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就是说你要有智慧去观察:什么人是习种性人?什么人离开习种性而进入性种性了?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就说:开悟了,当然就是圣人嘛!这是从外道的境界上来讲:明心的人就是圣人。从一般佛门中的凡夫来讲,明心的人也当然是圣人;但是在大乘别教里面来说,明心以后仍然还是凡夫,叫做内凡位中的贤人,还不是圣人,因为仍只是三贤位的贤人,还没有进到初地圣位。如果这样观察之后 | admin 2020-06-08 |
|
意思是说:要对意识所住七种境界相的虚妄如实了知,也要对被外道误认为无余涅槃的二入(以涅槃想而错误的进入了无想定、非非想定)的虚妄本质加以了知,才能证得俱解脱的境界。但是俱解脱的证得,其实仍是依靠慧观来完成的;所以慧解脱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后,是与俱解脱阿罗汉所入的无余涅槃完全相同的。身证及俱解脱者有禅定及灭尽定为依凭,不必等待舍寿时至而可随时入无余涅槃 | admin 2020-06-08 |
|
此八大随烦恼是与七识心相应的,一切凡夫、外道、二乘人均不能免之。各位菩萨,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二十随烦恼我们无法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说明,留待《正觉总持咒》专书出版,书中我们将详述百法明门的内涵,敬请菩萨们期待。-----《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由于未能与择灭无为相应的缘故。以上所介绍的是择灭无为。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三种:非择灭无为。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 | admin 2020-06-08 |
|
佛有八梵音:1、极好音(悦耳声)2、柔软音(发喜声)3、和适音(和杂声)4、尊慧音(入心声)5、不女音(无厌声)大雄之德,天魔外道,莫不归伏。6、不误音(分明声)7、深远音8、不竭音(易了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佛有八种妙声,菩萨因此而发菩提心。这八种妙声,我把它查出来说:第一是极好音,极好音就是非常美妙的声音,谁听了都喜欢。第二是柔软音,诸佛说话不 | admin 2020-06-08 |
|
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涅盘寂静?《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云: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翻成白话文:什么叫作圆成实的自性呢?也就是说有一个法,它能够离开名的相和事的相, | admin 2020-06-08 |
|
未断我见而诬谤证悟者是邪魔外道的人,以及未证实相而诬谤已证者是邪魔外道的人,对此应该特别注意。如此枉习交加相排,引生地狱恶业。因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观察众生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枉,犹如遭遇霹雳一般;然而今时藏密之师,无法与正觉同修会议论法义,遂枉诬平实导师为虾蟆精所变、人妖……等,此即枉习交加。十、讼习交諠:众生因覆藏的缘故,就有鉴见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admin 2020-06-08 |
|
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综观佛示原文及限于篇幅而未抄录之更多原文,悉皆在说菩萨种性,非谓佛性,智者观已,即知所谓一切众生无菩提性,系指果位成佛而言,非谓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他的三三昧,要具足这两种三三昧,至于我们刚前面所说的四禅八定的三三昧,世间定的四禅八定也称为三三昧,但是这种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讲禅定中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三昧,是属于世间定的三种三昧,通有漏法;从二乘俱解脱圣人的立场,从菩萨的立场来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数几种。菩萨要进修的种种三昧有非常多种,而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灭尽定的 | admin 2020-06-08 |
|
」——阿含部《央掘魔罗经》卷第四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丶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着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於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 | admin 2020-06-08 |
|
试问:吾人能忆能知能观的五蕴身心既然非我、我所,应同断见外道论议;然佛却云此中有一非五蕴身心,非能忆能知能观的心,名为我,本际,能于七次天上人间往来之后而得解脱。故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当知此一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本际,即是大乘如来藏系唯识经典所说之如来藏也。然此我之本际非外道所说的我,亦非未真实证悟者所说之真如、真心,此诸人等所悟之本际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外道,有的外道有天眼,有一天他看到鱼死后竟然升天了,心里觉得很奇怪,想:鱼死了怎么会生在天上呢?他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想:鱼因为每天泡在水里面,所以牠死了以后可以升天。因此就施设了:我每天只要在水里泡几个小时,等死了以后,我就可以升天了;把升天当成真正的解脱,然后施设了水戒,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还有一种人,因为有天眼,看到牛死以后升天 | admin 2020-06-08 |
|
《长阿含》以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兼破六十二种外道见。《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辑)》第七章第一节<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 | admin 2020-06-08 |
|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 admin 2020-06-08 |
|
三缚结之三者为戒禁取见,由于凡夫众生不断我见、疑见,而取外道不如理的戒法为真实戒,妄求持此恶戒的功德能生天、证果,如持水戒、火戒、牛戒……等;或如《六祖坛经》所破斥的「住心观净,常坐不卧」,或如藏密以五甘露、五肉供「佛」,或以《广论》止观所说的金刚乘邪淫法为大乘法,或如妄说「熟读《广论》就可以成佛」,或如新竹凤山寺的《广论》团体所经营的 | admin 2020-06-08 |
|
破外道的时候以宗因喻等方法来破他:你这个法不对!再举出为什么不对的原因,然后以比喻来证明他不对,然后再以宗因喻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法正确,最后作结论:先说自己的某一种法正确(宗),是什么原因而说是对的(因)?然后再作譬喻举例及解释:为什么是对的。最后作总结。你能够把这四无碍辩弄清楚了,你对现量、比量、非量、证量等等都已了知,这时候乐说无碍的功德就出现 | admin 2020-06-08 |
|
《起信论》之引人诤论者,端在真如缘起一法之说,谤者皆引此一言教而评破之,谤为伪论,诬为外道假借马鸣菩萨圣名而造此论;每每主张真如本有,非可藉由缘起之法而修成之。然而彼说之言固有其理,而马鸣菩萨所言真如缘起门之真实义,并无否定真如本有之意,只因其义甚深,兼述因地真如转变为佛地真如之妙义,古来少人能真证知,今时更无何人能真证知,误会马鸣菩萨论中实义故,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