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即使从悟后的心境程来看,还是有诸多不善,你还是没有办法在身口意你的戒行,所以对于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让众生受到了许多的苦楚,我们现在就把这些不善业,以对众生的四摄法、以担负起整个时代的工作来偿还。那戒行什么时候会呢?我们现在都知道,你会在二地的时候成就,那能不能提前呢?在佛道的进程中,这不是很容易的。可能呢,有人可以戒慧直往。戒,是说他的戒行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你所经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在这个学佛的程中,是希望佛陀来称赞你,还是希望佛陀看到你这么喜爱而指责你呢?但是很明显的,佛陀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可爱乐的。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随眠,就是属于修行上粗重难断的障碍,因为这两种障的断除,如果没有发利乐有情的广大心,是无法断除的;所以经了十地的修行,入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而且要修集非常广大的福德,才能够究竟断除烦恼障的一切习气种子与所知障的一切随眠。所以在修学的过程当中,许多境界的对治是随着修学的提升、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著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著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三摩地

2018-07-23

只有先把我见灭除了,四取(特别是藏密外道的欲取)才能灭除;灭除了四取以后,在修道位中缘对境广作修断我执及我所执的修道行为,方能灭除后有。四取不灭,绝不可能发起解脱道的见地,更不可能进入修道位中,当然无法灭除后有种子,必定不能获得解脱果报。说穿了,四取灭除之意,其实就是灭除我见;而我见正是解脱道所断无明中最常普遍存在的,也是应该最先灭的,所以是三乘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有一位坦特罗佛教王,被人通缉后现在化身为某某佛第三世,自称是史上第一个获得最多顶尖王、仁波切们认证及祝贺的佛陀,自称是史上第一个获得认证地位最高的古佛;他曾主张以神通境界为禅门三关的修证,以神足通之穿墙入壁为过重关。这样的说法,如果你是在吃饭的时候听了,后学保证你一定喷饭。试问:你会相信这样的佛陀吗?佛陀还需要人们认证吗?想必在电视机前面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能深修初禅,接下去会经虚空粉碎及大地落沉的境界,这个是有觉有观三昧,不离初禅的境界,还不是开悟。如果曾经修过观禅成功的人,或者已经有五神通的人,当他进入较深的初禅境界时,会产生光音无限的觉受,这也是初禅定境,不是悟。如果继续精进而舍离乐触的话,接下来胸腔的乐触消失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发起一种舍心,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啦!只有修道是乐 三摩地

2018-07-23

定力更强的人,能够在缘对境、烦恼习气被触发但还没有现行发作时,就能够及时反观到,并将其压伏,不使现行,如此多次反复,该习气自然会转淡,直至断除。因此,定力对修除贪嗔痴等烦恼习气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定力,那就会明明知道某件事情不对,也无法控制习气的现行,平时也无法时时反观自己的心行变化,修除烦恼就是很困难的事情。有好的定力,修除烦恼就比较容易 三摩地

2018-07-23

再有,誓愿成佛者必定经菩萨地直到佛地广度众生的阶段,而广度众生,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是需要神通之力来作为方便的,神通由定而得,不修禅定,发不起神通,度众生时就缺乏方便。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对于发心较小,畏惧轮回之苦而不敢修菩萨行的小乘修行者而言,想要尽快出离三界苦海,入无余涅盘,同样无法离开定力。声闻乘的修行方法,是在听闻佛法之后,信受佛语,依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辨中边论》中弥勒菩萨所提到的暖、顶、忍、世第一法即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在见道前所必须经的四加行位,依《瑜伽师地论》四加行者,谓学人依佛菩提道正修,于第一无量数劫中,善集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及修学顺解脱分已,为求能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而住于唯识性中,必须先修加行,以伏除二取,而起暖、顶、忍、世第一法;由起此四法故,说为四加行,成别教六住满心菩萨;于此 三摩地

2018-07-23

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中品上生者,……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中品中生者,……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helli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你不需要建立坎坷的道路铺在自己的未来的程,未来的未来世前面,你不需要做这样的事情。菩萨是可以一世精进而达到很难以思议的境地,你要去想,如来为所有的人天,无量人天所说的地狱天子的故事,从地狱到下辈子就成就十地菩萨,绝对不是说瞎蒙的,绝对不是说了就算的,那是真实有的,是在我们这尊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成就的时候,所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是距离我们现在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三摩地

2018-07-23

可见释迦牟尼佛的最初发菩提心,完全是自己身其境,感受到地狱众生所受的极重大苦痛,心生哀悯,而起了想要救拔他们脱离的大慈悲心。因为这大悲心不是由别人教导之后才发起的,纯粹是自己观察思惟而生起的,并且也不是以求证最终的佛菩提道——佛菩提果而来发起的;那么以这样的发心,当然不是了因而是生因。既然生因,那就如同我们在前一集当中曾经讲过说:生因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失去了祂,就会像《百喻经》中,杀了大海舟航的导航师来祭天的商人们,迷失津济终致困死一样,必定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三涂受苦长远。所以,众生需要通逹无量法门而能教导真正佛菩提大乘第一义的真善知识,菩萨持守菩萨戒,当然也不能违背大乘第一义。最后,菩萨持守菩萨戒,如果能具足不违背解脱、不违背菩萨的慈悲、不违背大乘第一义这三个基本原则,那也就一定能够逐 三摩地

2018-07-23

而菩萨成就佛菩提,得经菩萨道五十二阶位、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三大无量数劫的长久修习。佛陀施设菩萨戒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帮助大乘菩萨因着菩萨戒的持守,不仅慎护身口意行而不犯律仪,进而断除烦恼的现行,乃至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并且要修学一切善法,无一善法而不修学;此外还要救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救度。所以说,菩萨戒汇归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