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开经偈说的「微妙甚深无上法」,指的就是唯识方广诸经的菩萨增上慧学;菩萨修学增上慧学,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中所含藏的一切菩提道种子的般若种智,以此深妙种智来说法,广度一切众生,成佛所需福智庄严修学时,不但自己成佛,也利益一切有缘众生将来能毕竟成佛,这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二道并行、别无他法的约略说明。总之,无始以来没有不证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一切种智则是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于菩提树下、吉祥草上成佛后,七日中不动不语时,其庄严报身于天法界说《华严经》,此第一时也。*七日后以应化身人间,觅憍陈如五人,于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二时第一教也。*后说大乘般若空,以一切法空、遣声闻教之执着「我空法有」,此第三时第二教也。*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盘经&hel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一、鬼道居住的舍宅情形婆沙论说,有威德的鬼,有七宝庄严的宫殿舍宅可居住。一切的山神及河神,也通通都有舍宅可居住。无威德鬼就是那些飘浮游走的流浪鬼,及饥饿渴乏的鬼,他们通通都没有舍宅,只能暂时借住坟墓、丛林,或者在草木、山岩及洞穴之中栖身。庄严论里,佛说,我以前曾听说有位大商人的儿子,叫做亿耳。他有一次到海上去采珍宝,回来后和同伴分开住宿,结果和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的法身能够变生佛的庄严报身,在色究竟天宫解说一切种智,摄受诸地菩萨;那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一一好又各有无量好的庄严报身,这是佛的第二身,称为报身。佛陀还有第三种身,称为应身及化身;应身是说祂往世所度的徒弟们,在人间道业成熟的因缘时节到了,所以降神母胎,出生在人间,这就是应身,是感应我们大家道业成熟的因缘来生在人间。那么世尊示现入灭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于说学佛,即使说你不想要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哪一个世界比较好,那一样,释迦牟尼佛有告诉我们说,西方有一尊佛叫作阿弥陀佛,祂有无量庄严的净土,可以让众生得到生死中的安慰,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修学佛法,你都不用着急;那你自然有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来当你的善知识来摄受你,你不愁佛法中,你没有人可以指引你真正的方向!那另外很多人担心的是:你们学佛人所关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要能够很深入去参究,一定要有正知见、定力、福德等条件来庄严,否则是无法深入参禅乃至可以明心见性;所以,自古以来证悟的禅师并不是很多,只有少数人,并不是多数人。所谓的正知见,要有真善知识教导,告知真心离见闻觉知,告知要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告知真心与妄心和合运作似一等等。所谓的定力,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浅定的功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观人生如幻,却无妨于幻化之法中,修除诸多烦恼习气,清净庄严自身。现观七转识如渴鹿追逐阳焰中,无明躁动终会止息。现观人生如梦,又不妨行梦中佛事……。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公理自在人心,并不是可以靠自己强辩而得来,而是应该靠这一世自己的行为来端正自身,端正自身就能显露真正的庄严。菩萨的庄严,一是透过布施,二是透过持戒,如是直至般若修慧具足。透过布施行的这个庄严,你可以让其他众生了解到贪欲的过失,可以知道:贪著一些事情,有种种不利于自己未来世的种种果报会发起。所以当这世间上有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你就可以在那个团体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午后品茗,法师聊起他出家的因缘,当年还是13岁的少年,一次偶然的因缘来到一座寺院,刚进门,看见一幅佛陀画像,一下被这庄严的法相摄受,青色的肉髻、慈悲的微笑、飘逸的天衣,整个画面弥漫着那种出尘的意境,少年在佛前久久站立,此时有一位师父走上前来,向他介绍,这是伟大的佛陀,并赠送给他几本佛经,他恭敬的双手将佛经端在胸前,也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动作,只是一切似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以这样吗?这样的话,你单是讨债都讨不完了,你单是这个仇,仇上加仇,怨恨日子都过不去了,这还能够修学什么吗?而且诸佛菩萨在你旁边的时候,祂们一定摇头,祂想:“这个人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安忍,这样我们辛辛苦苦替他挡下许多生死的业报,让他能够安心修学,这样的话是不是让他没有办法从中反省,没有办法从中忏悔,没有办法从中获得真实的利益?”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今译]仇人和亲人同样受苦之时,应先救仇人。别人来辱骂自己,自己心中反而要产生怜悯之情。▲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已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已。(《四十二章经》)[今译]佛说:恶人害贤人,就像仰头向天吐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落到自己身上。又像逆风扬洒尘土,尘土洒不到别人身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汝谓不久得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上菩提?佛道悬旷,经量劫勤苦积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如何改良色身、使身心年轻化」,乃至「参禅前修之可否」,若发菩提心,具正知见修一切善法、次法,则事事无碍,皆不失精进,理应甚明;又观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好有无量好,皆属福德之业,可知相好庄严非不修也;然事有缓急,道有次第,法有多门,如何安心从现乐到后乐乃至究竟乐,就请您自行斟酌了。 -----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76》问一 (原标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严时是前面讲的五时三教里面的第一时,是为了后时的三乘教法而方便敷演的缘故,在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天的时间说了佛莲华庄严。说法的范围从十信的凡夫位,一直到究竟佛地的修证,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所以叫作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所以叫作华严。然而,学人假如不能够了知二乘菩提十八界空,不能证解脱果,不能了知解脱道的内涵,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是五戒中,四于后世成无作戒。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亲眼目睹观音菩萨庄严法相的当下,是非常难升起一丝丝不好的心行的,这是观音菩萨的威德力使然,而观音菩萨无比庄严之三十二大人相,更是三大无量数劫修行而来,绝非一世两世,一劫两劫修行就可成就的。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近品〉提到:「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目绀青色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何劳我们为佛陀的泄底而不好意思呢?那倒不必了!因为佛陀以清净无比的身教、言教广度众生而福慧、感得「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微妙殊胜容貌,已经修得「天上天下无如佛」的无上清净庄严,所以到了「佛地真如」的常、乐、我、净已经是里、外俱足清净无垢没有丝毫面子里子的问题了,一切究竟不退而俱足;佛陀只是为了慈愍众生,告诫我们不要再重蹈衪的覆辙,浪费时间在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心无念,真心远离了净与不净,错误的人如何刻意说真心是清净呢?对于未悟的人要说,真心又是没有念头,既然真心无有念头,您这个妄心,现下这个心怎么去感觉另外一个无念的心,您怎么去找祂呢?这点何不说说看啊?所以善知识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没有善巧方便,以及正确知见,以及发起菩提心,以及福慧庄严,乃至多少定力相随,诸佛菩萨如何施作佛事,令大众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大乘有「了义法、究竟法」之亲证:除了三界生死的解脱,还有断二种无明的不思议解脱,这些是不共二乘的「究竟出离法」;尚有大乘菩提的「了义实相之理」之亲证,此亦不共二乘;更有佛菩提道不共凡愚的三德所摄万德庄严之特色,如佛地究竟极果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的显发,都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喜欢穿戴的很庄严)。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所观。此是贤良,见生受福,若修净戒,不久当得无上正等菩提 (原标题: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众生投胎转世)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