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看经时,千万不能看窄、看偏了,一看窄、看偏,就陷在饿鬼爱的纠缠中,则把好事变成坏事了:问:既然饿鬼爱不好,但我们已经都是亲人了,该怎么办呢?答:去扩大提升对父母儿女的饿鬼爱!如何扩大提升呢?佛在《大乘大般涅槃经》中说,要爱罗睺罗(佛的亲生儿子)如六道众生,爱六道众生如罗睺罗。儿女就是我们的罗睺罗。我们既然能够对自己的儿女作出善良的布施,就表示也能够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涅槃经》因为草木虽无生命但却如人所住室,为鬼神所依,若滥伤草木亦坏鬼神,可能会得到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的结果。但是如果有人说‘草木也是生命,也可轮回乃至成佛....’马上应该警觉,这是魔说!(原标题:植物、草木、山石是无情众生吗?)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说:【善男子!譬如金刚,所拟之处无不碎坏,而是金刚无有折损。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所拟之法无不碎坏,而是三昧无有折损。善男子!如诸宝中,金刚最胜。菩萨所得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于诸三昧为最第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来归属。】(《大般涅槃经》卷24)大乘的金刚三昧不是禅定之三昧,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后,现观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卷12之中说了一个譬喻,现在就把原的意思,用口语简单地来介绍一下。有一位非常端庄美丽的天女,来到了某甲家里,某甲就问说:您是哪一位?天女就说:我叫作功德天。某甲又问:您所到之处所为何事?天女回答说:我所到之处,可以带给人们金银琉璃等种种的财物。某甲听了以后心里就想说:我今天真的是幸运,感得功德天来到我家。然后当然就很高兴,又很恭敬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卷12之中说了一个譬喻,现在就把原的意思,用口语简单地来介绍一下。有一位非常端庄美丽的天女,来到了某甲家里,某甲就问说:您是哪一位?天女就说:我叫作功德天。某甲又问:您所到之处所为何事?天女回答说:我所到之处,可以带给人们金银琉璃等种种的财物。某甲听了以后心里就想说:我今天真的是幸运,感得功德天来到我家。然后当然就很高兴,又很恭敬 三摩地

2018-07-22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舍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而现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非常的普遍,而每个都自称是证量很高的大师;但是往往所说的法,却是破坏佛陀正法的像似正法。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涅槃经》卷七中,佛已预记末法时中,必有魔众身披法衣--出家为僧,将外道法植入佛法中,坏佛正法。《佛藏经》卷中亦说:“舍利弗,如来在世三宝一昧,我灭度后分为五部。舍利弗,恶魔于今犹尚隐身,佐助调达,破我法僧,如来大智现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恶。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法。”如是之人住僧团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具足听闻如来常住大般涅槃甘露之法。坚固安隐久住世间。随顺世间而共娱乐。知诸如来不从欲生。广为世间开示演说。以此智慧功德利益。在所生处子孙众多父母长寿。常受人天一切快乐。族姓殊胜悉皆具足。斯由闻知一切众生悉有如来常住藏故。未来现在天上人中。一切快乐常得具足。由闻如来常住藏故。若彼众生去来现在。于五趣中支节不具。轮转生死受一切苦。斯由轻慢如来藏故。若诸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我们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也看到佛陀在教舍利弗的时候就说到(“汝二弟子其性各异,一主浣衣,一是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六),说:如果是炼金师的儿子,那么你应该要教他数息法;那同样的浣衣之人的话,你应该要教他修白骨观。这样子因应他的根器去教他,这样子他才容易入于解脱的境界,这个是在《大般涅槃经》里 admin

2018-07-22

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说《大般涅槃经》。前面四个时期的教法,已经能够让诸位弟子实证二乘解脱道,而且能够亲证大乘佛菩提道。这时候在入涅槃的前夕,特别讲《大般涅槃经》,就如同光照一切的土地,无所不照;就相当于把熟酥再度的提炼,提炼到极致之后呢,就成为醍醐,最上妙味!然而,弟子们在佛的一生当中,因为自己的因缘有所不同 admin

2018-07-22

是年,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到姑藏(即凉州),以后译岀《大般涅槃经》北本、《金光明经》、《菩萨地持经》及《菩萨优婆塞戒经》等。公元413年,鸠摩罗什菩萨自知时至,示寂之前,向僧众告别说:“我们因佛法的缘分而相逢,然而我尚未尽到此心,却要再到下一世去,恻怆岂可言喻!我自认闇昧,忝为佛经传译,希望所译出之经典能保存本旨,一定没有错误。现 admin

2018-07-22

最主要我们说佛的开示里面就有说,在《大般涅槃经》里面说:【若不护持禁戒,云何当得见于佛性?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大般涅槃经》卷七)所以,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你要见佛性的话,一定要严守净戒,才可以见到佛性。那同理,我们其实一切的菩提证果,都需要我们严守净戒才有机会。如果违犯净戒的话,后果是什么呢?第一个 admin

2018-07-22

因为证得如来藏本体,只是菩萨六度中般若的正观现在前而已,依《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佛语判为别教七住,只得到无生智忍而已;如果能够更进一步眼见佛性,则依《大般涅槃经》当中圣教判为别教十住,都仍只是外圣内凡的习种性贤位菩萨。纵使已离习种性位,也还不是别教圣人,因为还没有修除十行位的性种性,以及十回向位的道种性,都还没有进入初地,还不是圣种性的菩萨。所以,如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正确修学。所以,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 三摩地

2018-07-22

妙觉位的时候,要示现受生人间,要能断尽烦恼障一切习气种子,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而成就佛道;并且要在人间舍寿之后,以佛的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利乐十方的地上菩萨,并且以无量化身利乐十方有情,永无尽期。------《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集菩萨正行概说>陆正元老师(原标题:佛法的修行内容有哪些?)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这样子给们开示,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接下来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最后佛陀说: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信佛的信也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我们来举《大般涅槃经》中佛陀所说,中说:善男子!信有二种:一者信,二者求。如是之人虽复有信不能推求,是故名为信不具足。信复有二:一从闻生,二从思生。是人信心从闻而生不从思生,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复有二种:一信有道,二信得者。是人信心唯信有道,都不信有得道之人,是故名为信不具足。(《大般涅槃经》卷36)这一段中佛陀说有这 三摩地

2018-07-22

那它具体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像《大般涅槃经》中这样说:烦恼障者: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憙睡,欠呿不 三摩地

2018-07-22

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   10   11   下一页»   共218条/1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