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大性自复,如子得其母。火热风动摇,水湿地坚固。眼色耳音声,鼻香舌咸醋。然依一一法,依根叶分布。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万物自有功,当言用及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拄。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触目不会道,远足焉知路?进步非近远,迷隔山河固。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这篇诗 三摩地

2018-07-20

兹乃形质朽败,四大将离,聚沫之躯,有何久计!既当风烛,何叹逝川!又念幻身在世,仁信多有供须,耻无道业升消,曷有胜缘报答?忖量唯已,自知湛寂真元,却还本道,忍死半刻,援笔陈谢。”颂曰:“幻世出没有何穷,幻化本来体自空。南山起云北山雨,楼头鼓动庆阳钟。”又云:“来时无物去亦无,譬似浮云布太虚。抛下一条皮袋骨,还如霜雪入红炉。” 三摩地

2018-07-20

那僧见到归省禅师,便问:“和尚!四大本空,病从何来?”归省禅师道:“从阇黎问处来。”那僧喘着粗气,又问:“不问时如何?”归省禅师道:“撒手卧长空。”那僧一听,便惊喜地大叫一声“(口耶)!”然后脱化而去。 (原标题:142归省禅师座下僧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又一日,杨亿居士问环大师:“某四大将欲离散,大师如何相救?”环大师于是槌胸三下。杨亿居士道:“赖遇作家。”环大师道:“几年学佛法,俗气犹未除。”杨亿居士道:“祸不单行。”环大师便嘘嘘作声。杨亿居士后作偈寄给李都尉(存勖)道别,偈曰:“沤生与沤灭,二法本来齐。欲识真归处,赵州东院西。”李都尉读偈后,说 三摩地

2018-07-20

既知宽广,又知浅深,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撒手到家人不识,鹊噪鸦鸣柏树间。”在诸多法语中,慧南禅师最著名的接人方法,莫过于“黄龙三关”--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拂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 三摩地

2018-07-20

克文禅师笑道:“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然后为大众遗诫宗门大略,说完便迁化。 (原标题:204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放下个什么?放下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向自己脚跟下推穷看,是什么道理?推来推去,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便能变大地作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岂不畅快平生!”另外他的四转语,也是参禅办道的好指南:“死中有活,活中有死。死中恒死,活中恒活。将此四转语,验了天下衲僧。” (原标题:210黄龙悟新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东坡居士趁机戏道:“敢暂借和尚四大为座榻。”佛印禅师回答道:“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若道不得,即输却腰间玉带。”东坡居士欣然同意了。佛印禅师说道:“居士适来道,借山僧四大为座榻,只如山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居士向什么处坐?”东坡居士被问得无言以对,只好留下玉带,大笑而出。为了表示纪念,佛印禅师亦以云山衲 三摩地

2018-07-20

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为了更好地理解从悦禅师的禅法,再看他的三则上堂法语--上堂:“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牵犁拽耙,须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么处?”良久曰:“叱!叱!”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 三摩地

2018-07-20

过了两天,涂毒禅师便沐浴,集众说偈云:“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说完便泊然而逝。后塔全身于东岗之麓。 (原标题:244径山智策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有一天,慧远禅师独自在室中,偶然听见窗外有一位僧人独行独语道:“假四大以为盖覆,缘六尘而生心。忽遇六尘顿消,唤什么作心?”慧远禅师忽然有省。于是便起身告诉首座和尚,首座和尚遂予印可。又上方丈寮告诉徽禅师,徽禅师亦给予印可。第二天,慧远禅师便告别徽禅师,辞行前往他方参学。大众都劝他留下,慧远禅师坚决不肯,他说:“吾师以为可,可我终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讲师讲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这一句时,真慈禅师忽然言下有省,遂作颂曰:“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后来真慈禅师便将此偈呈给讲师。讲师一看,茫然无所知晓。于是真慈禅师便回到禅师那儿,将偈语呈给他看。禅师于是举狗子无佛性之公案,来诘问他。真慈禅师道:“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 三摩地

2018-07-20

百骸溃散,卓而独存;四大分离,湛然常寂。正与么时,身里出门即不问,门里出身作么生?毗卢顶上从来往,安乐邦中任去留。” (原标题:347元叟行端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当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四大,至于动不动法,皆是生死根本。若不曾向真实法中,脱然超悟,更于悟外别立生涯,不存窠臼,岂堪向生死岸畔劄脚?或纤毫不尽,未免复为胜妙境缘,惑在那边,起诸异想,虽曰晓了,其实未然。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倘存毫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末生矣。可不慎乎?这一段话,既指出了普通人参禅易犯之毛病, 三摩地

2018-07-20

”古林禅师道:“明知四大五蕴,是生死根本,何缘入此革囊?”松隐禅师正要开口回答,古林禅师拈起拄杖便打。松隐禅师终于豁然有省,从此以后,他机辩峻绝,纵横自如,人莫敢触。古林禅师因此对他非常器重,令他充当第一座。大元至正壬午年(1342),松隐禅师应宣政院之命,前往瑞云之清凉,开法接众。一时学徒奔凑。其机锋相加,如兔起鹘落,瞬目辄失,利根衲 三摩地

2018-07-20

为了诱掖后学,慧照禅师曾设三关机语,以验学人——“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二曰虚空无向背,何缘有南北东西?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这三关中的第三关最为峻切,可惜,在慧照禅师住持育王的九年中,未曾有人能契其旨。慧照禅师晚年,退隐于妙喜,筑庵自活,名曰“梦庵”,自号“梦世 三摩地

2018-07-20

脱使(假使)未悟之际,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印原禅师一听,不觉悚然汗下。从此以后,印原禅师用功更加精进猛厉。后来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于是,他欢喜踊跃,直趋丈室,告诉明本禅师道:“印原撞入银山铁壁去也。”明本禅师便问:“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印原禅师一听,当下释然顿解。明本禅 三摩地

2018-07-20

永慈禅师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汝作么生掌?”慧旵禅师又打了他一巴掌。永慈禅师道:“一掌不作一掌用,速道!”慧旵禅师再次打了他一巴掌。永慈禅师挨了三掌之后,神情自若,说道“老和尚名不虚播!”说完,便大展三拜。慧旵禅师终于开口道:“我居古道山三十载,今日只见得者(这)僧。”于是便邀请永慈禅师留住旬日。一日,慧 三摩地

2018-07-20

道济禅师道:“《圆觉经》云:‘四大分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云谷禅师一听,猛然警省。于是退出丈室,站在巷子里,陷入沉思,一直站到四更天,一动也不动。道济禅师便唤他进来说话。云谷禅师连下了几个转语,均未能契旨。一天,云谷禅师随众过堂(用斋),一边用斋,一边还在想着所参的话头。他如此专注,连碗中的饭吃完了也不知道。结斋的时候,他一 三摩地

2018-07-20

闲话之间,同修们纷纷谈及四大名山菩萨出现神通广大之事。正传禅师说道:“者(这)里也不少。”圆修禅师很惊诧,便进一步问:“如何是者(这)里神通?”正传禅师道:“快度砖来!”圆修禅师一听,豁然有省。后来有一天,圆修禅师独处寮房中,读诵《楞严经》。当他读到“佛咄阿难,此非汝心”这一处时,蓦然打失本参话头,得明心性。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