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教导你的师长,对你有恩德而应该回报,所以师长也是报恩田。和上有时写作和尚,在佛世只有一人能被称为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入灭之后,和上就有很多了!相对于所度的众生,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特别是根本上师(即帮你证悟的师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但只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布施当然是拿了钱往外去行善,但是有人把本来供养父母的钱财删减甚至取消了,拿去外面大道场为自己做面子,心想:我有能力每个月供养许多钱。譬如每月供养师父一万元。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云:【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若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节录)如来现如是等身已告阿难言。及十方诸来大菩萨摩诃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等。如来今者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法无言说。如来以妙方便。能以无名相法作名相说。如来本于生死中时。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具足受身。以受身故。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为一切父母故。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 | admin 2018-07-20 |
![]() |
如果我们长大了,有能力回报父母时,我们应以恭敬心来孝顺父母,这也是种福田,是回报恩德而种的福田。除了父母以外,在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上曾教导你的师长,对你有恩德而应该回报,所以师长也是报恩田。和上有时写作和尚,在佛世只有一人能被称为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佛入灭之后,和上就有很多了!相对于所度的众生,每一位化主都是和上。特别是根本上师(即帮你证悟的师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福净业一、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1、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应是自己付出较多之劳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持戒、闻法,但能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以及极乐国土的种种的庄严。 没有佛菩萨接引。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坐台。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莲花池中。下品上生大乘种性的菩萨,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造作恶业没有惭愧。不谤大乘。舍寿时遇到善知识为其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刚才的中佛已经开示了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要修三福净业以外,还要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彼国,当然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以一般世间法而言,譬如说是在大学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世尊在这一段中开示的三福净业,是学佛者之所耳熟能详的。世尊苦口婆心地说: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这是为了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古大德将这三福又加以施设,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再来看中品下生的菩萨:【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义。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所以我们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这个众生,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因末学父亲身患癌症,陪父亲参加了几个上果下孝老和尚主持的般舟三昧精进念佛七,感觉不错,但因末学福慧浅薄,常边念佛边为父亲之事烦恼,效果不太好(忏悔)。有幸遇到平实居士所宣世尊之了义,很高兴。幸有善友提携,能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没跑到附佛外道中去,很是庆幸。但末学功夫浅薄,业重福轻,估计过去世邪见深重的缘故,常在边地,难亲近善友,虽异常讨厌喝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次,需要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三福净业:一者,世间法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二者,学佛福德资粮: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修行福德资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其中修行福德资粮:读诵大乘,即是要我们阅读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你先想办法和佛陀建立亲子关系,是忆佛的第一步,每天去供供佛,供水供花,不是做形式,而是说孝养父母。有什么烦恼,有什么不高兴,有什么痛苦,有什么得意,有什么开心,跪到佛前跟佛陀分享,就好象跟自己的妈妈去讲话一样,聊天一样,告诉她,你不把她当外人,你就会发现其实佛也没把你当外人。你天天把她供在佛堂之中,你不理她,什么事做完调脸就走,那佛也会把我们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