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佛陀有神通力,能够观察并且了知一切众生的善恶果报,所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首先要修集布施的功德;远离了穷困,才能避免一生都只能为生存来奔忙,无暇修行或自助助人,反而只为了生存下去又造作了许多的恶业,而下堕三途恶道。佛陀在诸经当中,处处都提醒家布施的功德果报。例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为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 三摩地

2018-07-23

具体来说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正好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 三摩地

2018-07-23

何者二十?(1)彼未生辩才则能令生,(2)生已不失,(3)得陀罗尼,(4)当得察勤,(5)不用多力广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7)于众生边恭敬尊重常应供养,(8)当得身密,(9)当得口密,(10)当得意密,(11)超越恶道及诸恐怖,(12)于命终时心得欢欣,(13)如法正说能伏他论,(14)具威德胜人敬仰,况余凡庶!(15)诸根成就无能及者,(16)深心具足得 三摩地

2018-07-23

树紧那罗王所问经》佛言:阿难。菩萨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称。何等三十二?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3.有于进趣.4.有离悭结。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7.有少愚痴。8.降伏自他所有结使。9.多人爱敬诸天赞叹。10.诸龙夜叉乾闼婆等常随守护。11.不空受用人之供养。12.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求而得。13.名称远闻十方世界.14.诸恶鬼等不得其便。15.诸佛世尊之所赞誉。16.守护持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西天三藏朝奉夫试鸿胪卿传法师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释种住处迦毗罗城尼拘陀树园。与苾刍众俱。尔时有一苾刍尼名摩诃波阇波提。持新氎衣来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此新氎衣我自手作奉上世尊。惟愿纳受。令我长夜得利乐。尔时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汝可持此氎衣施诸众。所获胜利同供养我等无有异。是时摩诃波阇波提苾刍尼。重白佛言。我 三摩地

2018-07-23

在探讨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来说一则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从前有一个人常年在外经商,因为年关已近,于是背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在路上,他突然想起了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才是;于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道应该买些什么东西才好,这时候,正好看见一位老先生坐在路旁,身旁挂著一个招牌,上面写著卖偈语三 三摩地

2018-07-23

时有金翅鸟王,入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瞋骂,未曾休废。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瞋恚,终无喜心。时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佛世时有个女人,每天到了傍晚世尊在讲经时,她就走进精舍,故意众目睽睽下让家看到,等到众都了,她才最后一个走;到了明天众要来听经时,她又故意绕到后面去,再从精舍里走出来,让家误以为她是在精舍里过夜。过了没多久,她又在肚子那边绑个木盆,当众诬赖说那是佛跟她怀的孩子。最后释提桓因看不下去,就变成一只老鼠,把绑木盆的绳子咬断,木盆掉了下来,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和家谈谈,有人问到说:学佛至今已经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当要如何克服?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共同有的状况,而且还要加上一项叫作看到不顺眼的人。就好像有人问说:贪淫的心念很重,要如何克服、对治?这个问题是类似的,只差在说所针对的烦恼状况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的习气是不同的。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我两种状况都有,那又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的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再来是进入死亡的阶段,在唯识学中称为正死位,这时第八识开始舍身,若是造诸恶业濒临死亡,在死前和正死位时,方有四分离种种痛苦相续发生。其实对于造诸恶业罪,或不及地狱罪的人,在刚死亡的时候,就是约三到八小时以内,其意识仍然存在的——要在息脉已经断了三到八小时以后才会断灭。意识存在时间的长短,会依每个往生者我执深浅的程度,以及善恶业的差别而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演述解说各种佛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待真实佛法义理,希望能为普罗众种下学习的因缘,欢迎您收看。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有关于《众经撰杂譬喻》卷上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其佛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时,此往生者之意识犹存,仍然可以分别了知。所以若有人想进行器官体摘除移植时 三摩地

2018-07-23

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作正在看一个狂人表演狂戏,那你只是观众而已,岂不是可以置身事外吗?难道我们也要跟著愚痴人来表演愚痴相吗?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用互相对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会用理性的方式来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所以狂人在那边声叫骂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在因地时,如果不种下这样的种子,未来如何能够成就无上佛果呢?因此菩萨若能好好修学忍辱之法,对成佛之道,将会产生莫的帮助。然而忍是什么意思呢?忍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应该如何来修忍呢?所谓忍,就是能接受、能安住于一切境界之中。忍可分为:世间忍、出世间忍和法忍等三种。能够忍受饥渴、寒热、苦乐,能够安住于世间法中,不会动不动就闹著要,这就是世间法上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火烧功德林是指经过长时的修行,好不容易由戒、定、慧所熏修而成的功德林,因为一时的不能安忍,生起嗔恨而发了脾气,把长时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给烧毁殆尽,这就叫作火烧功德林。所以火烧功德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嗔的缘故。嗔在五位百法中,归属于五十一心所法的六根本烦恼所含摄。根本烦恼也叫作缠,会缠缚有情在三界中流转生死,这六种根本烦恼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三摩地

2018-07-23

”商人一听,庆幸自己没有铸下错,心中非常感恩老先生卖给他的那首偈语,不禁声的说道:“真值得!真值得!真是无价之宝啊!”各位菩萨!故事说完了,您是否早已心领神会了呢?的确,要是没有智慧,瞋心一起,往往会让我们丧失理智,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因此这首“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想一想,瞋心起时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还真 三摩地

2018-07-23

时有金翅鸟王,入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噉。时彼小龙命故未断,遥见比丘端坐思惟,至心求哀,寻即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名曰负梨。端政殊妙,世所希有,因为立字,名须菩提。年渐长,智慧聪明,无有及者;唯甚恶性,凡所眼见人及畜生,则便嗔骂,未曾休废。父母亲属皆共厌患,无喜见者,遂便舍家入山林中,乃见鸟兽及以草木,风吹动摇,亦生嗔恚,终无喜心。时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了八德,也是无耻的人。他骂我的这五个字又不是五字同时出现,当他骂你时,是忘八蛋四字还没有出现,那他的骂就与我无关;当他骂忘时并不是在讲我啊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自己的心性的调伏,可以回过头来自己再慢慢地想:刚刚我心里的起伏这么,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的原因,还是因为我的原因?也甚至可以想一下:我这么生气,那是因为我刚刚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或者是说,我的身体是有什么地方是不舒服的;或者是说,我昨天是不是没有睡好。或者,我们来看别人在发雷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想: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冤枉;或者是,他是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