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六道轮回不暂停。我今稽首归三宝。普为众生发道心。群生沉沦苦海中。愿因诸佛法僧力。慈悲方便拔诸苦。不舍弘愿济含灵。化力自在度无穷。恒沙众生成正觉。说此偈已。我复稽首归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僧前承三宝力。志心发愿修无上菩提。契从今生至成正觉。中间决定勤求不退。未得道前身无横病。寿不中夭。正命尽时不见恶相。无诸恐怖。不生颠倒。身无苦痛心不散乱。正慧明了。不 三摩地

2018-07-19

论其名则九十六道所未闻。叙其功则人得免凶危之忧。龙被逃金翅之难。备存诸大藏。未可以卒举也。一钵者。具云钵多罗。此云应器。铁瓦二物体如法也。烟熏青翠色如法也。三斗斗半量如法也。盖是诸佛之标帜而非廊庙之器用矣。昔者迦叶如来授我释迦本师。智论所谓十三条粗布僧伽梨是也。洎至垂灭。遣饮光尊者持之于鸡足山。以待弥勒。有以见佛佛之所尊也。祖师西至六代相付。表嗣法 三摩地

2018-07-19

六道四生。生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方便。救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赐加被。伏念某甲宿生庆幸。生遇佛法。身虽出家心不染道。愚痴邪见诸根昏塞。内外经书虽于习学。章句妙理无所通晓。又恐福力浅薄寿命不长。徒入空门虚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稽颡投诚。终日竟夜存想圣容。受持圣号。礼拜圣像。惟愿菩萨天耳闻声。悲心救苦怜悯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 三摩地

2018-07-19

四生六道于中如吃美食。若未得如是便。实受此报。一失人身。再求欲似如今者。万中无一。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未闻谓闻。自谩自诳。失却光阴虚延日月。展转只是无明檐重。乍可为俗随所任运。遣过时日。却乃无业。如今作沙门每日有业。有什么业。踏底是国王地。着底是檀信衣。吃底是檀信食。骨肉是父母之体。若也不了将何酬答。所以言有业只如老僧不可是了底人。舍此一报身随业 三摩地

2018-07-19

六道三乘诸相不一。又说出家功德。其福最高。初立佛寺同梵福量。司空阳城侯刘峻与诸官人士。庶等千余人出家。四岳诸山道士吕惠通等六百三十人出家。阴夫人王婕好等。与诸宫人妇女二百三十人出家。便立十所寺。七所城外安僧。三所城内安尼。自斯已后广矣。传有五卷略不备载。有人疑此传。近出本无角力之事。案吴书明费叔才感死。故传为实录矣商太宰问孔子圣人太宰嚭问孔子曰。夫 三摩地

2018-07-19

下至四生六道醯鸡蠛蠓无不皆同。不被前尘所惑知解所挠。不畏生死不爱涅槃。放旷平常随时任运动静施为无非解脱。能转一切境界。能使一切语言。非唯诸人分上如此。至于古人无不皆由此个时节得入。岂不见。赵州初参南泉悟平常心是道后。来有问西来意。便对曰。庭前柏树子。以至镇州出大萝葡头。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非唯赵州。德山得此时节入门便打。临济得此时节入门便喝。 三摩地

2018-07-19

下至六道四生含蠢蠕动。于我悟处。以平等印。一印印定。更无差别。尔看。黄面老子才悟了。便见得如此广大。然后兴慈运悲于生死海。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载此岸众生。到欲彼岸。不住生死中流。这个道理亦不出自家信种。所以无尽居士注海眼经。题说佛成就云。始觉合本之谓佛。他虽是个俗人。然却见得彻识得根本。谓始觉时。从明星上起信。忽然觉悟。自性本来是佛。大 三摩地

2018-07-19

六道四生。若凡若圣。若草若木。若有情若无情。乃以拂子击禅床一下云。尽向这里成等正觉。无出此时也。又云。始觉合本之谓佛。言以如今始觉合于本觉。往往邪师辈。以无言默然为始觉。以威音王那畔为本觉。固非此理既非此理。何者是觉。若全是觉。岂更有迷。若谓无迷。争奈释迦老子于明星现时忽然便觉知得自家本命元辰。元来在这里。所以言。因始觉而合本觉。如禅和家。忽然摸著 三摩地

2018-07-19

心之本体,觉性灵明,是永恒的本真,其余四大、五蕴、三界六道,皆为其起心动念之产物,故虚幻不实。正是在强调空无一切的情况下,希运讲了只有在惠昕以后听《坛经》中总出现的一些言论。如慧能在大庾岭上对追赶他的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正当与么时,还我明上座父母未生时面目来!”惠明于言下顿悟,礼拜云:“如人钦水,冷暖自知,”又如将慧能之得法偈记为“ 三摩地

2018-07-19

万物相纠六道轮回何得定耶。贞曰万物不定。鼎曰。若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何得不定耶。贞无以应之。时众惊其辩发如流贞公奥学被挫其锋。颇形惭色。张文成见之叹嗟。谓之曰。观法师迅辩即是菩萨行位人也。鼎曰。菩萨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挞之不怒辱之不嗔。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挞之即怒辱之即嗔。由此观之去菩萨远矣。时药错愕合掌而散焉。系曰。答人之问 三摩地

2018-07-19

如是五十一法中,遍行五法者,遍行于三界六道,遍行于四圣六凡,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中,故名遍行法。唯有出世定(灭尽定)中灭意根之受想二法,余一切定中俱有七八二识具足五遍行法。(五遍行之受为刹那刹那之境界受,非为受阴之苦乐忧喜舍受;五遍行之想为境界受之刹那刹那了知,非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惟了别。)此五法 三摩地

2018-07-19

而这个实相心如来藏,固然在六尘中不做任何分别,可是在六尘外却有无量无数的分别,才能使众生处于三界六道之中正常的生存与运作,所以祂不是像石头与木块一样的完全无分别,只是不在六尘中作分别而已。所以,无分别心的意思是指祂在六尘中的无分别性,不是如同石头一样的完全无分别,而且对六尘外的种种法都能分别,所以经中才会说:“于无分别中能广分别。”就是这 三摩地

2018-07-19

根据佛典的资料,无量世以来,在六道轮迴的一切有情(补特伽罗),都曾经证得过四禅,因此这看似非常困难的禅定工夫,实际上每位众生都曾经修得过。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禅定」是专心致志地在捨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地用心,当能捨离人世间的欲界爱染,就会得到初禅(第一静虑);捨离了初禅天的境界,就会得到第二禅,如是一直往上,但是 三摩地

2018-07-19

由此可知,会分别六尘的乃是识阴六识,祂可以对六尘作种种分别,因而有大众所了知的诸法出现;众生不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因而妄造种种善恶行,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生死。又识阴六识是被生的法,是刹那生灭不已的法,不是释迦世尊、弥勒菩萨摩诃萨在经中开示“能生一切有情名色,并与前六识互为束芦的识大”;而这个识大本身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起种种分别。 三摩地

2018-07-19

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 admin

2018-07-18

最直接的是佛在《地藏经》中这样告诉观世音菩萨: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於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自利得名----《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 admin

2018-02-1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