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七住的菩萨断除了烦恼障中见所断的烦恼,所知障中见所断的烦恼,但都只是断其少分还没有能力断尽,要经多劫的修行,相见道以及一切的观行才能断尽;因此一定要见道后,继续追随善知识的修学,进修相见道的功德才能断尽。烦恼障都是依于阿赖耶识而存在,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断烦恼障的现行,大乘到了八地尽断烦恼障的现行与随眠,第八识这时离开阿赖耶识的名,改名为异熟识;因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因地法身,可是要经了修集无量功德智慧、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七菩提分法,从这些种种功德智慧来成就果地的如来身;想要成就佛身,就应当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来求这个一切种智、要求能够常乐我净、求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求一切种智、常乐我净、无上正等正觉呢,就应当要知道,不能让自己永远在生死轮回中而落入颠倒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完全无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改变习性,但也非一蹴可及,要多熏闻正知见,经过意识的如理思惟,心得决定,以此说服意根,甚至要在一切境界中练,让过去熏藏的习性种子现行,才有可能改变。有些习性是此生才养成的习惯,比较好改变。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熏习一念无明,明心后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其余的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的烦恼,在悟后缘对境中修除。见一处住地烦恼就是见惑,是见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见所摄;其余的三类烦恼是属于思惑,是修所断的烦恼,是属于我执所摄。天台宗将见惑跟思惑分别定义为五利使和五钝使,这合称为十使。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见惑和思惑。见惑也就是身我见、边见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在境对缘中汰换染污识种,进而净化身心,如此才能转化成真实的受用。所以佛所说的八正道,就充分显示出佛法真正的实践特质。(原标题:断除贪瞋痴三 三摩地

2018-07-23

稍微了解这些量子物理史的人,菩萨应该就要知道了。量子物理之难可思议,就是因为以前人总认为,像牛顿的古典物理那样子的一个时空观:认为有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这样的观念早就被现代物理所证成:它并不是正确的,它只是用于某个一个小区域。这样子一个能够适用的一个原理,从量子物理的这样子一个,因为时间不够,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一方面深入去探讨。简单来说,就如同您我 三摩地

2018-07-23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三摩地

2018-07-23

先生就说:如是!如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装的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呢!从这个史故事当中我们知道,初果人断我见之后,再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能够淡薄欲界爱(或降伏欲界爱),就成为二果斯陀含人;能够断除欲界爱,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人。所以从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当中,是减少的法而不是增加的法,是欲界爱的贪着越来越淡薄的法,不是越来越深重的法。这就好像登 三摩地

2018-07-23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现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现的道理了,就可以死心塌地的 三摩地

2018-07-23

随时不断的检验所落下的心行是什么?一旦养成反观心行的习惯,可以快速汰换染污种子,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反观,只是有时较深沉的部分还是会在不自觉中让自己跟着习气走,因为习气是累劫熏习串习而来,根深柢固,而且当习气现行的势力是强大无比根本无可阻挡,那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要透过平常意识的如理思维来说服意根弃舍染污习气,在缘对境当中不断修改不善习气,千万别替自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说无我,虽有各种不同之层次差别,但最简单的无我概念——五蕴十八界皆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之我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所能对治得了,必须有长期的闻熏正知见,确实观行、思维,加上具体的行为实践,在境对缘中汰换染污识种,进而净化身心,如此才能转化成真实的受用。所以佛所说的八正道,就充分显示出佛法真正的实践特质。第二章世间八正道和出世 三摩地

2018-07-23

这表示那个异熟无记业的力量成熟了,你就必然要经这个过程。有很多人经过,我也体验过这个现象。梦醒当时很好奇:真的会这样吗?结果还真的这样!这表示有过去世的某一种原因,导致现在这个无记业的业力成熟了,它的业行就这样现前;懂这个道理的菩萨一定会深信因果,原因就在这里。一般众生,人家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你告诉他说:你不要毁谤如来藏,谤了这个胜妙法是地狱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笔者想到:为何时下的们外衣下就没了灵魂呢?为何大多都过不了这道坎?看来,甘地长期与裸女同睡能做到坐怀不乱,很值得一探究竟!最近,笔者看过英国史学家亚当斯(JadAdamas)的《甘地,赤裸裸的雄心》这本书,披露了印度精神领袖甘地的私生活。该书称这位以坚守贞洁而闻名的印度圣雄与裸女同睡、同浴,进行怪诞的禁欲试验。甘地为了禁欲采取了非常特别的方法,经常与 三摩地

2018-07-23

你让我给你制定修学的功课,就先让我们再充实一分做菩萨的心念吧,为众生做菩萨,为救众生苦而做菩萨,众生的苦就是我们所经的,想想我们今生哭了多少回?不要怕我们的贪念,它就像漫天的乌云一样,现在虽然遮天蔽日,但只要有一丝阳光露下来,它一定有消失的一天。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提起做菩萨这个心念,说不准再加一分,生命的天平就倒向了菩萨种姓这一边。记得你QQ上的那 三摩地

2018-07-23

等以后过一段长时间再来试验一下,有没有真的断了?瞋恚也是一样,须多经几次的逆境,经过很多次逆境下来,真的没有动怒才算数。什么叫真没有动怒?必须在当下没想到要生气,事情过了根本就忘记它了,才是真正的无动怒。人家当面褒奖你:你真厉害!你境界怎么那么高?此时要观察你的心里有无欢喜?如果心里欢喜,洋洋得意,那就是瞋恚未尽,因为这个欢喜跟瞋恚粘在一起,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过去每听人提起「学佛道上叉路多」,经过多年来的亲身经,的确也是如此。我于一九九二年,因为一位同事赠送一本慈济月刊,看完后,深觉佛法很好,又看到这位师兄,因参加慈济而完全改变成另一个人似的,不像以前我所认识的那个人。心想,佛法之力量这么大,竟然如此改变一个人,因此就一头栽进佛法大海里,浸乐其中,不自觉地,一晃已过十一个年头。这一段过程,可说有无尽的 三摩地

2018-07-23

等以后过一段长时间再来试验一下,有没有真的断了?瞋恚也是一样,须多经几次的逆境,经过很多次逆境下来,真的没有动怒才算数。什么叫真没有动怒?必须在当下没想到要生气,事情过了根本就忘记它了,才是真正的无动怒。人家当面褒奖你:你真厉害!你境界怎么那么高?此时要观察你的心里有无欢喜?如果心里欢喜,洋洋得意,那就是瞋恚未尽,因为这个欢喜跟瞋恚粘在一起,是一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会里有的人则是知道自己正在造口业的,只是不信口业的果报,因为他们不曾看见往世造口业以后所经过的果报,到这一世时全都忘了,所以心中怀疑不信。但我最多只是在讲课时提一提,不会逼着那些人来向我忏悔的;因为心中不信因果的人,再怎么逼着他们也没用。】(《楞严经讲记?6?4第八辑》P169~170)言乃心之声也,因此重视我们的起心动念,随时反观自己的不如理作意并调 三摩地

2018-07-23

于三界中存在,而得到乐趣,就是他认为的娱乐,那他的娱乐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你就真的不用去体会啦,你不用去品尝啦,你无始以来就已经都受用过了,这五尘的种种味道,男女的种种乐趣,你过去生的意识都已经受用过了,你轮迴的史上都已经俱足如是的贪染,因此现在你要开始能够出入诸法,这辈子的意识心要开始学习、继续熏习如何走向自在,学习转一切诸法,而不是像是过去生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