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其中品者,皆因不能发起大心,是故只能於世法之中修习种种福德,养堂上二尊,频济一切有情,令得安身立命;如是之人,但求得能解脱生死,亦无妨得以种种善根福德因缘求生极乐,而得中品往生,亦在弥陀世尊所摄受之中品生人之中。诸位罹难者!汝等或有在世修习种种善业之人,但能回向解脱生死,但能以世间种种善行作为凭藉,回向愿生极乐世界,亲承弥陀世尊解脱於世俗法之开示 三摩地

2018-07-20

时宁蛮校尉刘遵创寺江陵。延顺居焉。盛宏念佛三昧。宋元嘉二年。别众坐逝。异香满室。年七十九(东林传)。佛䭾䟦陀罗。此云觉贤。迦维罗卫国人。甘露饭王之裔也。幼为沙弥。年十六。博学群经。深达禅律。姚秦沙门智严至西域。要与俱东。泛海达青州。至长安。秦太子延请演法东宫。与罗什论色空义。深诣元奥。复入庐山。预远公莲社。译出观佛三昧经。般泥洹经。修行方便论等。凡 三摩地

2018-07-20

大不人。经云。不之罪。当堕地狱。然则一念间断之心。便是地狱业也。又且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僧房卧具。受用现成。你当勤修净业。图报信施之恩。祖师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减刻将来。道眼未明。滴水寸丝。也须牵犁曳把。偿他始得。你却念念间断。净土不成。净土不成。酬偿有分。然则一念间断之心。便是畜生业也。第二决志者。若学专修。志须决定。你一生参禅。禅既不悟。 三摩地

2018-07-20

再迁报恩光。寻退隐永祚。筑室号西斋。一意净业。定中见大莲华充满世界。弥陀在中。众圣围绕。作怀净土诗传于世。今录其百韵诗曰。欲生安养国。承事鼓音王。合掌须西向。低头礼彼方。观门诚易入。仪轨信难量。佛愿尤深广。人心要久长。婴儿思乳母。远客望家乡。郑重迎新月。殷勤送夕阳。分明蒙接引。造次莫遗忘。饮啄斋称首。熏修䇿最良。五辛全斩断。十恶永堤防。勿用求名利 三摩地

2018-07-20

年六十七(义庵录)。广觉。姓龚。苏州崇明人。年十二。即断肉。受持经咒。朝夕礼佛唯谨。自誓不字。年二十八。剃染。至杭州。依义庵太素师居焉。精持梵行。纯一不杂。质素弱。刻心苦躬。劳不自惜。俄得疾。却医药。一心待尽。气奄奄不振。忽起正面趺坐。庵主为设弥陀尊像。觉凝目谛观。合掌归命。已而盥手。着净衣。持数珠。端身对佛。如入禅定。侍者虑其倾仆。以二枕掖之。 三摩地

2018-07-20

事母。善老庄言。不委蛇于时俗。初为府参军。公卿先后引荐。皆力辞。时慧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程之往依之。远曰。官禄巍巍。云何不为。程之曰。晋室无磐石之固。物情有累卵之危。吾何为哉。刘裕以其不屈。号曰遗民以旌之。同时清信士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咸来庐山。乃于西方三圣像前。建斋立社。同修净业。程之镵石为誓。其辞曰。夫缘化之理既明 三摩地

2018-07-20

一者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正因。佛又为韦提希说十六观法已。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 三摩地

2018-07-20

主三和尚叮咛必须好好感恩父母,务必要顺。接著便向主三和尚禀报,拜佛时□□□□□□,□□□□□的体证,因此可知如来藏□□□□。接著主三和尚问了几个问题,以考验是否真懂般若。再者,详细为说明如来藏□□□的关系,帮助厘清概念,确实了知“非一非异”的实相。三者,提出辨识的方法,以防外道的笼罩与刺探。最后主三和尚出了两道题目,要好好的整理,以便清 三摩地

2018-07-20

若依印老否定持种识(第八识如来藏)之邪见,则一切人学佛、供养法师、顺父母,乃至杀人越货、烧损掳掠,悉无正报,无因无果,一切无明种子非可经由修行熏习净化故,一切无明种子悉将再由虚空无因忽然现行故,虚空不受熏习净化故,虚空无法,非是心故。若无第八识如来藏持种,尚有极多大过,余于《真实如来藏》书中已有略述,而印老不能置辩,故知其谬也大。是故印老不应于否定 三摩地

2018-07-20

临济禅师“幼而颖异,长以闻”;有出尘志。出家受具(具足戒)后,一度居于讲肆,听习毗尼,博研经论。后慕禅宗,乃投黄檗禅师会下参学。临济禅师修行精进,不惮辛苦,志行纯一,深为同门师兄弟们所敬重。当时,睦州陈尊宿亦在黄檗禅师座下,充当自座和尚。一天,睦州问临济禅师:“上座在此多少时?”临济禅师道:“三年。”睦州又问:&ldquo 三摩地

2018-07-20

故《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也。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四德(父母、众生、国王、三宝),无不报矣。故经云:一子出家,九族。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 三摩地

2018-07-20

初在扬州光寺讲《涅槃经》。有一位行脚的禅者为大雪所阻,亦随往听讲。当孚上座讲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大讲特身妙理的时候,禅者不禁失笑。孚上座之后,请禅者吃茶,说道:“某甲素志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道:“实笑座主不识法身。”孚上座问:“如此解说,何处不是?”禅者道:“请座主更说一遍。”孚上座 三摩地

2018-07-20

他曾讲到自己的“为人之法”,云:“父严则子,今日之训,后日之范也。譬诸地尔,隆者下之,洼者平之。彼将登于千刃之上,吾亦与之俱;困而极于九渊之下,吾亦与之俱,使之穷,则妄尽而自释也。又日煦之妪(yu,生育,养育,爱抚)之,春夏之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熟也。吾欲无言得乎?”黄龙慧南禅师生前有很多开示,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代 三摩地

2018-07-20

一日,洞山禅师又勘问道膺禅师:“大阐提人作五逆罪,养何在?”道膺禅师道:“始成养。”经过多番锤炼,道膺禅师的证悟已趋玄化。从此以后,洞山禅师便许可道膺禅师为其入室中的领袖。道膺禅师初住三峰,因缘不契,其化未广,后开法于云居山,一时四众臻萃,道誉遐迩。曾有上堂法语云:“汝等诸人,直饶学得佛边事,早是错用心。不见古人讲得天 三摩地

2018-07-20

”2.问:“终日区区(辛苦奔波),如何顿息?”师曰:“如子丧却父母始得。”3.问:“如何是道?”师曰:“无异人心是。”乃曰:“若得道无异人心,始是道人。若是言说,则没交涉。道者,汝知行底道人否?十二时中,除却著衣吃饭,无丝发异于人心,无诳人心,此个始是道人。若道我得我会,则没交涉,大不容易。&rdquo 三摩地

2018-07-20

其祖上为金陵人,其叔父为沙门,法号智通,住持金陵崇寺。警玄禅师少年时,神观奇伟,威重有德,日中一食,后依叔父智通禅师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成为大僧。一日,听某人讲《圆觉经》,警玄禅师问道:“讲者,何名圆觉?”讲者道:“圆以圆融有漏为义,觉以觉尽无余为义。”警玄禅师一听,便笑道:“空诸所有,岂名圆觉?”讲者一听,大为惊 三摩地

2018-07-20

大观初年(1107),因开封尹李寿上奏徽宗皇帝,赞叹道楷禅师“道行卓冠丛林,宜有褒显”,于是徽宗便派内臣携圣旨前往天宁寺,赐道楷禅师紫方袍一件,法号定照禅师。道楷禅师一方面对皇恩表示感谢,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有誓在先,不能接受。他上表请辞,说道:“出家时,尝有重誓,不为利名,专诚学道,用资九族。苟渝愿心,当弃身命。父母以此听许。今若不守本 三摩地

2018-07-20

法恭禅师后住能仁、光、瑞岩等道场。因为他既通宗又通教,因此他出世后,很多弘法都前往座下咨决法义。曾有上堂法语云:“见得彻,用时亲,相逢尽是个中人。望空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著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自性与吾人时时相伴,未曾片刻分离,大富者未曾增一毫,大贫者未曾减一毫,秤锤本来是铁,八两原来就是半斤,相用虽别,其体则一,彼此 三摩地

2018-07-20

虽然他事奉后母尽心至,但是后母不爱他,并且经常打骂、羞辱、刁难他。他的父亲非常怜悯他,便让他暂离家,四方游学。一天,克文禅师来到复州(今湖北沔阳)北塔院,听了思广禅师的后,感动涕泣,于是便从思广禅师出家。思广禅师是五祖师戒禅师之法嗣,而五祖师戒又是云门祖师的嫡孙。二十五岁的时候,克文禅师试经得度,并受具足戒。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克文禅师专学经论, 三摩地

2018-07-20

山谷心很重。他的母亲缠绵病榻多年,山谷一直留在身边照料,不解衣带。母亡,山谷又于墓前守,因哀伤过度,以致生病。守服结束之后,山谷被提为国史编修官。哲宗绍圣元年(1094),山谷聘任行宣州知州,后因直言上谏,被贬为涪州别架,安置于黔州,但是山谷心胸开阔,淡然不以为意。徽宗即位后,召山谷居士为吏部员外郎,但被山谷居士婉言谢绝了。山谷居士在朝之时,因与相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