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华严”所说的呢,就是“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华悉皆具足”。那“大方广”为什么说是“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呢?这个指的是从佛地或是说从因地来讲我们这个自心如来藏,也就是说,不管华严宗也好,或是禅宗也好,都必须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藏,以这个自心如来藏为入门的开始;这个自心如来藏是“内自心地无量三昧& | admin 2018-07-22 |
![]() |
《华严经》妙旨,乃五时三教之第一时,亦是始教;为后时之三乘教法方便敷演故,于菩提场及诸天,以二十一日时间说佛莲华庄严;始自十信凡夫位,终至究竟佛地之修证;内自心地无量三昧,外至十方佛土世界,小而无内,外而无际,森罗万象,靡所不包,故名大方广;万德庄严,具诸菩萨行,果德圆满如众色莲花悉皆具足,故名华严。华严所示既以如来藏之因地果地具足宣说,兼摄三乘解 | admin 2018-07-22 |
![]() |
极乐净土亦有四种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常寂光土乃弥陀世尊自性法身境界,唯佛与佛乃能证之住之,非佛不能知之。实报庄严土者,乃上品三生人所住,摄受有福有慧之菩萨根性人。方便有余土乃中品三生人所住,摄受二乘根性畏生死苦而不造恶业之人。凡圣同居土乃下品三生人所住,此三生人之最高修证可至初地,余多凡夫性人,故名此土为凡圣同居土;此 | admin 2018-07-22 |
![]() |
诚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佛说:“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鸠摩罗什菩萨一生弘法行化的“背后故事”其实就是这样。本篇主要是参考梁建初寺沙门“释僧佑”所撰《出三藏记集》〈上卷第十三‘安世高传第一,支谶传第二’,中卷第十四‘鸠摩罗什传第一’〉来介绍:这位伟大的万世译经师──“鸠摩罗什菩萨&rd | admin 2018-07-22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一小段圣教的开示内容我们就知道: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就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有以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一小段圣教的开示内容我们就知道: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就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的经律论是非常庄严的,必须要受持读诵大乘经律,而且亦应悉书持,不但要能够书写、受持,而且以七宝无价香花、一切杂宝为箱囊来盛经律卷;也就是说用这样子的一个庄严、用这样子的一个尊贵的器具来装经律,这样子才是如法的。你没有用七宝无价香,乃至于杂宝为箱囊来盛经律卷,就已经是有过失了,更何况你把经律卷印在纸上拿去烧,这个是有过失的。所以这一部分是很多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无德之人不采自田之米,偷采他人田米,种种纷乱,理不得直,势须推选身壮庄严而又聪明正直之人以为裁判,统理众人之事,遂有酋长;从此渐渐建立社会制度,便有阶级高下之分。聚居之后便有好恶分别,人与人间就有厌恶喜爱之情绪出现,于是对他人有憎恨与贪恋之心。生贪恋心时便思共住,共住便思亲蜜和合,遂有亲蜜行为出现。为恐他人觉察责备,便离群而居——或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作诸庄严具形。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子。彼一切世界种。或有以十方摩尼云为体。或有以众色焰为体。或有以诸光明为体。或有以宝香焰为体。或有以一切宝庄严。多罗华为体。或有以菩萨影像为体。或有以诸佛光明为体。或有以佛色相为体。或有以一宝光为体。或有以众宝光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福德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诸业海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媟(不轻薄),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这一段的里面,我们当然首先先看到的:在家菩萨先自调伏,若不调伏则不出家。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我们说出家所为何来?出家其实是为了要追寻真正的、真正能够贯穿三世、能够恒久存在的真实义理,所以出家其实是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够出家的。这个跟一般世俗人所认知的:在世间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那一个关过不去,所以四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就来看,佛的两足尊是哪两足?佛的两足是:第一个,智慧的具足庄严;第二个,福德的具足庄严。佛的智慧无量无边,甚至他方世界,现在这个时节下了几滴雨,佛都完全清楚;对于众生的根器,祂也是如实的了知;对于一切烦恼的解脱,祂也能够如实的了知;对于三界一切万法的因缘果报,甚至它的法相、它的体性,都完全完全的了知,没有一法不知;所以佛是无一法不知的,是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朋友所提到的神秘兮兮、阴阳怪气的处所应该是一些神庙之类的场所,类似自己以前所碰到供奉鬼神之类的地方;一般民间信仰多是分不清楚佛、神、鬼的位阶,经常中间供奉着黑脸的鬼神偶像,而把佛菩萨安置在鬼、神的旁边,那是一般人不知佛是三界至尊的缘故,而会有那样的摆设,确实是不尊重佛陀也不庄严;而且有些放置场所灯光暗淡,也容易让人陷入莫名的惊恐,所以朋友才会感到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若我们怀揣著我见,以我见为主导的思想在积累福德,那又如何让这份福德成为我们求道的增上缘呢?道是什么?我们在自我的指引下又去向何方?譬如在做护持工作时,想著我又积累多少功德,我又出了多少钱,我今天又帮助几个人,我这个月把书又送给多少人,这些人都因我而接触,他们都是我度化的,我希望自己的团体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我做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欲界天上真的是过着五欲充足快乐的生活,因为一个欲界天人有五百天女来服侍,每一位天女又有七位侍女侍奉着;在天界中不用上班工作赚钱,来满足买房、买车、教育、饮食等等开销,自然就有华丽庄严的天宫可安住,而且五通具足(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可以到处飞来飞去,四处游玩,真是乐不思蜀,哪里还可能会想到要修行!所以,菩萨不乐生天享福。《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如果要净除自心和外界的恶因缘,依念佛心,佛陀开示我们应当多去思惟佛陀和佛弟子们的清净庄严。佛陀开示: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如来及佛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佛陀说了种种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