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虚空非蕴非心,不同虚空无为,云何以「无法」为法处所摄法﹖若主张虚空是心,法处所摄,即同《成唯识论》所破虚空外道,不名佛子。《平实书笺》虚空非情非心非蕴,不可建立为法处所摄之法。《平实书笺》处者十二处--眼等六根及色等六尘,此十二处悉依五蕴而有,五蕴依心而有。虚空是无,依无障无阻于色,建立虚空名,因色而建立,非因五蕴相应法而有,非法处所摄,与心不相应故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如果有人否认第八识存在而说意识是常住法,或者否认如来藏存在而说缘起性空,他如果不是常见外道就是断见外道。所谓的菩提道,就是觉悟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法道,菩萨如果能够觉悟真心如来藏——也就是亲证第八识,能使凡夫菩萨——也就是名义菩萨,变成真实义菩萨。菩萨于亲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祂的清净的体性而修行,使得菩萨未来能够一一 | admin 2020-06-08 |
|
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所说诸法,非诸外道、凡夫所能评议;乃至定性二乘无学,及诸回心大乘而未证得藏识之阿罗汉与辟支佛,于此菩萨僧眼前,悉无语话分;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悉以触证领受藏识体性为根本故;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所述者,皆是藏识之空性与有性故。在人间,胜义菩萨僧极难可遇,特别是已证道种智之宗通与说通菩萨;其所说法,无上甚深,能助真悟者修证道种智,一切凡 | admin 2020-06-08 |
|
在菩萨道当中,只要起了一念的二乘心、或外道心,就违反了菩萨戒。在禅门中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叫婆子烧庵;有位婆子,古时候称婆子并不一定是很老的,其实古时候的人,结婚的年龄都很早,所以只要结了婚以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可以称为婆子了。话说回来,有一个婆子,她供养一个修行人住所,也经常要她的女儿送饭给这个修行人吃,这么一供养,就供养了二十年;有一天婆子 | admin 2020-06-08 |
|
四者戒禁取见,谓诸外道依于对色界身心之错误认知,起不如理作意,妄求色界定境之修证,以为涅盘;由是虚妄想故,施设戒禁以为证得涅盘所必须受持之戒禁,三果人于此更深细之戒禁取见亦已断之,是名五下分结之戒禁取见断。五者疑见断,谓三果人于外道之误认色界境界为涅盘之修证者,已如实知见;于诸方外道大师之已否断除色界身我见,皆已如实观察,悉知彼等所证「涅盘」之虚妄 | admin 2020-06-08 |
|
五为痴结;谓阿罗汉观察无色界一切境界,悉皆虚妄不实,彼诸外道为求无色界境界而施设之种种戒禁,皆是妄想所成之戒法;众生对于涅盘之虚妄想,导致误认无色界境界为涅盘,故起无数虚妄不实之邪见;阿罗汉于如是无色界之种种愚痴,已断尽故,名为五上分结之痴结永断。如是五结永断故,名为阿罗汉、世间应供、杀贼、应仪。此是解脱道之修证。《甘露法雨》 | admin 2020-06-08 |
|
禅定则有境界,有所得,通外道法,须以般若慧为前导,乃能了生死,兹略分述如下:禅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时入某境界、后时出某境界;前时依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前时住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生时依某境界、死时舍某境界而别依业力所生另一境界。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佛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凡有境界可入、可出、可依、可 | admin 2020-06-08 |
|
而且,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在七住位明心的时候,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心;七住位之前是外门广行六度万行,七住证悟明心以后,而证得法界实相心,因此发起了般若的总相智;而这个智慧是不共外道凡夫以及二乘人。然后菩萨于见道后,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体性,而于内门中广修六度万行,这样在三贤位中努力的伏除性障,努力的熏修智慧,以及广集福德;这样满足初地菩萨该有的智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般若之增上慧学,不共二乘无学及诸凡夫外道,未悟之人所不能知,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者方能渐渐深入证验了知,名为大乘别教之贤圣。如是一切种智正理固说蕴处界无我,实则正说法界之实相--一切法界根源之第八识如来藏。--------平实导师《我与无我》般若是菩萨六度的最后一度。很多刚学佛的人常常会问人说:什么叫做‘般若’?后来有人说:不!这不念‘班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对于这个成佛法道的内容你越发了解,如实思惟,在这个次第上知道说它的这个决定性在哪里,那么你就知道说,一切有情最后必定会走上这一条成佛之道;不管他今天是不是被邪见所误导,不管他是不是今天走入外道法中,不管他今天是不是不信受,最终一定会走上如来藏的这个正法中,一定会走到佛菩提道中,这一点你会心得决定。最后,因为对如来藏正法这个熏习以后,心得决定以后 | admin 2020-06-08 |
|
】--《增一阿含经》卷九因此,很多的外道假借佛法名义修双身法啊,例如说应成派或自续派,他们乃是于比丘尼、母亲、女儿、姊姊、妹妹,甚至连畜生女的身上,他们来修这些双身法,这就表示他们无惭、无愧。我们看到刚刚的《阿含经》的经文有讲:无惭、无愧跟畜生是属于同一类的。这个前提是他没有谤法,这等于畜生业,造那种极恶的畜生业沦堕三涂。他们以为说这个叫作大乐光明 | admin 2020-06-08 |
|
即使凡夫与外道还有鬼神,有了禅定的正修,进一步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也能够或多或少修得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这五种神通。至于漏尽通的证得,除了禅定的功夫之外,那必须要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也就是意识、意根的虚妄;现观之后,还必须要断除想让觉知心我、思量心我永存的这样的执着;确实断除之后,确实有能力、有自信于舍寿时灭除自我,就是能够不让来世的觉 | admin 2020-06-08 |
|
一切外道亦言得离生死,永恒不灭,而实未解出世间智。世间智者举凡资生护生、严持五戒、修十善业、证知四禅八定等,皆名世间智;及与外道所言涅槃及其衍论,悉名世间智。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三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 | admin 2020-06-08 |
|
第二种是佛所遮止,无关乎心性好坏,然而是佛特别指定的、外道都不施设的重戒,不是轻垢罪,所以叫作遮重。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有一个,就是酒戒:卖酒、酿酒、开设酒厂、酒廊、酒店,都是遮重(悟后不肯善护密意,违背佛在定中或梦中的指示或告诫,也属于遮重)。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 | admin 2020-06-08 |
|
第二种是佛所遮止,无关乎心性好坏,然而是佛特别指定的、外道都不施设的重戒,不是轻垢罪,所以叫作遮重。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有一个,就是酒戒:卖酒、酿酒、开设酒厂、酒廊、酒店,都是遮重(悟后不肯善护密意,违背佛在定中或梦中的指示或告诫,也属于遮重)。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 | admin 2020-06-08 |
|
第二种是佛所遮止,无关乎心性好坏,然而是佛特别指定的、外道都不施设的重戒,不是轻垢罪,所以叫作遮重。这个遮重的罪,在十重戒或五戒中只有一个,就是酒戒:卖酒、酿酒、开设酒厂、酒廊、酒店,都是遮重(悟后不肯善护密意,违背佛在定中或梦中的指示或告诫,也属于遮重)。这个遮重虽然无关心性缺陷与否,但不利于众生,也会对修行产生重大的遮障,所以佛特别指定这个不卖 | admin 2020-06-08 |
|
下定这个决心以后,就不必像外道们说:“我要固形存想、练精化气。”辛苦的修炼内丹、外丹,想要让色身永远不坏,那是妄想。就算色身真的可以永远不坏,最多能维持多久呢?最多就只是一个住劫嘛!可是当住劫过完了,接下去是坏劫,连大地都烧熔了,他的色身还能存在吗?当然不可能嘛!这就表示说,他没有超过劫浊。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 | admin 2020-06-08 |
|
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于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 | admin 2020-06-08 |
|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 admin 2020-06-08 |
|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