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关键词三缚结、五下分结、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大般涅槃、解脱、四阿含、二乘、声闻、缘觉、辟支佛、阿罗汉、缘起性空、蕴、处、界、观行、修证、世俗谛、人间之佛教、出家僧众、上座部、表相住持、出离观、安隐观。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乙、观行——五阴、十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入灭前宣讲《无量义经》、《法华经》而教导菩萨们贯通一切佛法,也宣讲《大般涅盘经》,宣讲十住菩萨的见性乃至佛地的见性成佛;这是因为最后身菩萨明心时只能发起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还没现起,还不能成佛;得要到后面眼见佛性的时候,成所作智才能现起,那时才算是成为究竟佛;所以佛陀入灭前,必须要讲《大般涅槃经》的眼见佛性。《大般涅槃经》说完了,《无量义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从初地开始渐渐断除烦恼障习气种子,并且一分一分的断所知障中无始无明上烦恼,到了七地满心断除故意保留的最后一分思惑,烦恼障习气种子同时断尽;最后成为妙觉菩萨,示现受生人间,已经断尽了烦恼障一切习气,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永断变易生死无明,成就了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果。以上详细说明菩萨修学佛菩提道直到成佛的历程,无非是要凸显佛与菩萨及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略说大般涅槃之意涵:具足四种涅槃,方能成佛。讲记:那么我们现在进入第一节,来谈〈解脱道不能使人成佛〉。这一节的第一目之中,我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的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的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一个,就是我所执著的断除。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6、《大般涅槃经》云:若遇,慎莫亲爱,若亲爱者,丧身殒命及以财宝。(意思是说如果去,就会削减自己的福报、寿命、财产,严重者还会丧身殒命的。这和中国民间神道设教的说法相似。这种勾当如果不是损福折寿,怎么会发生染病而丧身殒命的事情呢?能不警惕吗?)出入不净之处。所谓沽酒博弈。如是之人我今不听在比丘中。云何。譬如愚人与通。而彼巧作种种谄媚现亲。悉夺是人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一般来说,五戒十善也是通于外道的世间善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因此,重罪也是可以消除的!2,《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佛言:)善男子。业有二种:定以(及)不定。定业有二:一者报定,二者时定。或有报定而时不定。缘合则受。或三时受。所谓现受生受后受。善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造业的轻重,以及宿业障可不可以消除的问题,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大般涅槃经》等等经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佛陀在经典中开示说:虽然同样是造作恶业,但是随着造作时起心动念以及对象的不同,而成就所造罪业的果报轻重,以及现生、来生或后世受报的差别,也就有果报、时间定与不定的差别。因此佛陀说:随着造业所得的果报,以及受报时间的不同,大略可分为四种:第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开示说: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佛陀也说到一切众生不知诸苦之根本者,皆悉轮回,在于生死。另外,在《莲修起信录》中也说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像这些都是古德劝化众生要深信三世因果的偈语。在2500多年前佛陀住世的年代,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善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CBETA,T12,no.374,p.431,b24-26)《大般涅槃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CBETA,T12,no.374,p.431,b24-26)《大般涅槃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11说:【迦叶!世有三人,其病难治;一、谤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阐提;如是三病,世中极重,悉非声闻缘觉菩萨之所能治。】(CBETA,T12,no.374,p.431,b24-26)《大般涅槃经》卷19说:【尔时王舍大城阿闍世王,其性弊恶,喜行杀戮,具口四恶,贪恚愚痴,其心炽盛;唯见现在,不见未来;纯以恶人而为眷属,贪着现世五欲乐故,父王无辜横加逆害。因害父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古时不是有人三读、四读《大般涅槃经》了?老是不懂,就去问六祖:如果入了涅槃,我不存在了,一切法都不能出生,一法不立了,那又是谁住于涅槃?他来问六祖这个问题。你们读过《六祖坛经》,还记不记得这一段?结果六祖答覆说:涅槃不禁制一切法,涅槃不制伏一切法。可是很多人读了《六祖坛经》还是不懂。大师们在解释六祖这一段话时,大家都听不懂,那不是听法者的过失,是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一般来说,五戒十善也是通于外道的世间善法。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种戒法。以因果律来说,造了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这四种业,是一定会下地狱长劫受苦的重业。因为造作这四种恶业,它的性质就是会让众生下堕到三恶道中,所以称为性罪;而持守不犯这四种性罪,那么就称为性戒。一切世间以及出世间的戒法,都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大般涅槃经》十一卷说:“持戒则为乐,身不受众苦;眨眼得安稳,寐则心欢喜”。五戒的有漏果报,能招感殊胜的人天福报,如《辩意长者子经》说:“不杀得长寿,无病常鲜肥,一切受天位,身安光景至。不盗常大富,自然钱财宝,七宝为宫殿,娱乐心常好。男女俱不淫,身体香洁净,所生常端正,德行自然明。不欺口气香,言语常聪明,谈论不謇吃,据说众奉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五阴本来是缘生缘灭的生灭法、虚相法,灭尽本来就是虚妄不住的五阴,实际上无破可言;而五阴所依的如来藏却又真实常住,不曾丝毫被坏、被破过,从如来藏来说更无所谓的破,所以《大般涅槃经》才会说:“我观人天,无有能破和合僧者。”(《大般涅槃经》卷4)这也是从理上来说僧、说和合僧。既然大乘法中说的和合僧,并不限于多众的事——事和及辨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大般涅槃经》说:“昔轻小罪,以为无殃,滴水虽微渐盈大器,且受报不爽”。又如《地藏菩萨本愿经》说:“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故不应轻小罪,若有所犯,急速忏悔,令其还净。于三事能够如法而行,是名为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3、受学学处,即于一切所应学处,皆发心受学。受别解脱戒者,虽从戒师所获得别解脱律仪,得闻少分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