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地持经》卷1)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佛陀在经中开示说: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立下大誓愿,然后心中要这样想:如果我将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时,必当要大大地利益一切众生,要安置一切众生佛菩提的大般涅槃中,并且应当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具足般若波罗蜜。这样不但是自利、其实也是利他,因此发心归依佛菩提了 admin

2020-02-19

而性障的消除,之前也跟菩萨们提过了《大般涅槃经》说过了:先以定动,后以智拔。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心性内贼通外贼,而扰乱自己的心不平、不等、不慈、不悲; admin

2020-02-19

如果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这就是《大般涅槃经》当中,佛陀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总之,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属于习种性的菩萨。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这位菩萨还有世间凡夫的习性,因为他的菩萨性,还没有具足圆满,所以异生凡夫的习性还没有完全净除。习种性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相见道位所应该修学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之 admin

2020-02-19

我们来看《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中的开示:【如十恶法定在地狱饿鬼畜生,十善之业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上中下,上因缘故受地狱身,中因缘故受畜生身,下因缘故受饿鬼身。人业十善复有四种,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因缘故生欝单越,中因缘故生弗婆提,上因缘故生瞿陀尼,上上因缘生阎浮提。】这里面就已经把五趣与十善业的关系作了精要的开示,对于不善业来说,上 admin

2020-02-19

有关于这样的一个戒律的摄持,《大般涅槃经》说的是最严谨,它是这样说:如果你隔着一个墙壁,然后你听到外面有女人她戴着璎珞、戴着环钏、戴着种种的珠宝彼此碰撞发出声响,于是你就知道那是一个女人,这时候你心里产生了一个爱着,这样就成就了欲法,这样就毁破了净戒。《大般涅槃经》这样的一个严格的一个规定,主要就是在戒心,如果一个人他在修清净行的话,起心动念都会影 admin

2020-02-19

大般涅槃经》:若不能善持净戒,则不见佛性。佛灭度前,阿难尊者请佛开示:以何为师?佛言: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如贫得宝。所以戒的受持,是最基本的条件。但要如何受持?如何了解戒的真实内涵而圆满受持?至少一般而言,传授菩萨戒的对象要是人身,才能得到戒体;若是其他界众生想受戒,除非戒师有阴阳眼可互相沟通,得知对象能听懂,能持受戒的内涵,方可为其传授菩萨戒, admin

2020-02-19

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慧。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应当信仰、应当归依的对象。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42集佛 admin

2020-02-19

同时,当菩萨从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再进修一切种智成佛的时候,断除了如来藏所含藏的分段生死的烦恼,以及变易生死的烦恼以后,成就了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也是以这个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基础的。但是同样是证了涅槃,却有这些差别,这就是说实证涅槃所得智慧的差别,呈现了差别。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个无为法指的就是涅 admin

2020-02-18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譬如金刚,所拟之处无不碎坏,而是金刚无有折损。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所拟之法无不碎坏,而是三昧无有折损。善男子!如诸宝中,金刚最胜。菩萨所得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于诸三昧为最第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 admin

2020-02-18

如《大般涅槃经》卷25,佛开示说:善知识者,所谓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大般涅槃经》卷25)这里除了诸佛菩萨及二乘圣者外,佛特别指出,人趣中相信大乘方等经典的人是善知识,可见相信大乘经是佛说的重要性了。又如果能够接受善知识的教导,而如实去实行十善业的人,将来可 admin

2020-02-18

重关就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导师是指能教导我们明心见性修学第一义谛,更能在悟后指导进修别相智,乃至种智的大善知识。入宗门是说进入佛法实证大门,正式开始学佛,这是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开始,因为未明心之前不能说真正在学佛,只能说是随顺行世间善法,属外门修的相似佛法,是在修集见道应有的资粮。人无我是说依于如来藏所生的五蕴身心都是无常的空相。 admin

2020-02-18

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有情无情身上照见自己的佛性,方可称为见性之触证,若不能以父母所生眼而见佛性者,皆不能称为见性。眼见佛性者,若欲见时,随时能见;不欲见时,则可不见。佛性是在一切的境相上显现,所以佛性虽然是空性,也具足了有性;因为空有两边都清楚分明,所以不落两边, admin

2020-02-18

在南传大藏经《长部阿含》、《大般涅槃经》当中,世尊说:只要诸比丘仍然正道而活,世上就不会少了阿拉汉。(《长部》、《大般涅槃经》)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实证果位的善知识住于人间,只要僧团能够依止世尊所说的正法而住,那未来一定有证果的一天。然而末法的现在,世间已经甚难找到实证四双八辈者;也就是向须陀洹、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 admin

2020-02-18

所以,在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完成了到世间来的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些应该说的法以后呢,示现大般涅槃。那示现大般涅槃以后呢,弟子们就将他所听闻的这些三转法轮记载下来。佛所说的三转法轮分别是:初转法轮阿含的方便解脱道,二转法轮是实相般若的中道,第三转法轮就是方广唯识的究竟佛道。这个佛弟子分了三次的结集,将他们所听闻到的佛所说的三 admin

2020-02-18

在佛道上,我们要怎么样去检视呢?在《大般涅槃经》当中,佛陀有开示,如果我们看到这位善知识,他所作的事情,是自己也作到了,并且也教人这么作,那这样的善知识,是我们可以依止的;另外这位善知识,所说的是纯善的法,所谓的纯善的法,我们大家想什么叫作纯善呢?纯善就是不要害人,纯善就是对自己有帮助、对别人有帮助,那就是纯善之法。但是我要跟诸位解释说,在佛法当中 admin

2020-02-18

】(注17) 如是,天月(Hlay-da-wa)所译之《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rvā?aSūtra)(注18)亦云: 『世尊!二十五有,是我否?』 〔世尊〕答言:『「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有情虽有如来界,而为种种烦恼所障;有情生存于其(烦恼)中而不能见如来界。(E.54)譬于大城中,一穷人家有无尽之真金宝藏,然住彼处之贫女不知自宅地下有宝藏。有方便之人告彼妇 三摩地

2019-11-22

而大乘菩萨行者亦修证诸法空相而证人我空,更复熏修般若实相智,由证得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现前证知诸法之本源即是此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故能发起般若智,现观一切法界皆由此第八识而有,现观一切法界之根源即是此第八识心,故能进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学,乃至一切种智之修证直至成佛;断除三界惑及尘沙惑是成就佛菩提道的正因,实证真如心及一切种智得大 admin

2019-09-06

古来能得明心又得见性之祖师极寡,禅师们所谓见性者往往属于明心时观见第八识如来藏具备能使人成佛之自性,即名见性,例如六祖等人,但非《大般涅槃经》中所说之“眼见佛性”之实证。今本书提供如是证量之见性报告一篇,以飨读者。 平实导师序文 禅宗真旨即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于无生法忍中名为真见道,现前看见如来藏阿赖耶识之真如性。谓如来藏真实存在 admin

2019-09-02

 当年玄奘大师西行天竺之前,他在少年时期听凡夫大师讲解《摄大乘论》和讲解《大般涅槃经》,听人家演述《俱舍论》,他就明心见性了,慧解脱果也回复了。这还是在少年时代,才十五、六岁就可以上座讲经说法给大师们听,大师们还听得很欢喜;提出疑问来时,玄奘也都可以解答;可是时隔千余年的现在,有很多人刚开始都不信,心想:“我少小出家,现在八十几岁了,你萧 admin

2019-09-02

】(注17) 如是,天月(Hlay-da-wa)所译之《大般涅槃经》(Mahāparinirvā?aSūtra)(注18)亦云: “世尊!二十五有,是我否?” 〔世尊〕答言:“‘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有情虽有如来界,而为种种烦恼所障;有情生存于其(烦恼)中而不能见如来界。(E.54)譬于大城中,一穷人家有无尽之真金宝藏,然住彼处之贫女不知自宅地下 admin

2019-09-0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