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葛格我在正觉讲堂上课已经超过九年半了,明年四月就要满十年!这十年来我认识很多很多的证悟菩萨,应该有三、四百位以上(主要都是北部),当然很多是看过人但忘记名字,因为大家常常都会见到面!三四百位的证悟菩萨中,年轻人很少!当年二十几岁就证悟的那几位,现在超过三十岁以上了!最年轻证悟的就是《我的菩提路》第一辑的林明佳师姐,她大学时就证悟,现在应该也三十三岁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世的时候,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想要供养佛陀一件自己亲手织的金缕衣,佛陀想要让姨母得大功德,于是告知她供养僧众就等于是供佛了,因为供养众僧的福田,乃是广大无边,因此劝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将此金缕衣供养僧宝。所以大爱道比丘尼次第供养僧团的上座,但大家都不敢收!后来只有弥勒菩萨接受了。弥勒菩萨穿著金缕衣走在路上,因为他有三十二大人相,紫磨金色身,所以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五浊恶世之多分或少分净土相,并亲证世界如幻观而得多分或少分之解脱受用。若没有此教授善知识萧老师,无人能于此末法时代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而入佛知见,得能于此宝地值遇如此殊胜之教授善知识,更能够感受到《华严经》中所说:「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成唯识论》卷三【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大般涅槃经》卷七【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细难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见。佛言。迦叶。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知道的人认为这个禅应该是很妙、很玄,亲证之后,就知其实祂平实得很,一点儿玄、一点儿妙都没有,但祂在平实之中却处处显着大用。我们可以这样说,禅宗参禅的过程,就是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但这个摄心为戒,不是指去受戒,然后持戒守戒,而是以心的一心不乱、不放逸为戒;而因戒生定是指摄心为戒之后,心才能得到决定性,并且有了定力不会落入定境中,而是心里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证得真如以后,还要眼见佛性,那可是个特大号的瓶颈,这个瓶颈比明心的瓶颈更难通过,因为它很坚固,也很细小。想要通过这个瓶颈条件要很多,而且这个佛性是要凭眼见。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讲眼见佛性时说:菩萨眼见佛性,须是眼见始得。也就是说,所谓眼见佛性,须是菩萨种性的人才能看得见,;而且得要以父母所生眼,亲眼看见才算数;并不是找到了如来藏,看到了如来藏有使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一颗芒果,它的香味,它的甜味、酸味,假使没有亲手拿在手上,送进口里来吃,任凭别人怎么样解说,自己怎么样揣摩想象,终究无法真正了解;众生听了很多芒果大概多大、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味道是如何,他听了很多,可是他从来不知道哪个是芒果的味道。一大堆的水果,他都要每一种去拿来尝尝看,终于找到并且亲自品尝了,那就不必再假借种种言说,因为他已经了然于心了。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当年世尊在人天大众围绕的时候,他就用手捻起一支花,这青莲花据说是梵天天主所供养的。世尊用两指捻起来只是微笑,没有讲话,人天大众悉皆惘然,弄不清楚世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有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会心微笑。所以世尊讲: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眼藏,教外别传,嘱咐迦叶尊者。这个是不说而说,见色明心。又譬如说阿难陀尊者在世尊入灭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功夫之善知识,此三难也。四者像末之世,真善知识难求。所遇之师皆自称禅宗正统,亦有显赫传承,然观其禅法:或以定为禅,或以无念为禅,或以见闻觉知之灵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入楞伽经》卷2说:大慧,若阿梨耶识灭者,此不异外道断见戏论。《大方等如来藏经》卷1中亦如是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众生如来之藏(阿赖耶识)常住不变。故第八识不生不灭,非断非常,具有中道体性:第八识本体永不转变改易——集诸佛之力也不能毁坏一个蚂蚁的第八识,于本体不变易中,其体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的染净种子流注不断,不停的生灭增减变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傅大士.(弥勒菩萨示现)16岁娶刘氏妙光,生2子。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意外的一惊,令郁山主顿时言思路绝,豁然大悟。2、从前有一位无名僧。诵《法华经》。当他诵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句时,忽生疑问,久思不决。于是他便放下经本,用心参究,以至于行住坐卧,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是,到头来还是一无所得。后来,一个春日的夜晚,无名僧正在参房用功,忽然听到黄莺的啼叫,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脱落了,豁然大悟。3、盐官禅师座下两位僧人。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参话头,始自唐代黄檗运禅师,经两宋之际大慧宗杲禅师大力提倡,盛行于历代丛林。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参话头,始自唐代黄檗运禅师,经两宋之际大慧宗杲禅师大力提倡,盛行于历代丛林。元代高峰上承大慧之机用,下启明代之禅风,是中兴禅法的一代大师。元代中峰明本禅师强调参话头是证悟心体的唯一方法,是解决证悟心体既不能依赖见闻觉知,又不能完全抛开见闻觉知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以下为古德有关参话禅的教导,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忘的警语和有效的方法。参话头重要经典有《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广如来藏经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灵鹫山宝盖鹿母宅,于栴檀藏大楼阁中成等正觉,十年之后,当热时际,与大苾刍众千人俱,有学、无学、声闻、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皆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获得正智。犹如大龙所作已办,舍弃重担逮得已利,尽诸有结到于彼岸。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的佛菩提道,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它不仅可以让人成为阿罗汉,也可以成为究竟佛。所以说,佛菩提道的范围很广,包含了二乘解脱道在内;二乘的解脱道只不过是佛从佛菩提道中所析出来的一个法,让二乘人可以解脱生死的法道。然而这两个主要道背后的主轴,都是在讲一切有情的真心,也就是念佛人梦寐以求的自心如来,祂出生了一切有情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时间有限,后学不谈念佛法门的内涵,仅谈持名念佛法门,并告诉大众持名念佛到底有哪些次第及转折。一般佛弟子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心一意念佛,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境的影响,导致持名念佛的念不见了,乃至念佛的念断了很久还没有发现!像这样的持名念佛就是随缘念佛、散心念佛。在此一阶段的持名念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