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  &n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原标题:八大人觉经)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二乘法修证上,是要灭掉前七识心而入涅盘,但在大乘法中则是转识成智,转变七识心之生死染污执着的习气种子,由此而灭掉第八识心的阿赖耶性、异熟性,再灭除无始无明的一切随眠,生起究竟的智慧,最后成就佛地四智圆明,永不入于灰身泯智而不能利益众生的二乘无余涅盘中。3、自心现量至转依如来藏——记得初学佛时,看到「自心现量、转依」这些字就很头痛,不知是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看来,二乘出世间的解脱道法,就已经是无所得的,那么大乘的世出世间法呢?依然也是无所得的,只是所依止的,不像是二乘人依止于蕴处界法,来修证人无我;而是依于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我,来修证人无我、法无我。要明白这个道理,请看在《佛藏经》卷下之中,世尊如何叙述祂过去世的一个状况。【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 三摩地

2018-07-22

业种的展现除了业的自身力量,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其受报的先后,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4中,无着菩萨的开示说:【若一有情成就多业,云何次第受异熟果?于彼身中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所数习者,或最初所行者,彼异熟先熟。】《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四由这里面的开示我们也可以了解先受报的业,是属于力量比较大的,包括这个业本身就是重业,因此本身就有很大的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看来,二乘出世间的解脱道法,就已经是无所得的,那么大乘的世出世间法呢?依然也是无所得的,只是所依止的,不像是二乘人依止于蕴处界法,来修证人无我;而是依于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我,来修证人无我、法无我。要明白这个道理,请看在《佛藏经》卷下之中,世尊如何叙述祂过去世的一个状况。【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 三摩地

2018-07-22

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 三摩地

2018-07-22

归依佛就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归依福慧两足世尊;归依法就是归依究竟了义正法——归依世尊正教;归依僧就是归依佛教大乘贤圣僧——归依大乘正见菩萨僧。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三宝有什么样的功德呢?契经说:【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庐山莲宗宝鉴》卷10)这就是三宝功德不可思议。薄伽梵就是佛,不单单娑婆世界有 admin

2018-07-22

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母,而说要成就佛道,没有这样的道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佛开示说:【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父亲于子女有慈恩,母亲于子女有悲恩。母亲的悲恩,纵然佛住世一劫,说也说不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接著开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 admin

2018-07-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 admin

2018-07-22

大乘中道佛性已及之。又卷六第二十二:『次明佛于一乘说有三乘,是密意教。………由彼是乘亦即是大,故名大乘。若大涅盘唯有一者,………彼等亦当如佛,圆满资粮证得一切智智。宣说一乘之理,如集经论等应了知』。而不执三乘同证无余涅盘之说,则一乘究竟涅盘亦及之。由此可见入中论于别大乘法亦非不具,但于台、贤所谓圆教之义,则尤逊 admin

2018-07-22

3,并以此邪见组织“大乘佛菩提道次第”,误导众生。此派的观点错误严重。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梵名Candrakīrti,西藏名Zla-bagrags-pa或Zla-grags。西元七世纪顷,印度中观具缘派僧,出生于南印度沙满多(梵Samanta)之婆罗门家。从迦摩罗菩提(梵Kamalabuddhi,清辨及佛护之弟子)出家,学龙 admin

2018-07-22

3,并以此邪见组织“大乘佛菩提道次第”,误导众生。此派的观点错误严重。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月称(Candrakirti 约7世纪中叶)】古印度佛教僧人,印度佛教大乘中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传说他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婆罗门种姓。少年出家,师承佛护的弟子莲花觉。精通佛护一系的中观 admin

2018-07-22

结集的内容是以声闻人的戒律为中心,是以声闻人的法律为中心,时间也只有三个月,不但成佛之道的大乘法没能彰显出来,连声闻的律法也没能周延地完整结集出来。所以这一次的结集是为安定声闻僧团,是有其必要性;但这不是一个佛陀教义下完整地结集,这是一个共见的事实。所以,当富楼那尊者回来看到结集的内容,有着许多的意见。可是声闻律中,只记录了富楼那对戒律中饮食不同的 三摩地

2018-07-22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场。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在智、悲、行、愿之中,观世音菩萨最是大慈大悲。虽早已成佛,却为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闻声救苦,大慈与人乐,大悲拔人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 三摩地

2018-07-22

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成熟众生,就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这样的开示说: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令究竟无余涅槃。(《大乘起信论》)所以,十无尽愿是大愿,而且是殊胜大愿,所谓遍法界,尽虚空,尽未来际;虚空无尽,因此法界无尽,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未来际无尽故,这十大愿随之无尽,所以称为十无尽愿。乃至成佛之后,也不舍十无尽愿,穷未来际,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弥勒菩萨在释尊教法中,位居补处,职弘大乘,恒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诸大菩萨辅助释尊,教化大乘根性众生。在《华严经》,弥勒菩萨故现楼阁,令善财童子入于法界。在《法华经》,弥勒与文殊共任流通。在《解深密经》,佛以了义教传授弥勒,令其于九百年后,弘传于世。二、弥勒菩萨与慈心三昧据《一切智光仙人经》介绍,弥勒过去值弥勒佛(慈氏佛)发愿名为弥勒,值佛说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菩萨的示现,除了利益人间众生,同时也能够利益无量天人,因此有不同层面的众生与利益都会照顾到,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啊!虽然八相成道是最后身菩萨示现成佛之过程,而在节目一开始我们也讨论过,其实具备四禅八定、灭尽定,与三明六通功德的俱解脱阿罗汉,在他回心大乘而又明心见性之后,在某些因缘时节,他也可以为了接引众生入佛道,而有八相成道的示现;但这只是方便示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教,如果看到错误的言论不指出来,不批判,这样就是将佛法送了人情,其实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比如,如果您来世在生到中国的时候,愿意不愿意学习伪佛法--如果现在不把伪佛法驱逐出佛门的话?我们佛门中人,觉悟应该高于世间不学佛的人!不应拿“说僧过恶”来诋毁菩萨的“摧邪显正”欲明说僧之过失者,当明白僧之种类有几?不应一概含糊笼统,末学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