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一、心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脑)。随于五色根之渐渐,故令意根能触法尘,生起意识;意识起已,则令前五识或俱起、或渐起,具足八识。若不具足八识心王,则不能具足领受人间六尘,名为残障者。如是,若无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四大身厌患、离欲、背舍,而非识。所以者何?见四大身有增、有减、有取、有舍,而于心、意、识,愚痴无闻凡夫不能生厌、离欲、解脱。所以者何?彼长夜于此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背舍。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国佛教史上四大翻译家之一的义净大师曾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十余年(公元673—687年),义净大师考察印度佛教后言:(印度)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唯识)。中观则(言),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言,外无内有,事皆唯识,斯(中观、唯识)并咸遵圣教。(《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义净大师著)可见中观与唯识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主流。公元二、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业招感飓风、洪水、旱灾、刀兵劫等──则更是远远超乎现代科学所能了知的。这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运作,已是甚深极甚深,炫惑于有漏有为法上之无明众生,当然对于诸法本具之无漏无为性、清净性与真如性,更是无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脑)。随于五色根之渐渐,故令意根能触法尘,生起意识;意识起已,则令前五识或俱起、或渐起,具足八识。若不具足八识心王,则不能具足领受人间六尘,名为残障者。如是,若无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分述如下:一丶色蕴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赖耶识而有:云何色蕴五根依阿赖耶识而有?谓色蕴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因於业种丶无明丶悲愿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赖耶识所有之大种性自性,方能执取受精卵,方能执取四大微细物质而造色身,方有此世之五根也;由是缘故,佛於四阿含中说:「识缘名色。」又说:「识入母胎而住的缘故,使得受精卵或渐渐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根携著如来藏投胎,藉著父精母血、母亲的四大长养了这五色根;五色根加上意根就有六根,六根中的五根接触外五尘,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由于六根、六尘相接触,六识就出现了;六识的意识分别诸法,万法就出现了。由此可以证明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是万法的根源。这证成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也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共业有情 | admin 2018-07-21 |
![]() |
他们振振有词地说:不一定要有如来藏心一样也可以有因果的存在啊!但是当我们问到说:那么各个有情所造的业种是收藏在哪里呢,而能够酬偿因果,即使经过百千劫也不会失坏或者错乱呢?他们有的说因果就存在四大微尘当中,有的说存在虚空当中,有的说存在常住的意识细心当中,或者说存在一种业果报的系统里面。但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自己想像出来的,这不但违背法界的现实,也完全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14,b28-c2)轉貼以上收錄於大藏經的经典和论著皆言開悟見道所證之真心乃是第八阿賴耶識-如来藏心,但是现代还是继续会有人因为信受西藏密宗从莲花生、宗巴喀以来的所有法王、活佛、仁波切;台湾四大山头,印顺之流;袁焕仙、南怀瑾师徒,王镶陆、元音老人等心密外道,或建立诽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非实相心,或以离念灵知心为真心。所以末学不厌其烦,引经据典,以此奉劝一切佛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丈夫儿,攀上景仰,不得不然:彼既能尔,我岂不能耶?况透脱死生,穷未来际,一得永得,当深固根本;根本既固,枝叶不得不郁茂,但于一切时令长在,勿使走作;湛湛澄澄吞烁群象,四大六根皆家具尔,况知见语言解会耶?一时到底放下,到至实平常大安稳处,了无纤芥可得,只恁随处轻安,真无心道人也。保任此无心,究竟佛亦不存,唤甚作众生?菩提亦不立,唤甚作烦恼?翛然永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一切藏密古今诸师,乃至四大名山诸师,皆认取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实心,或者认取觉知心之证自证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的五蕴身中,色蕴以四大──地、水、火、风组成,都是无常之法;受想行识四蕴皆以色蕴的五色根与五尘为依才能生起,所以也都是无常之法。佛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诸法皆是无常法,都是会坏灭之法,都是缘起缘灭之法,既然五蕴身我无常必坏,所以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诸法无常必坏,在阿含解脱道中就说「诸法无我」,因为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生灭诸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世间就是四大五阴,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要求觉悟,就了不可得。我们要想在一念不生中,也就是无念、离念中去追求悟,更不可得。禅必须要起个疑念,在世间—也就是五阴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所起的万法中去体究,才有开悟的因缘。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是叫我们除烦恼,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在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文殊师利言:居士!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维摩诘言: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生,无有实法,谁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为身,四大无主,身亦无我。又此病起,皆由着我,是故于我不应生着。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众生想;当起法想,应作是念:‘但以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时不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怎么说呢?如果蕴处界是后来才生(因父母生我才有),父母凭什么而生我们?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大和合就成了我们?如是这样,每个人出生时应像工厂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应都一样;可是为什么现见同一对父母所生双胞兄弟姊妹,结果两人个性与际遇不相同?这就表示他有过去世的业因,否则同一对父母所生的人,应际遇个性都相同,因父母都希望他们每一个子女都过最好的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观想佛眼清净有如四大海。这个海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上的海,是香水海的那个海。要知香水海有多大?去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无量寿佛的佛眼有如四个大香水海那么大,而且清白分明。然后祂身上每一个毛孔放射出的光明,都像一个须弥山那么大。世尊又说:再来要想弥陀世尊的圆光。(圆光是指佛身周围的光)。在无量清静平等觉经里面说,有佛光芒十丈,有佛光芒百丈,有佛光芒照射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众生若觉,何物不说解脱法?何处不说解脱法?那一条路不是解脱之路呢!然后从眼见佛性的这个境界,深入去观察思惟,便见那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虽然空无形相,却能够在一切四大五阴、六根六尘之中自在运作,并且经由佛性,在一切的相上示现。这就是念佛圆通章里面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念佛圆通章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指的就是见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禅身乐、二禅的心喜和微细乐、三禅的身心俱乐,都是因为色界身出现以后和我们这个四大所成的欲界身合在一起,而产生了微细的磨擦触觉,所以才产生了这些乐,所以这些乐不离色界身和欲界身。而欲界身和色界身是因缘和合而生,从因缘而生的欲界身和色界身而生的乐,当然也是因缘而生,那就不是永恒常乐。三禅虽然称为身心俱乐定,但是其中仍然有苦受,你的心中会有一个耽忧&mda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