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就梦醒了,我起床,哭着到佛前礼拜,真的是有因有缘的,因果业报是真的。我就再也不跟妻子讨价还价,她要什么我就给她什么。她要房子一半的钱,加7年的生活质量补助费,我同意房子卖掉之后,我就一次给她了。她要我的雪铁龙的轿车,我也给她。而卖这房子我们卖了2年,这俩年期间。我们还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依旧会煮饭给她吃。有时候她回家,因为她跟她的男友吵架,我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造成这些类型的因果业力一、恩爱型(一)男欢女爱型::男女双方深陷情欲,并多重于淫欲,双方认为要表现爱情,惟有肉体亲蜜的接触。现代人对爱情观念愈来愈开放,只要我喜欢,有何不可以的情况下,易发生以‘淫欲’为基础的爱情,这些男女就是往世各自欠下了淫债,且从恶道中出离不久,所以习气深重。(二)相敬如宾型:彼此态度稳重,也比较和谐。由于双方个性成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怒。而这七情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主要就是从色、声、香、味、触、法等这五欲六欲而来的。因为面对种种境界的时候,心中生起了对于境界的苦乐受,或者是违逆得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经就围绕这两个主题一一展开,佛陀教导我们在家人,想要增长寿命和财富,当修学菩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陀是一切智的实证者,究竟了知三界六道一切万法所运行的因果律则,所以佛陀所说这六法一定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根有据的如实陈述。其中对于布施、持戒因果的解释和实施细节的规范,都做了精辟透彻的讲述。而在修这些法之前,佛陀教导我们先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曾数次与亲教师小参,请教如何以佛法上所学之累世因果关系来面对与处理日常生活发生的冲突与不如意状况。亲教师也教导当恶缘来临时,如何把握难得的逆增上缘机会,如何历缘对境除性障的方法和诠释与包容别人的行为。逐次的练习之后,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心平气和的处理日常不如意的事情,也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有了新的诠释、释怀与包容,慢慢朝向理事圆融的处世之道迈进。在亲证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是相由心生!当时这位年轻人的心很清净,无私无欲,没有迷失,所以能成为画佛相的模特儿;后来因为有了钱而迷失,一踏入陷阱后,再也不能自拔,所以做尽坏事,变成了恶魔的形象,多可怕啊!可见,所谓的美丑,都是由一心所造啊!按照佛家的因果来讲,一个人的美貌不是用手术刀和化妆品修出来的,而是自己心性修行的果报。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定要持守这四个基本重戒的。而饮酒呢,基本上是没有性罪;但是因为喝了酒之后,很容易让人昏醉、不清醒,因此就很容易会造下前面四种性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经中分明宣说这些惨痛的果报,但是却不是大家都相信因果,所以才会有人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去偷窃,或者他人的钱财,完全不顾严重的果报在后面等着呢。说到这里,不免令人为众生的愚痴而感到难过万分啊!各位大德,菩萨在无量世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利乐有情,使有情生福生乐尚且都来不及了,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偷窃众生的财物,或者众生的钱财,使众生心痛难过呢?这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深信因果佛法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显现,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是身语意的造作,顺理利人的造作,是善业,违理损人的造作,是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力用,恶业有生恶果的力用。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如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离间语的因果:常常两舌的人,所受的果报就是眷属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四周的人无法和谐相处。 (原标题: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信受之后就不管佛陀怎么说,也不管法界里面这个律则的运作是如何——也就是他们也不管因果的律则,不管因果的道理;乃至于对佛教里面的三宝其中的僧宝,他是要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的这个戒律之中,都不可以有这个淫欲的,可是他们是要超越这个,所以他们是要实修双身法。而这个双身法跟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这个不淫戒是相违背的,他们一样要违背它,而说是超越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恶之时,有善围遶。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恶之时,恶来围遶。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虽作众恶,人中受报。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恶,地狱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无有念心。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87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不信因果。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作恶之时,有善围绕。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作恶之时,恶来围绕。复有作已,不具足者:虽作众恶,人中受报。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人中作恶,地狱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有正念心。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无有念心。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善亦如是,因是作已,亦具足故。作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五、1、第八识将众生所造之业完好保存,所以因果定律才能成立。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业呢?未受报之前,业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业种消除吗?哪些业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业种不能被佛号消除?答:1.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信受之后就不管佛陀怎么说,也不管法界里面这个律则的运作是如何----也就是他们也不管因果的律则,不管因果的道理;乃至于对佛教里面的三宝其中的僧宝,他是要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等等的这个戒律之中,都不可以有这个淫欲的,可是他们是要超越这个,所以他们是要实修双身法。而这个双身法跟比丘戒、比丘尼戒的这个不淫戒是相违背的,他们一样要违背它,而说是超越它。那像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现象很平常,所有道场中都有,只有久学菩萨能弄清楚,所以看似粗浅的法不一定粗浅;譬如一般人认为深信因果,正解因果,是很粗浅的道理。他们说:我懂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是因果道理真的懂了吗?我告诉你:因缘果报的道理,有时连等觉菩萨都会被问倒,只有诸佛才能究竟了知因果。所以人间有些人在为别人观因果,能信吗?大部分都不能信、不可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果法则的执行,究竟依凭的是什么呢?佛教的看法是,因果法则是超越一切有情的,不是任何单一的个人所能操控的。像在中国禅宗就有一则极为有名的野狐公案,说百丈怀海禅师每次上堂普说开示时,总有一位老人随著大众在下面听法,有一天普说完毕,大众都离去了,却唯有老人留在堂内。百丈禅师就问他:“你是什么人啊?”那老人回答:“我并不是人,过去世在迦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