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日,晦机禅师上堂,举太原孚上座闻鼓角声悟道之因缘——太原孚上座,初在扬州光孝寺讲《涅盘经》。有一位行脚的禅者为大雪所阻,亦随往听讲。当孚上座讲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大讲特身妙理的时候,禅者不禁失笑。孚上座之后,请禅者吃茶,说道:‘某甲素志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道:“实笑座主不识法身。”孚上座问:&l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印简单禅师生而有神悟,七岁时,他的父亲教他诵读《孝经》开宗明义章,印简禅师突然问道:“开者何宗,明者何主?”他的父亲一听,非常惊诧,心里明白他决不是尘世中人,于是便带他去拜见传戒颜禅师。传戒颜禅师观其根性,便教给他石头和尚的《草庵歌》。[《草庵歌》的具体内容是——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进初见茆草新,破后还将茆草盖。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后上策于朝廷,请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若然,则指太平若运掌之易也。楚材居士尊崇三宝,在他的影响下,朝野奉佛者甚多。加上他推行仁政,化解了元朝苛政,造福于一人,真可谓菩萨乘愿再来。元太宗驾崩后,皇后称制,重用奥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或我慢矜高,退之远之!珍重!”善坚禅师圆寂于大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春秋七十九岁。生前有《闲闲歌》及《山云水石集》传世。 (原标题:414古庭善坚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祖灯禅师辞谢道:先佛以乞食为事,吾焉用此为?祖灯禅师天性仁孝。其母年事已高,无人照顾,祖灯禅师于是将她接到庵中供养,一直到母亲九十四岁而终。后有人因此而责备他,说他违背了沙门行,祖灯禅师道:世尊尚升忉利天,为母说经,我何人,斯敢忘所自哉!大明洪武己酉年(1369)春,祖灯禅师临终示微疾。二月初八日夜将半,祖灯禅师忽问左右云:天向明乎?侍者道:未也。这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钟英居士生而胎素,性情柔慈,长大后被举为孝廉。因屡试不第,遂生入佛逃禅师之志。他曾经告诉自己的同学说:“人生各有夙怀,愿随所慕。今既不能遂志龙门,想选佛场中,心空及第,亦不可独让庞公。”从此,钟英居士开始游方参学,曾入都门礼谒智空禅师,相谈甚契。后听说大千常润禅师奉命入都,驻锡大悲禅寺,钟英居士遂前往投其门下咨决,凡三载。一日,钟英居士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圆澄禅师后出世于会稽云门传忠广孝寺,此后屡迁名刹,先后住持过径山万寿禅寺、嘉兴东塔寺、绍兴云门显圣寺以及天华寺,前后传法二十余年。一时法席大振,学众辐凑。后于天启六年(1626),圆寂于显圣寺,世寿六十六岁。生前著有《楞严臆说》、《法华意语》、《金刚三昧经注》、《涅盘会疏》、《慨古录》、《宗门或问》等著作行世。 (原标题:471湛然圆澄禅师悟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来果禅师孝心极重。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曾身患重病,医药无效。来果禅师遂效古人割股疗亲之法,虔诚拜禀诸佛,割肝救父,竟然不曾流一滴血。父亲病好后,便强迫他结婚。不得已,只好与女,而各自念佛,身心无染。光绪三十一年(1905),来果禅师前往普陀山进香,途中遇到五位苦行僧,心生敬意,遂私自落发出家,行头陀行,曾十三天未进饮食。后历尽艰辛,赴宝华山受戒,因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如翠微无学退三步,丹霞道错;进前三步,亦复下伊两错;后来旋身一转,步出方丈,丹霞却道即是得悟;究竟这中间,有什么玄机?致使丹霞印可之?星云法师既是临济宗之传承者,于此不可不知也!否则出世说得临济禅,岂非正是诳骗人家女男者?法之传承何在?且道:退步进前皆谬,云何翘足转身而出,便得即是?竟是什么道理?可还道得么?复次,既道是悟,云何又道翠微无学如是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一个屠夫他非常不孝顺父母,但是对观世音非常虔诚,一心一意赶到普陀山去朝山,要见观世音,……(故事譬喻,略而不录)。所以,观音菩萨都在自己的家里,佛祖就在我们的心里:堂前双亲你不孝,逢庙拜佛有何功?能孝顺父母,行道德、行慈悲,那就是我们人人的灵山宝塔。》(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88~89)平实云:善矣哉!大师之言!如是,则天下一切孝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 | admin 2018-07-19 |
![]() |
以孝宽仁率化薄俗。入贵人中能为雅乐化正宫女。入庶人中软意愍伤为兴福力。入帝释中正帝释意。为自在者示现无常。入梵天中正梵天意。能现梵殊胜之慧。入四天王正天王意。能使拥护一切天下。如是长者维摩诘。不可称说善权方便无所不入。其以权道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群臣太子并余众辈。从而问疾者无数千人。其往者。维摩诘辄为说。是四大身为死亡法。言诸仁者 | admin 2018-07-19 |
![]() |
从来孝子讳爷名。其二曰。人间鬼使符来取。天上花冠色正萎。好个转身时节子。莫教阎老等闲知。其三曰。鼓合东村李大妻。西风旷野泪沾衣。碧芦红蓼liao江南岸。却作张三坐钓矶。悦住兜率五年。一日说偈曰。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奄然而化梁山观和尚会下。有个园头参得禅。众中多有不信者。一日有僧去撩拨他。要其露个消息。乃问园头。何不出问堂头一两则话结 | admin 2018-07-19 |
![]() |
更不须别求神通圣解也灵隐瞎堂禅师对制宋孝宗皇帝问。如何免得生死。对曰。不悟大乘道。终不能免。又问。如何得悟。对曰。本有之性。以岁月磨之。无不悟者大乘山普岩断岸和尚示众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不得不看话头。守空静而坐。不得念话头。无疑而坐。如有昏散。不用起念排遣。快便举起话头。抖擞身心。猛着精采。更不然下地经行。觉昏散去。再上蒲团。忽尔不举自举。不疑自疑 | admin 2018-07-19 |
![]() |
召圆通讷住孝慈大伽蓝。讷称疾不起。表疏大觉应诏。或曰。圣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师何固辞。讷曰。予滥厕僧伦。视听不聪。幸安林下。饭蔬饮水。虽佛祖有所不为。况其他耶。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予平生行知足之计。不以声利自累。若厌于心何日而足。故东坡尝曰。知安则荣。知足则富。避名全节。善始善终。在圆通得之矣(行实)圆通讷和尚曰。躄者命在杖。失杖则颠。渡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孝宗皇帝淳熙初。召对称旨。留内观堂七宿。待遇优异。度越前来。赐佛照之名闻于天下(记闻)拙庵谓虞尹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无愚智。譬如伊吕起于耕渔为帝王师。讵可以智愚阶级而能拟哉。虽然非大丈夫。其孰能与焉(广录)拙庵曰。璇野庵常言。黄龙南禅师宽厚忠信恭而慈爱。量度凝远博学洽闻。常同云峰悦游湖湘避雨树下。悦箕踞相对。南独危坐。悦嗔目视之曰。佛祖妙道不是三家村古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时魏孝明帝当位,乃此北人种族,姓拓跋氏,后来方名中国。达摩至彼,亦不出见。直过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彼方号为壁观婆罗门。梁武帝后问志公,公云:“陛下还识此人否?”帝曰:“不识。”且道与达摩道底,是同是别?似则也似,是则不是。人多错会道,前来达摩是答他禅,后来武帝是对他志公,乃相识之识,且得没交涉。当时志公恁么问,且道作么生败对,何不一棒打杀,免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后人却转生情见,道麻是孝服,竹是孝杖,所以道,“南地竹兮北地木”;花簇簇,锦簇簇,是棺材头边画的花草。还识羞么?殊不知,“南地竹兮北地木”,与麻三斤,只是阿爷与阿爹相似。古人答一转话,决是意不恁么,正似雪窦道金乌急,玉兔速,自是一般宽旷,只是金俞难辨,鱼鲁参差。雪窦老婆心切,要破尔疑情,更引个死汉,“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若论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而性至孝,一日思得出世之法,以报劬劳,于是舍道事佛,乃受菩萨戒,于娄约法师处,披佛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以报父母。时志公大士,以显异惑众,系于狱中。志公乃分身,游化城邑。帝一日知之,感悟极推重之。志公数行遮护,隐显逮不可测。时婺州有大士者,居云黄山,手栽二树,谓之双林,自称当来善慧大士。一日修书,命弟子,上表闻于帝。时朝廷以其无君臣之礼不受,傅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五刑之属三千,莫大于不孝,宪是法章是条,三千条罪,一时犯了也,何故如此?只为不以本分事接人,若是大龙必不恁么也。⊙碧岩录第八十三则举:云门示众云:“古佛与露柱相交,是第几机?”自代云:“南山起云,北山下雨。”云门大师,出八十余员善知识,迁化后七十余年,开塔观之,俨然如故。他见地明白,机境迅速,大凡垂语、别语、代语,直下孤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