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二乘菩提的实证,却只需要断我见与我执而且断了我所执,一世之中就能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七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11月初版首刷,页202。)作圣谛讲的是有量的四圣谛,有量圣谛的真义就是二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的四圣谛,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它的法、它的修行内容、它所断的烦恼内容以及灭尽后的内容,都是可以一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 admin 2020-06-08 |
|
空性,讲的就是不空的如来藏,因为这个空确实有真实性,不是缘起性空,所以称为不空如来藏;缘起性空是没有真实性的,可是如来藏这个空,有真实性,所以不能说祂是缘起性空的空无。(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页261-262。)空性的意思则是说,如来藏有真实自性,不是想像法。真实自性的意思是说,祂能出生蕴处界 | admin 2020-06-08 |
|
这就是《金刚经》法句中的真正意旨啊!如果你跟我说:我出三界了!说是真正的出了三界,我告诉你:你还没有出三界。因为你的这个我还在嘛!我还在时候,一定还在三界中,最多就是住在无色界境界里面,绝不会超过无色界。当你出了三界的时候,实际上没有我出三界,而是自我灭失了,这样才是真正的出三界。所以,没有我出三界,才是真正的出三界。所以说:所谓出三界者,即非出三 | admin 2020-06-08 |
|
既然没有舌根,没有鼻根(头脑中没有掌管香尘与味尘的胜义根),这就表示色界天人的境界中,没有香尘、也没有味尘,这样就少了四界了;那当然也就不可能有鼻识和舌识,这样总共就少了六界了。所以:这个能尝味的觉知心,能嗅香的觉知心,只能在欲界地存在,不能在色界天等四地中存在,所以祂不是真心,因为祂不能遍一切地嘛。三界里面分成九地,地是层次的意思;从欲界地开始, | admin 2020-06-08 |
|
真实心却具备了这四种遍,体性真实存在,可以让人在证悟之后现前体验祂的运作,这四种遍,就是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地。但是真实心的法相,祂虽然有真实体性,可以由证悟的人证知而现前体验祂的体性,却又是无形无色的空法,不是色法,不是物质的法,所以又叫做空性。《心经密意》空有两个含意:一个是空相,一个是空性。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 | admin 2020-06-08 |
|
真心如来藏如果不能摄取四大元素,如果不能依祂的大种性自性而摄取四大元素,而变生出你的色身,那么这个真心就不算是有真实体性了,这个道理在《楞伽经详解》里面,我曾依照经文的真正意思而解释过了。此外,真心如来藏又另外有许多的自体性,必须是中国禅宗证悟的人才能少分了知的;是证悟的人进修别相智与一切种智以后,才能多分了知的;这个多分的了知,就是中国法相唯识宗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末后句能够体验到了,就是禅宗的参禅事毕的时节。禅宗所有的公案你就全部通达了,没有什么公案能够难倒你的,禅宗的行门到这里就结束了。禅宗最究竟的地步,就是让你在牢关上面证得有余涅槃,就是让你有能力取证涅槃,再过去就没有了。再过去就是要走佛菩提道的次第进修种智的路,把这个经由佛菩提道所证悟的禅宗的解脱道放在一边,不去取证无余涅槃;回过头来,再来走佛菩 | admin 2020-06-08 |
|
人死了的时候,一般人都以为说,呼吸断了、心跳停了,那就完全无觉无知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在世时,他是造恶业的;造恶业的人。你如果跟他助念,要在断气前助念;断气之后,只须助念一小时就好了;然后你得要再等,等到六、七个钟头以后,才再继续为他助念;在这两段时间的中间六个小时,就把他摆着不理他,因为你再怎么理他,也都没有用,他的意识在一小时内就已经 | admin 2020-06-08 |
|
法界有三界的法界、有十八法界、有四圣六凡法界;不管哪一种法界,祂的根源都是第八识,都是从第八识而出生了这一切的法界,所以一切法界的真实体性,就是第八识心的体性;所以一切法界的根源,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心。如果不明白法界根源的真实体性,那就是住在无始无明境界中的人;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的人,就是证得法界体性智的人。阿罗汉不明白法界的真实相,不明白法界的根源 | admin 2020-06-08 |
|
中观的意思,就是中道的观行。中道的观行,在一般人来说,只是臆想的名词而已;乃至已经修学般若中观数十年的佛子们、大师们,在还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时候,都只是在心中想象有一个中观的道理,并不是真正的进入了中道的观行。所以,一般的善知识在解释中观的时候,千篇一律都是这么说:我们觉知心中要保持中庸,不要落在有的一边,也不要落在无的一边;不要落在贪上,但也 | admin 2020-06-08 |
|
唯识所说「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就是在显示真如之体真实、遍、常,以简别他的体性不同于外道所执的虚空、不同于众生所执的人我、法我。以上《成唯识论》意旨,亦说明虚空无为方是法处所摄法,虚空不是法处所摄法。《平实书笺》窥基大师《唯识述记》解云:「又:『非虚谬』言,意显何等义﹖『非虚谬』,简虚空、我等。小乘、外道执『虚空、我』亦体是常,能遍诸法;说彼 | admin 2020-06-08 |
|
自在有三义--一、本来就在,不从他生。二、永不坏灭,无有能坏之者。三、离苦乐忧喜舍受,不受五受,故名自在。如来藏体性如余文中所述:「离见闻觉知而于五位中寂照不灭任运随缘而不动故,醒时亦同故。」于五位中,灵知心灭已,如来藏依旧不灭,乃至睡眠无梦及灭尽定中无意识灵知时,依旧任运缘于外境,而对现五尘内相分,犹如明镜现影而不落于见闻觉知中,不起五受,故名自在 | admin 2020-06-08 |
|
佛性是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破无始无明而变来的,不能说「破了无始无明而将六根六尘或者六识变成佛性」,更不是将四大、六根变为佛性,四大及六根从来无知,六识才能知。如果见性以后四大、五蕴、六根都变为佛性的话,那一切已经眼见佛性的人应当永远都不会死亡:因为佛性不生不灭的缘故。既然六根已变为佛性而不生不灭,所以见性的人不应该会死亡,因此世界坏时见性的人也不会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觉悟佛所说的一切有情的真心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这个如来藏一切有情皆有之,祂借着种种缘出生了有情的五阴世间,以及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山河大地的器世间让有情受用。如果没有真心如来藏,就不会有众生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存在,更不用说让众生受用了,所以说,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一切众生不能少了祂,少了祂一切都无所能为。因此如果有人否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非定性声闻之阿罗汉,不须别证破空执三昧(如果您认为有这种三昧的话)就可以回心向大乘法,入菩萨位,非必见大乘道—明心见性—而后回心。《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开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凡夫外道于彼菩萨所说妙义,由不解故心生烦恼,辄妄评之(如现代禅副宗长张志成老师之妄评余身,即是现成案例),以积非成是之谬见,诋诬菩萨僧之摧邪显正,诬为「思想主观」,诬为不符「无见、无诤、无我」,而不敢就法义提出论证。--------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第一章第三节<说通概说> | admin 2020-06-08 |
|
八难就是: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以及佛前佛后。这其中像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有情,他们是报障深重,众苦逼恼,不能够修清净梵行,所以也难学佛闻法;想要度化他们,当然也很难。长寿天是指色界及无色界诸天的有情,虽然寿命长久,却喜好住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寂静境界中,甚至以之为涅盘,不求佛法,所以也称之为难。边地则是指郁单越洲,这里 | admin 2020-06-08 |
|
众智就是了知众生根性及共相智。共相智就是类智,前面已经说过了。了知众生根性,是比较困难的智慧。我以前就是不先观察众生的根性与因缘,就一心想要把了义而且究竟的妙法传给别人,所以在禅三时统统有奖,也发生了总共三次退转的事件,而且都反咬我一大口,特别是这一次,比以前两次更严重,那真是惨痛的经验。所以我后来就开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