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也看到,以前有孝子伯俞,当他母亲生气打他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忍受著,从来都不哭;但是有一天,他母亲打他打得非常的重,他竟然哭了!于是母亲就很奇怪地问说:我以前打你打得那么用力,你都没有哭,怎么现在没有那么用力地打你,你反而哭了呢?于是伯俞就说:你以前用力打我,因为我知道你的身体很好,所以你才能够有气力;你现在打我都不痛,所以我很难过,我知道你 三摩地

2018-07-23

部分嗔习重的人,他都是我见很重,他们都是非常好强、非常喜欢争胜、也非常爱面子;一般来说,我们就说这样人是我见非常重的人。例如说:有一次迦叶尊者他前往拜会佛陀,佛陀因此就劝迦叶说:你是不是也来协助我,共同来教育这些新来的比丘。可是迦叶就回绝了,他说:现在的比丘部分都自以为是,很难教化!佛陀就问迦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原来,迦叶看到 三摩地

2018-07-23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嗔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非常正确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是比较不严重,但也是嗔,就是他会发起很的脾气来,也会产生辱骂,可是呢他不会想要这个人离开他;就好像一般人在家里看到夫妻两个人吵架,吵得非常凶,但虽然吵得非常凶,也不会想要把对方赶离自己的这一个家。我们在看到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有哪一些的原因造成他的生气?会生气,就是因为心里面对这一个境界相起了分别心。一般来说,这个分别心的起行,就是他对这 三摩地

2018-07-23

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提到: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 三摩地

2018-07-23

古来德有提到三种情况:一种是叫作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这个情况是说,也许你正无事而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令你生气的事情,因而不由自主地发起脾气,就想找个人好好来诉说一顿。第二种叫作顺理嗔,他人来恼,尔乃生嗔;譬如说:你或者是无事而闲坐,或者是正在忙着做某一件事情,可是某甲就是前来干扰你,让你或者是没有办法享受清闲,或者是没有办法继续作你想要作的 三摩地

2018-07-23

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宝座上,都起了很的嗔心以后,释提桓因依然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让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示现如何对治嗔恚。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嗔恚心、也不要以嗔报嗔;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的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台湾不管谁出家,都别丢了佛的面子,佛陀三十二相的福德,还用得着你穿补钉的破衣吗?三十二人相都是福德修成的,随便一相就够后世的佛弟子吃穿不完了,还得穿着补钉的衣服来丢佛的面子吗?所以,那都只是表相上面的修行,都不是真正的苦行。真正的苦行只有菩萨懂,真正的苦行是什么呢?真正的苦行叫作心不放逸,这才是最难修的苦行。世间苦行只要劳苦身体就行了,这 admin

2018-07-23

而这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不正是《楞严经》〈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种种妄想、妄念,都回归到意识、意根的忆佛念佛的念来,这就是都摄六根。这时候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因此,佛教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教导学人无相念佛,就是忆佛念佛,是以无相念佛来锻炼动夫,礼佛的过程中色身一 三摩地

2018-07-23

长者不过十而终,短者都一二而早夭。今朝不知明日事。九孔常流诸不净。人情似鸟同林宿,限来时各自飞。苏东坡:江上臭皮脓,当年桃花面。而今不忍看,昔日恨不见。治贪欲:红粉佳人,无非来日的骷髅。死了,脸色变成惨白...肌肤变得黑紫,封于棺内,埋在地下六尺之处。细菌首先从肠胃发...次及四肢全身...全身肿胀,后...腐化渐渐陷落及烂尽...剩下一层腐皮包着骷髅,眼眶 三摩地

2018-07-23

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地,及随所应得,极稽迟,不能速疾往趣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有四种禅定,【乘入楞伽经】说复次。慧。有四种禅。何等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慧。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知人无我。见自他身骨锁相连。皆是无常、苦、不净相。如是观察。坚著不舍。渐次增胜。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意是:这是二乘修观行的人,知人无我,见自己和他人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皆是无常、苦、空、 三摩地

2018-07-23

方广佛华严经·十忍品》(卷44)云:佛子!何为菩萨摩诃萨如梦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一切世间,悉同于梦,无有变异故。如梦自性故。如梦执着故。如梦性离故。如梦本性故。如梦所现故。如梦无差别故。如梦想分别故。如梦觉时故。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五利使之根源即是我见,我见若断,五利使随之皆断,成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萨,即是声闻教之初果圣者,但通教初果人之心量广而无声闻初果人之自利心态。所谓我见,略述如下:一者,断续分别我见,即是声闻法中初果人所断之我见也。谓如凡夫、外道之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断法者,皆属我见未断之人;或谓南传佛法中错悟二乘菩提者,同以种种变相境界之意识心作为涅槃心者,即是 三摩地

2018-07-23

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家简单地说明一下。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 三摩地

2018-07-23

乘的修法就是开悟明心并且转依如来藏。《瑜伽师地论》卷51:「缘真如境胜道方能转依故。」(CBETA,T30,no.1579,p.581,c10-11)以下关于转依如来藏的法语都是平实导师的在书中或讲经中的开示:【转依就是转变觉知心与意根自己的执我性、不净性,依止于常住如来藏的无我性、清净性、涅槃性。悟前都是依止于处处做主的我,依止于见闻觉知的我,现在开始转变自己而依止常住不坏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又到了周一快乐上班日!今天天气很好!所以我们要快快乐乐去上班!当一个菩萨如果福德不够,可能日子就会过得不顺利!而如果定力不够,那在事业或生活中不顺利时就容易退转!因此定力和福德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之前也常常强调证悟的条件,请看这一篇:今生能信受,都是往世多劫修行的结果【洞山•禪師】开悟证般若注意事项记得平实导师曾经说过,开悟菩萨退转的原因有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