐,不知道下一餐在哪里?今天吃完了,明天的食物在哪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子,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这样才是正确的基础佛法修行。这就是说,你已经能够分辨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是正确的;也知道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跟解脱道无关,知道那些戒禁都是错误的,依照他的戒法努力去修苦行,是无法得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的佛,祂告诉我们有轮回,祂告诉我们祂看到了众生在无量无边的生死当中,在三界六道轮回;这样的佛,所说的实语是值得我们去信任的,对于轮回有信心。您有信心,是指信受轮回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轮回的苦产生了一分的体会;想要解脱自己的苦,也想要解脱无量无边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众生的苦,然后我们对于三宝起了清净的信心;所有的信心的根本,就在这一个轮回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于苦圣谛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也就是说,必须要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如果不是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就不能够成为圣谛。那三界六道的苦报,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就是去了知我们这个三界六道的苦报,都是因为由于有情的这个世间还有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因为业烦恼的势力所起;那这个世间就是受苦的地方,这个世间完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义章》卷十八)也就是说,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着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继续的受生,酬偿业果,仅剩下如来存的境界,这个就称为涅槃。所以灭的意思,是灭烦恼,是灭生死,烦恼灭、生死灭就是涅槃;这个涅槃是离众相,它是大寂静的。这个涅槃我们后面会再跟各位详细的说明,涅槃之意是在什么地方,何谓涅槃,依大乘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无限慈悲,不忍看到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受尽无量苦,所以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宣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告诉人们产生苦的原因和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为苦集谛?所谓集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是谓名为苦集谛。”财,色,名,食,睡,为人间的五欲,各种欲望都在爱欲中,爱与欲相应就随之产生三种爱&m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子,总共有三个会让您继续轮转于欲界六道中的结,已经被您自己解开了!这就是断三缚结的人,就是初果人。为众生辛苦的工作,或努力修苦行都很好,但是同时要懂得「如何断我见?」这样才是正确的基础佛法修行。这就是说,你已经能够分辨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是正确的;也知道什么人施设给你的戒律跟解脱道无关,知道那些戒禁都是错误的,依照他的戒法努力去修苦行,是无法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本来你好心准备要出家,结果读完佛学院以后呢,你不相信有地狱、也不相信有天上、你相信佛教只有在人间……为什么一般的人还知道有六道轮回,而你去了一趟佛学院就完全不清楚?一般的人还知道说有大乘法,然后知道有实证大乘法,可是呢你去了佛学院以后,你开始全部不信受;然后一般的人还知道念阿弥陀佛,还知道极乐世界,可是你去了一趟佛学院以后,却完全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真如佛性虽是本然不生,永远不灭,但是在三界六道之中,一向没有任何所得,因为他是空性。所以对于时间、空间、色身以及能知能觉的这个心、处处作主的这个妄心的真实感,就顿然消失掉了。因此菩萨二果虽然并未离开世间一切有相的假,也未离开真如佛性的无相空,而住于中道。但是他很清楚中道只是一个假名的施设,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中道可住;没有任何境界可住,但是却时时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另外阿罗汉又称为无生,无生是说不会再出生下一世的五蕴身,可以跳出三界六道轮迴,所以又称为无生。阿罗汉是从声闻而得,声闻的极果叫作阿罗汉,声闻为什么称为声闻呢?是因为他是听闻佛的音声说法而证,所以称为声闻;所以阿罗汉不是自参而修得的,阿罗汉一定是从佛的音声说法而证得;只要证得阿罗汉的圣者,他自己会知道,所以他会知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苦谛,是三界六道的苦报。亦即有情世间和器世间,都是由业烦恼的势力所生,由业烦恼的势力所起;因此,世间即是受苦之处,俱是苦性,故名苦谛。所谓的苦圣谛,是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这七种苦合起来而说,就是五阴炽盛苦,即是所谓的八苦,这是众生轮回于六道中所受的八种苦果。兹分述如下:一为生苦略有二义:一者生为众苦所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十法界是指六道众生的法界以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的法界,同样是这个真如佛性,称为一相无相。一行三昧的这种修法,是大心菩萨所修,虽然名为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但这样修一行三昧的念佛人,不一定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一行三昧的修法,在我们这个婆婆世界,既适合念无量寿佛,也适合念释迦牟尼佛,因为这是要明自真心,见自本性的修法;也就是念佛人所讲的,要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