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前两天和爸妈聊天时又一次不欢而散,不知怎么就说到花钱的事儿,总是被指责乱花钱,但请他们指出我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好改正,却不说,我只好故意说道,我现在学佛了,吃素,这方面开销本来就不多,已经没有省钱的余地,那只好穿的烂一些了,省钱嘛!老爸张口就来,你以为呢?你穿的还不烂吗!瞬间,心里被塞满的感觉,拥堵着说不出话来,赶紧找个理由出了门。心里那个气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部分内容节选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9集什么时候该放下(一)》叶正纬老师 (原标题: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礼拜了。并且有人还到处去讲:我公公、婆婆多坏!有的人到处去讲:我那个泰山好可恶!这不但不是赞叹尊重,反而是侮辱了。像这种人,纵使他有衣服、饮食、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03集佛法与世法是否矛盾?>蔡正礼老师 (原标题:恩爱无久远,法道永流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并不是很了解学佛的目的,即使你跟他说学佛将来可以成佛,他对于这个,还是茫然而毫无所悉。对于说有一个第一义谛,或是说如来藏真心可以追寻,那就是本来真正的自己,他听了更是无法理解。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死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忧愁烦恼,甚至很多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在看待生死的烦恼的同时,你想,学佛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个发愿,要真的发自内心,不是随口说说的!这些天子要降生人间学佛,都马是仔细评估过爸妈的状况!将来我可以出家修行吗?父母亲有归依三宝吗?而这三则是五衰现前天子要投生的范例,但假使是一些「发愿」而来,也就是非天福享尽的天子或净土小菩萨要来受生呢?用膝盖推理便知,他们一定会再三、再三考虑,考虑爸妈的心性?考虑爸妈家族的状况?是否有啥重大障碍?因为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不可以对父母克扣。譬如说有些人非常热衷于宗教,所以他对于宗教的付出很大,可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小气,认为我为了要护持某某宗教,我给自己的父母亲原来的零用或者是供养金减少,这样是不合法的。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9集佛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2016-03-02佛法 (原标题:亲子教育: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方面学佛人较为耳熟能详的是,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譬如《佛说阿弥陀经》中就说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也就是说,由于临命终时,能够一心持名念佛而心不颠倒,乃至只是一天,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系恶劣,不相往来等等,如是家庭教养问题,林林总总说之不尽。也因为同修们大部分是在家居士,所以如何建立正确教养子女的原则和态度,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特别利用这次电视弘法的因缘,来为大家略说教养子女的观念和原则,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吃你几片枝叶罢了(外一篇)末学家住七楼、八楼,在八楼阳台种植许多花卉树木,每每发现一些小虫,于花草枝叶花卉上啃食,在未学佛之前,往往会把它们集合起来,抓到荒野外地丢弃,让它们自生自灭,眼不见为净;学佛之后,知道众生皆有佛性,虫儿当年造作恶业,以至于今日沦落恶趣受报,真是可怜!说实在的,就吃你几片花草枝叶罢了;花草枝叶没了,很快又会再生长出来,我又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己一向不是个随和的人,学佛后依然十分个性,对于许多情理之中的事情仍然非常抵触。比如说礼貌寒暄、彼此送个礼物、客气推让、频繁聚会、吃饭不能AA等等,这些事情恨不得躲得远远的。在自己的逻辑里,只要说完该说的、做完该做的,就应该彼此独立、不再干扰。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但要实证佛法智慧前,需要有次法福德的修集为先,所以次法就是实证佛法智慧前所必需具备的基础,次法就是趣向佛法的辅助方法与资粮。佛法不仅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而已,佛陀在《阿含经》中教导众生的次法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很多年以前有个学佛的朋友曾举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说很多人不相信三世因果的道理,认为是迷信。其实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都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三世因果的道理。比如有一个人,总是开快车、闯红灯,害得别人都出了车祸。自己反而一辈子没事,既没被逮着,油皮也没擦伤一块,过得安安稳稳。似乎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但是他的儿子长大了,也学他的样子开快车闯红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常常会有年轻的学佛人,对于学佛与婚姻之间的取舍,心中产生困惑,而问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自己没有断烦恼,如果结婚生子肯定会有更多的烦恼,担心会因此而堕落;但是如果不结婚,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又怕周围亲朋不能理解,因而对佛教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谈学佛人怎么来看男女欲?这个问题时,我们先来了解:这个世界的众生和男女是怎么出现的?在佛世的时候,毘舍离城有位大富长者的孩子,名字叫作耶舍,他因为深信佛陀的开示,所以能够体会出三界中的一切真的都是变异无常,就追随着佛陀出家修行。当时,因为时局不好发生饥荒,不容易乞食,所以他每次吃饭的时候就回家吃。他的母亲就说他了:你为什么要过得这么辛苦?剃光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与其抱怨,不如将婚恋的不如意作为自己修学佛法智慧,累积福德资粮的逆增上缘。相信智慧和福德的增长,会让你的生命品质、家庭生活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因为佛法是心法,而世间一切万法皆唯心所造。把心弄明白了,把心地修平整了,处处都是良辰美景,这样的人生岂不快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12-14 (原标题:前世谁埋了你?--浅谈爱情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85集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七情六欲是怎么来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欢迎来学佛学法。听了好友的心情分享跟朋友问到爱跟恨的爱情事情,末学就流水账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阿弥陀佛!------微信公众号《慧读时光》2017-11-13 (原标题:“爱”与“恨”其实没有什么距离!)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