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出离三界生死需要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有三种,就是声闻、缘觉的法,以及菩萨的法。菩萨的法就是禅法,就是真如佛性。神通它主要是和定相应,禅法所证悟的却是般若、是智慧,不是禅定,跟神通是不相干。一切得到五通的鬼神和仙人,他们用尽了神通,仍然不能测度禅悟者的见地,所以古德才会说: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神通力最好是有般若慧配合,所修证的般若慧愈高,神通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又未曾知解二乘菩提,根本未断我见,未入声闻初果,亦不具大乘别教六住菩萨之功德,而言能知能解佛菩提道之十地境界者,未之有也!故其《心灵十境》书中所言十地境界者,乃是痴人说梦之言,……。《佛教之危机》页274然而,正觉对慈济证严的批判与辨正,乃站在佛门的立场,出于善意的规劝,切愿浪子回头,重返佛门;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互为亲眷,彼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阿含经》当中,佛陀教诫声闻祂是这样说,祂说:圣唯作二事,哪两件事呢?就是法谈以及圣默然。也就是说,佛当他要说话的时候,他所说的言语一定是与修行有关的,只要与修行无关的言语,他不会去说;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时候呢?他也不会去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说,他会宁可自己在自己的禅定当中、在自己的寂静当中去安住,而不会去造作一些没有必要的言语。所以百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这个故事可以知道,众生在世间一切身口意的因缘各各差别不同,导致果报也千差万别;即使值遇诸佛出世,也会因为所作不同而有已证果的修道人虽具智慧,却连最基本的饮食都很难得到(声闻人因为一心只想舍离三界的缘故,对于福德一向都不积极去修);或是只在布施上用心,却无布施波罗蜜的知见,徒有世间福德而无解脱智慧,就会如同这只挂璎珞的大白象一般,受用丰裕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是像二乘的声闻戒,它是消极的,要去断烦恼,要让自己不去跟众生攀缘,不去跟众生结缘,让自己在五欲六尘上断除这些接触;可是菩萨戒却是要让菩萨们与众生能够相处,能够入于世间,能够摄受有情、摄受眷属,在摄受有情、摄受眷属中,能够积极的以菩萨戒的精神怎样来行菩萨行,来长养自己应该有的菩萨律仪。所以菩萨戒有菩萨戒的意义以及它的精神,要来至心受戒而不轻易来毁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二部经指的就是遍于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中的内容有,契经、应颂、记别、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等十二种类别的教导。这十二种类别遍于一切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中的经论中。经过十二部经的教导,使众有能力来分别甚深般若的法义。甚深般若的法义它是不同于意识境界的相似像法,不同于缘起性空的断灭空。因为意识境界的相似像法,会以意识自己思惟所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了解佛教的人会以为佛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教因为包含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菩萨道和声闻、缘觉二乘)。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为了的永续流传,也为大家的道业著想,我想是应该改变一下了!我过去世也是这样,又因为往世都是出家身,所以度的出家大多是不修布施行的声闻人,努力修过布施行的出家不多,倒是有很多在家努力修布施而护持;但是我往世的出家远比在家多,他们大多重视身分的表相,大多不乐勤修布施行;由于我往世不鼓励修布施行,因此就无法从受施的众生身上回馈到我此世很康健、有力,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我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你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你得要供养我。菩萨心中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我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我。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虑与悔恨,所以他布施以后众生仍然对他行恶,菩萨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它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他还没成佛,所以它是有上法;那佛菩提能够含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佛道,所以是无上的,没有一法可以再超越它的。它是甚深广大的,它是连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这个智慧内容是什么的,含摄了世间法,含摄了声闻缘觉所证的出世间法,同时也含摄了佛道本身的世出世间法。十地满心的菩萨进入等觉位,仍然不能思议说佛地的智慧境界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要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自己在摩洗父母师长的时候,我们起了离杀思之后,我们还要劝导思。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况且,谤菩萨藏是无间地狱业,因为等于把佛法根本推翻了,把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佛法推翻了,同时也把世间法推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法如果没有如来藏,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啊!因为,一切众生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那把这个根本法都推翻了,那不是等于也推翻了世间法吗?所以,为什么说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这就是属于无间地狱业;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僧多示现出家相,为近佛故,住于寺院。三、自性三宝:(一)真如之理,自性开解,名为佛宝。(二)自性正真,德用轨则,名为法宝。(三)自性清净,动无违诤,名为僧宝。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归命自己的自性三宝而已,同时也归命宇宙一切自性三宝。第二、培植福德广结善缘所应做之事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行三种布施。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佛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佛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经中被佛受记将来会成佛。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声闻圣者,他们以断我见得出世间智慧为主,从初果的断我见乃至能够薄贪嗔痴以及能够断三缚结,能够断五下分结,断五上分结乃至解脱,这都是因为有了慧解脱以后才能够心解脱!所以,若只是单纯的世间禅定,他是不能证得解脱的!因为单纯的世间禅定,他就是意识的境界。同时声闻圣者也知道,不是以五蕴断灭为涅槃,不是以五蕴灭了不再出生为涅槃,因为五蕴灭了不再出生(只是断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大乘常住经律就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所讲的所有经律!同时也不修学外道典籍,不修学二乘经律而趣向声闻的修证,也不以外道典籍,以及小乘的经律来引导接引人!同时勤于亲近善知识来修学大乘经典,也接引有情来亲近善知识,修学大乘经典!这样来学习戒行来饶益有情,同时也对治自己的贪、嗔、痴、慢等烦恼。菩萨为了要清净戒行为了要让自己戒行能够修学清净一定要修学忍辱,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