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长阿含经》卷十《释提桓因问经》)沙门的真正意义,是受具足戒;受具足戒的真义,却是在舍离受阴中的喜受时专念不忘而远离种种求,以免自害及害他。但却要在舍离受阴以后,心中先建立一个灭尽五阴以后的如,知道灭尽五阴以后不是断灭空无的一切法空境界,而是真实不断灭的,因此在灭除喜受时,比丘应当专念不忘而保持不退;接著再断除忧受的爱著,再断除舍受的爱著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法门?所谓法,梵文叫作达磨(Dharma),法这个字,在佛法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像佛法这个词本身有个法字。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的意思,也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的体性、特质,而和其他的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的体相,让人一听到能够了别他们彼此 admin

2020-06-08

  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是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因为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个部份是「解脱道」,另外一个部分是「菩提道」。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是有情都 admin

2020-06-08

  梵语的羯磨,以汉文的意思来说,是辨事、是辨正法事,或者是办事作法办事的一种。像在受戒之前,要先由和尚或阿阇黎行羯磨法,询问求受戒者之前是否曾经违犯了戒经中所列重戒或轻戒的罪,乃至于有无违犯逆罪。如果所犯是七逆罪,当然遮止不许他受戒,如果只是犯了戒罪,则让他如法忏摩,是要行忏悔法,向四位已受戒而不曾犯十重戒、戒体未失的菩萨戒子忏悔,以求灭除障 admin

2020-06-08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僧伽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称为僧伽。龙树菩萨解释说:譬如大树丛聚在一起,称为林;只有单一的一棵树,不能称为林;而除去一棵一棵树之后,当然树林也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一的比丘不能称为僧,除去了一个一个比丘之后,也没有僧可说了;所以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的缘故,僧这个名词产生了。像释迦牟尼 admin

2020-06-08

  这些要怎样去证知它呢?当然是要成佛,可是成佛得要有一个次第,不能够一下子从凡夫地直接跳到佛地去,跳不上去呀!譬如从一楼来到九楼,你得要从楼梯间、电梯间一楼一楼爬上来,不可能说进了电梯门一开一关到九楼。不可能!一定要有上来的过程。--------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一辑)》 admin

2020-06-08

  很多人听过大乘、中乘、小乘这个名词,可是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差别呢?这值得探讨了。《法华经》里面说有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羊车算再有力量,也只能载一个人,二个人拉不动了;鹿车呢?如果二条鹿呢?可能二个人、三个人、甚至四个人也可拉得动;那么大白牛车呢?如果挤一挤加上栏杆可以坐上二十几个人,一样是拉了走。这意思是说:小乘度的人少,中乘度的人稍微多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很多人听过大乘、中乘、小乘这个名词,可是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差别呢?这值得探讨了。《法华经》里面说有羊车、鹿车、大白牛车,羊车算再有力量,也只能载一个人,二个人拉不动了;鹿车呢?如果二条鹿呢?可能二个人、三个人、甚至四个人也可拉得动;那么大白牛车呢?如果挤一挤加上栏杆可以坐上二十几个人,一样是拉了走。这意思是说:小乘度的人少,中乘度的人稍微多 admin

2020-06-08

  我见跟我执的差别在哪里呢?从字面上来看,我见是一种把我当作一个恒常真实存在的错误见解,所以它所牵涉到见解的错误,所以当我们如理作意的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之后,我们能够当下把我见断除。而我执呢?这个执字,指的是执受,是习惯的意思!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甚至在每一刻的潜意识中,我们都把我当作一个真真实实的存在,这个叫作我执!所以要断除我执 admin

2020-06-08

  我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认色身为我,认意识觉知心为我。譬如人在昏暗(无明)的角落,看见一团绳子(色身、觉知心),以为是一条蛇(我),很恐惧。本来蛇(我)是不存在的,因为昏暗(无明),错把绳子(色身、觉知心)当成是蛇(我)。众生所认为的我是这样来的。因此,我见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一个错误的观点——众生之意识心错误地把五蕴的色身,或者把觉 admin

2020-06-08

  可是真如究竟是什么?在般若经中,真如是指第八识;在禅宗,真如也是指第八识。在第三转法轮诸经中的唯识增上慧学,则说真如是第八识金刚心之所显性;意思是说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金刚心在诸相当中、在万法当中显现出祂是真实存在的,显现出祂有能生万法的真实性,也显现出祂于诸法中运作时一向都是如;把这个金刚心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合起来称为真如,所以在第二转时期的般若 admin

2020-06-08

  在修集布施修集福德,一定有福德所相应的果报,修集福德等于在长养善根!所谓的善根(大乘法中的善根),善指的是要趣向第一义,根的意思是说要有那个功能!也是你要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是长养善根!也是说你要怎么样让自己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这是在长养善根。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要以 admin

2020-06-08

  可是当时出家人的衣服,都是从尸陀林──也是弃尸林,那边去捡来裁制而缝制的。也是说,贫苦人家有人死了,用粗布包裹好了以后,请背尸人(有些人是专门为人背尸体赚钱的),背到一个指定的森林里面去,丢在那边任其腐坏,因为那个死人家里穷到没有钱可以为他安葬;那个地方叫作弃尸林,或叫作尸陀林。家属请人背去那边丢弃的时候,最外层的布(因为是要请人家背去丢 admin

2020-06-08

  七住菩萨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从来不曾暂断的无我的实相心,再来返观以前所观行的六识与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所以他的无我观与声闻及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完全不同,所以无我观的智慧迥异,这是七住位至十住位所要修证的如幻观。七住菩萨证得蕴处界无我的身心如幻观,但是仍不具 admin

2020-06-08

  七住不退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是会观察世界如幻,观察世间如幻。世间如幻还包括什么?包括自己的五阴世间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识如幻。现在,《大乘无我观》,第一个观行先讲到如幻观。识阴的七识心全部都是如幻的,这是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都是虚妄。换句话说:有念的觉知心固然如幻,但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 admin

2020-06-08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大乘无我观》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是在于阳焰观。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 admin

2020-06-08

  初回向位起,是不断地回向,十回向位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回向;十种回向的目的,是在于发起修证佛道的种性。但在发起道种性以前,却必须先发起十行位的性种性、和满足性种性,如果能在悟后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障可以消除掉——异生性是凡夫性。如果能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对佛道修行的障碍可以消除掉,具备了菩萨性。凡夫性消除掉以后,你的菩萨圣 admin

2020-06-08

  二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人无我,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