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有人不能养父母公婆而能尊师重道的话,断断没有这个道理啊!所以应当先养父母公婆。不能克尽人子之道,如何能够成佛?所以养父母公婆必须列在最前面。其它譬如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都很重要,不可以忽略,但是特别以养父母公婆和奉事师长为必要的条件。《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三摩地

2018-07-20

一者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 三摩地

2018-07-20

如纯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玉峰怀西居士周梦颜安士氏汇辑目次像赞略传图示跋卷一净土纲要阿难启请佛土双标法藏因地愿满成佛四十八愿如来得名堂宇宝池天乐雨华池岸华树树网宣音德水香华鸟宣偈颂景象殊胜自然饮食随宜修习音容相貌作观念佛称名见佛持名往生生非易事末后付嘱修持法门十念法门报恩法门助缘法门(三则)卷二疑问指南度生宜急等(二问答)自性唯心等(二问答)佛土非一等(三问答)无生 三摩地

2018-07-20

岂有父母之恩,不能酬答者乎?昔孟子称舜之,曰:“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使吾往生为菩萨,俾父母为菩萨之父母,不更尊于人类乎?且使父母得生净土,念衣衣来,想食食至,受自然之福,享无极之寿,不更愈于以天下养乎?况一国土中,不过一天子。若有第二位子出来,也要想以天下养,则必谋为不轨,反做乱臣贼子矣。岂若净土法门之尽人可以展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卷三如如居士劝修行文理障更甚于欲先要知三世之说又要明因果之理孔子必定说过三世勿以短命自待不可隘其见闻藏经不可不读奘法师善于启发当于肉躯生厌离心大人不愿入胎大贵人须知自惭蚕茧喻簖篮喻马喻野狐喻归咎冥王扑灯蛾窗内蝇调马四法眼药有愿必遂为僧者必宜修净土高僧亦当修净土不可甘心作鬼九类皆当往生念佛无枉用之力人间胜事无如念佛启信杂说以净土之说,劝大智 三摩地

2018-07-20

居士临行之际,如此安详,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居士有子一人,曰兆阯(zhǐ),原配媳沈,继配媳朱,皆贤。孙三人,已翩翩露头角。附辞世偈:七十一年,拖着皮袋。今日撇下,何等自在!(原标题:西归直指卷四往生事略) 三摩地

2018-07-20

西归直指图示莲华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秽净─┐┌─┐相好端严┄┄较之肉躯丑陋者─┼有天渊─┤│西│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之别─┤│方│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苦乐│有│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有天渊│十│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病者难易─┤之别│种│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有天渊─┤│胜│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 三摩地

2018-07-20

佛教以为本论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经云,夫,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顺父母师僧三宝,顺至道之法,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之显迹,不知尽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己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 三摩地

2018-07-20

至于遇父言慈,遇子言,对兄说友,对弟说恭,种种伦理之教,则皆欲使人各尽其分,无或欠缺,随顺世相,修出世法。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此即书之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 三摩地

2018-07-20

以尧舜之道,悌而已。圣贤之学,修身而已。能修身者,必能悌,必能格除物欲,扩充良知,以独善其身矣。而其效必能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况得位行政,岂有不能兼善天下之理乎。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悌,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 三摩地

2018-07-20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 三摩地

2018-07-20

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男与女,各行养具仁慈。命终知识说净土,法藏比丘真汝师。生在宝莲开合处,捷如健臂屈伸时。观音势至亲开导,果证无生不厌迟。下品观下品上生十六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为君评。愚人造恶无惭愧,善友垂慈劝往生。顿使刹那心地净,全标十二部经名。临终口诵弥陀号,便感西来化佛迎。下品中生下品中生多犯戒,纯将恶业自庄严。罪无避处神魂乱,命欲终时气势熸。 三摩地

2018-07-20

若是行者,至死不着好衣,行俱成。身行正行,礼赞不亏,回旋出入不得摆手急行,亦不得回头反视,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脚,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论眠时,不得服,亦不得仰眠、舒脚及语,此是放逸懈怠,唯除老病。及困时,即暂得苦策勤,晚眠早起,日日如健,神情变利,智慧日日增。若不行依,即名放逸不信之人。罪复不灭,万事不成,何况病苦 三摩地

2018-07-20

贤首品坐禅三昧经目连所问经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十疑论(智者大师)净业专杂二修说(善导和尚)临终正念诀念佛宝王三昧论(飞锡禅师)万善同归集(永明大师)《净土十疑论》后序(陈瓘)念佛方便文(江公望)劝人发愿偈(慈照大师)莲宗宝鉴(优昙法师)净土或问(天如禅师)答弟行远示月庭居士(楚山禅师)念佛警策(古音禅师)答湖州董宗伯(莲池大师 三摩地

2018-07-20

”三福三心《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作佛是 三摩地

2018-07-20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 三摩地

2018-07-20

夫菩萨归佛,如子之归父母,忠臣之归君后。动静非己,出没必由。知恩报德,理宜先启。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加威神,将何以达?乞加神力,所以仰告。“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问曰:佛法中无我,此中何以称“我”?答曰:言“我”有三根本:一是邪见语,二是自大语,三是流布语。今言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今天看到世间的痛苦是难以说完的,我们虽然能够有心于佛法,但我们父母是不是会跟著来修学呢?是不是我应当济度我们的父母也能够得到佛法的安乐?佛陀在忉利天的时候,为了强调度化母亲的种种的重要,所以地藏王菩萨现身于忉利天,然后演说了一部很重要的经典,这个甚至可以被称为是佛教的经——顺父母的经典;其中这说到了几个故事,一个是婆罗门女的故事, 三摩地

2018-07-20

继续说明中品下生: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时,养父母,行世仁义,命终时遇善知识为他说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四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天以后见到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以上中辈三品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谤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下品三生。首先说明下品上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