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者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时间而言,须历经三大阿僧祇劫,就阶位而言,须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次第,又须冒着隔阴之迷之险,诚属不易。难怪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异口同声地循循善诱我们要选择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念佛法门,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方有把握不退转菩提心,直到成就佛果。所谓六欲天上现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要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由于助念者在唱诵阿弥陀佛圣号的同时,有念佛三昧的助念者同时于心中忆佛念佛,一心不乱而以至诚心、深心忆念阿弥陀佛,如同经典中所开示「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若众生心忆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能持菩萨戒吗?还是需要怎样的经历与过程之后,才由优婆塞戒转进到菩萨戒?答:您有心发愿严格持守菩萨戒律,此乃净善之法,我们在此随喜赞叹您的净愿与净行,因为您已经具足七圣财中戒财的一分功德,因为戒学乃是三无漏学中的基础,而三乘菩提的成就皆以戒为前方便资粮,故佛在经中请阿那律陀尊者开示受戒、持戒之胜妙处,阐释诸贤圣皆是「以戒为梯而升无上慧堂之阁」,尤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说偈言巨海极广大浮木孔复小百年而一出得值甚为难我今池水小浮木孔极大数数自出头不能值木孔盲龟遇浮木相值甚为难恶道复人身难值亦如是我今值人身应当不放逸恒沙等诸佛未曾得值遇今日得谘受十力世尊言佛所说妙法我必当修行若能善修习济拔极为大非他作己得是故自精勤若堕八难处云何可得离世间业随逐堕堕于恶道我今当逃避得出三有狱若不出此狱云何得解脱畜生道若干历劫极长久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世间法的工巧历练也是菩萨道必须要修集的资粮,因此当以长远观点来看成佛之道。另外,若是辞去工作或提早退休来专修,也不必然能保证修行一定因此得力、功夫一定增长;反之,有固定工作的人,也不必然会因为工作而影响其修行。因为修行是一条长远的路,如您提到的,必须福慧皆具,不只在家居士必须福慧皆具,出家菩萨亦是要福慧皆具;尤其是佛菩提道的修证,许多的因缘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精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摘自微信公众号)(原标题:女身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以祂是一个金刚心。甚至这个金刚心,也就是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了两个字金刚的意思在;并且这个心当然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那个心。正因为这个心的存在,所以才会使得我们的所作的业报,经过了百劫之后还不会消亡,并且是一一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在这个自他庄严的历程,他还是没有办法能够完全接受,就是说能够让他免除一些世间上的这些痛苦。他想,以后我做善事做善业,然后得到善果,我就生到天上就好啦!那我为什么要学佛呢?他想你说的自我能够庄严,能够知道这生死的道理,可是我在生死中,我一样非常的快乐啊!我一样有天人的、美妙的世间可以去拥有,即使那是未来,但我还是可以享受这一切。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所谓的“告朔”,是指从前诸侯会从周天子那边领来所谓的政令书、月令书,“告”是祭告──祭告天地,“朔”是每一个农历的初一。换句话说,在每一月的初一的时候,诸侯们要宰杀一只羊,“饩羊”就是说,宰杀了以后还没有煮熟,是生的羊,宰杀了这只饩羊以后,再把从周天子那边领来的月令书周告宣导让大众周知,这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答:因为我们流转生死,不只今生一世,过去已经历无量世。今生行善遭祸,祸是前世恶业之报,并非今生行善感得,今生所行之善,必于将来产生安乐;今生造恶享福,福是前世善业之报,并非今生造恶感得,今生所造之恶,必于将来感受痛苦。所以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如局于一生,似有不足信之处,但放眼三世,则善恶报应必无错乱。又修行人虽入佛门,以为修行可使人生幸福。但不可一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此,既然我们没有时间和篇幅详细地全面解析基督教,就帮助师兄简要地分析一下曾使师兄决心投靠基督的“这两天的奇特经历”(注1)吧,让佛法来告诉师兄“这一切是为什么”。从师兄的叙述看,吸引了师兄的,无非是那两个人所显现的所谓“异能”而已,而这极有可能使为了拉拢信徒设下的骗局,退一步说即使是真的,在佛法中实在也是很小儿科的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这些经典在古代必需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再从印度带回来,需要心性非常慈悲勇猛的菩萨,经历九死一生才能够完成的;再加上从古代历经战乱流传至今,真的是非常的珍贵。因此现在有经典可以读诵,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对于经典心存恭敬,就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功德。如上所述,因为古代与现代文字的关系,便有许多人希望透过阅读经论的注解,来了解经典。但是要提醒诸位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到解脱的境界;乃至于进一步教导学人,进一步去广利有情、成就佛道。菩萨依于修学佛法的内涵或进程不同,那又会有在家分戒、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现之时。佛灭不久。法句经偈。就有诵为水潦鹤的。时至今日。其讹误更多了。水潦鹤。就是鹭鸶鸟。见之有何意义。解生灭法。能离苦海。故有百岁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谓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也。末世邪师。各各自谓是善知识。当参学的人。若无试金石。必从邪沦坠。只见境风浩浩。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所经历的境界,它都是在三界里面的境界,所以它叫作有定。因为它虽然是禅定,可是四禅八定的定,它所面对的都是三界有的境界,所以就称为有定。除了依它的境界来说它称为有定之外,它还有另外意思就是说:在三界的境界里面,这个定——四禅八定它所进入的境界,虽然不但是三界有之外,能够安住在这个境界的心,事实上祂也是三界有,所以也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菩萨未来要成就佛道,不是要行普贤行吗?也就是菩萨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将自心如来所含藏的一切法、一切种子完全了知,一一游尽自心如来种种不可思议境界,因而发起了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最后得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才算是游尽普贤行。由此可知,所谓的普贤就是指自心如来,所谓的普贤行就是菩萨要经历自心如来所含藏的种种行,最后才能成为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在修学佛法过程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波折,而求取佛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如来之力,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你要亲近于佛。而佛的十力种种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的缘故,菩萨欣羡这样种种的十力,因为这个十力可以让你了知许许多多的法。譬如说佛对一切地方、一切处,到底哪一个地方是有道理,哪一个地方是没有道理,佛一切是了知的;这个地方有道理,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宝当中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功德,譬如从未获得暖法的凡夫僧开始,经历了顶、忍、世第一法的初果,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地上菩萨摩诃萨与究竟佛都是,以在这些僧宝种福田,就是在功德田种福田。又譬如僧宝不经营任何营生事业,他们修道所需要的种种物资,都是由众生供给,也就是说僧宝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之四事都是由众生供养,他们无法赚钱来回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菩萨的自他庄严要经历那么久远的时劫呢?一来,这也正可以说明,佛菩提道的内涵是远较声闻的解脱道更加胜妙与深细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说,他庄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容易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各位看官跟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说,真的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这个世界叫作娑婆世界的原因。然而菩萨若发心在这个娑婆世界行此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xie)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