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法有三种(因为学佛法的人根性有三种,所以法就有三种),本来是只有一法,一法就是唯一佛乘,就是《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讲的唯一佛乘;可是因为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根性:第一种根性是菩萨,最上无比故名第一,又能生生世世不断受生而度众生,所度众生极多,如同大白牛车载人极多,故又名为大乘。第二种根性叫做一根,他的根性是永远不会转变的,叫作定性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法有三种(因为学佛法的人根性有三种,所以法就有三种),本来是只有一法,一法就是唯一佛乘,就是《法华经、华严经、大般涅槃经、胜鬘经》讲的唯一佛乘;可是因为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根性:第一种根性是菩萨,最上无比故名第一,又能生生世世不断受生而度众生,所度众生极多,如同大白牛车载人极多,故又名为大乘。第二种根性叫做一根,他的根性是永远不会转变的,叫作定性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0401b25]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0401c02]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 三摩地

2018-07-22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当中就有开示说:【戒是一切善法梯隥,亦是一切善法根本。……是诸善根之导首,……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戒是生死险道资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一般来说,五戒十善也是通于外道的世间善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 三摩地

2018-07-22

植物为何不是有情初学佛的同修往往会有这个疑惑:六道轮回中为何没有植物道?植物到底是不是众生?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明明白白地开示: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然而,不少同修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尤其是从细胞水平来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从结构到功能都非常相似,为何厚此薄彼呢?事实上,判断植物是不是众生,不是看它有没有核酸、蛋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刚刚去世的印顺法师在其所著的《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这样写到: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说:‘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这与奥义书所说我,是常、是乐、是知,似乎相差不远。印顺法师在佛教界被尊为导师,其影响不可为不巨,其在书中多次指出,世尊三转法轮所讲述的如来藏和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刚刚去世的印顺法师在其所著的《印度佛教思想史》中这样写到:“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说:‘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这与奥义书所说我,是常、是乐、是知,似乎相差不远。”印顺法师在台湾佛教界被尊为导师,其影响不可为不巨,其在书中多次指出,世尊三转法 三摩地

2018-07-21

问、《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言:「世尊!众生佛性为悉共有?为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众生亦应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有一怨,若一人能除,余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亦尔,一人得时,余亦立得。若各各有,则是无常,何以故?可算数故。然佛所说:『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应说言诸佛平等,亦不应说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众生佛性 三摩地

2018-07-21

书中重点研究分析的如来藏类佛经和论典为《如来藏经》、《央掘魔罗经》、《不增不减经》、《鼓经》、《胜鬘经》、《无上依经》、《大云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楞伽经》、《楞严经》、《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在将如来藏经典的汉译历程及其十一部经和三部论的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如来藏思想等问题作了详尽分析之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三摩地

2018-07-21

是佛所得大般涅槃句。迦叶白佛言。世尊。云何离于断常。佛告迦叶。乃至众生轮回生死我不自在。是故我为说无我义。然诸佛所得大般涅槃常住安乐。以是义故。坏彼断常。迦叶白佛言。世尊。再转无我转我久矣佛告迦叶。为破世间我故说无我义。若不如是说者。云何令彼受大师法。佛说无我。彼诸众生。生奇特想。闻所未闻。来诣佛所。然后以百千因缘令入佛法。入佛法已。信心增长。勤修 三摩地

2018-07-21

二名大般涅槃。三名无想。大云密藏菩萨所问故名大云。如来常住无有毕竟入涅槃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得名为大般涅槃。受持读诵如是经典。断一切想故名无想。善男子。有人亲近无量恒河沙诸佛世尊。于诸佛所受持净戒。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成大功德。然后乃得闻是经典。虽得闻受不能广说。若于不可计不可数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受持净戒乃至成大功德。闻已则能分别广说。善男子。欲灭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涅槃经序后秦释道朗撰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而弗下。弥盖群圣而不高。功济万化而不恃。明踰万日而不居。浑然与太虚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四。是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云何名为具烦恼性。若有人能奉持禁戒威仪具足建立正法。从佛所闻解其文 三摩地

2018-07-21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一 现病品第六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无复怖畏。世尊。一切众生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贪欲嗔恚愚痴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病-丙+习][病-丙+习]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诸佛世尊悉无复有。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常乐我净。若言(法身)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片面地)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法身)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法身离)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法身)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可见,如来法身实不空,但是因为远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有为之相,故说名 三摩地

2018-07-21

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常乐我净。若言(法身)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片面地)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法身)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法身离)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法身)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可见,如来法身实不空,但是因为远离一切烦恼、离一切有为之相,故说名 三摩地

2018-07-21

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 admin

2018-07-21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