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呵呵尼玛我了个去无明愚痴至此。好吧,兹事体大,冒昧不顾大家的阅读感受,推送几段,大家自行对照,如理作意善思念之。佛说长阿含经卷五:时。忉利天作是说言。若使世间有八佛出者。当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时。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世者。亦大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何况八佛。时。释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从佛闻。亲从佛受。欲使一时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果报具载于大乘经中,宗喀巴云何视而不见、继续以此狂密行门贻害密宗行者?密宗行者因何不读经典佛语?而信受宗喀巴之谬言?如是由入彼第四灌顶坛之邪行与邪见故,由受灌顶后之与配偶以外之密宗异性行者或上师合修「无上瑜伽」故,已成毁破重戒之地狱种性,不入地狱受长劫之苦者实难,宗喀巴云何可以欺瞒众生曰:「决定受善趣安乐」?如是邪淫及破坏佛教法义之邪行,宗喀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果报具载于大乘经中,宗喀巴云何视而不见、继续以此狂密行门贻害密宗行者?密宗行者因何不读经典佛语?而信受宗喀巴之谬言?如是由入彼第四灌顶坛之邪行与邪见故,由受灌顶后之与配偶以外之密宗异性行者或上师合修「无上瑜伽」故,已成毁破重戒之地狱种性,不入地狱受长劫之苦者实难,宗喀巴云何可以欺瞒众生曰:「决定受善趣安乐」?如是邪淫及破坏佛教法义之邪行,宗喀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是我们要跳出“老法师”模式的局限,排除根本的错误知见,对三宝对皈依有更深刻更正确的认知,看到更多精彩的教理和修行对治之法,学习更好的适合自己的修行方式,获得更究竟圆满的辨析对错的智慧,那么所学的东西,不论对错哪个又不是修行路上的经验和资粮呢?所以,作为一个学佛人,护持某法师也好,依止某法师也好,一定要清醒地明了,你护持和依止的永远都是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生命投胎时,为什么会有?与无始劫以来贪嗔痴三毒有什么关联?另外,种子又是如何形成我们习性,影响我们人生的?为什么说愚痴是贪、嗔的根本所在,无明是愚痴的根本所在,无明之愚痴是生命轮回的源头所在?……对于以上核心问题,密宗法门至今未见明显破参处。尽管还有中阴身救度法,如中阴身时大概会出现哪些过程或状态,如何识别境界,如何防患堕落不善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可如同某些愚痴人,心中嫉妒就背地里说:“哼!他有钱啦!我没有钱嘛!我没办法。有钱!有钱也不必在我面前护持炫耀嘛!”这真是愚痴人!不但少了随喜的福德,又增加了自己学法的障碍。所以随喜功德、随喜福德都是很重要的,那就看他懂不懂得把握了。 (原标题:随喜功德、随喜福德都是很重要) | admin 2018-07-23 |
![]() |
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会得智慧明了心、不愚痴狂乱心;未来成佛时得一切种智心,如是名为心施,这是第五种布施的果报。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若看见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得坐,乃至将自己已坐的座椅恭敬地让给这些福田坐。这样布施的人,于他舍寿后,在未来世受身时,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且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也有这样的人,他除了自己舍不得花用之外,也不将钱财拿来孝养父母,不分给妻子、仆从等,更不想要布施给外面的众生,这样的人通常是属于有严重的悭贪,也是属于愚痴的行为。就譬如这个故事里面的婆提长者一样,因为他不晓得这些钱财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今生虽然得到这些财物,却不会善加利用而继续累积福德,真的是很可惜的事情;就好像五谷收成之后,就一直放在仓库而不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愚痴,如果不能把愚痴布施出去,对愚痴的因果不能具足了知,就不会乐于布施;表示愚痴还没有布施出去,就无法清净持戒。布施是持戒的基础,持戒又是忍辱的基础,就这样一度又一度互相含摄;每一度都含摄其余五度,六度是互相含摄的。所以布施是成佛的首要,菩萨没有不乐善好施的;布施一直修到等觉位,还要以整整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内财与外财的布施,具足之后才能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众生在闻法之后,断除了愚痴心,由于这个因缘,让你这个法施之主,在未来无量世中就会得到无碍辩才。这是因为你这一世不断地为人说法或是流通,让众生在学了之后,生起了许多的智慧;那么因为布施智慧的果报,所以在未来世你就会更有智慧,当然就会有无碍辩才,而且听你说法的人也都会欢喜信受的。我们正觉讲堂的平实导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在过去很多世,都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众生在闻法之后,断除了愚痴心,由于这个因缘,让你这个法施之主,在未来无量世中就会得到无碍辩才。这是因为你这一世不断地为人说法或是流通,让众生在学了之后,生起了许多的智慧;那么因为布施智慧的果报,所以在未来世你就会更有智慧,当然就会有无碍辩才,而且听你说法的人也都会欢喜信受的。我们正觉讲堂的平实导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在过去很多世,都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说一道五阴,增长五道阴的道理,在讲什么呢?就是人道的五阴,有时候求生天行善,增长天道的业;有时候因为贪欲烦恼,造作邪淫,增长畜生道的业;有时候因为瞋恚烦恼,造作忤逆父母,增长地狱道的业;有时候因为憍慢烦恼,造作增长阿修罗道的业;有时又因为愚痴,而执着着家财眷属,而增长鬼道的业。就这样子,以人道的五阴来造作了增长天道、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正解脱,就是对于欲界的欲心烦恼的解脱;另外就是对于瞋心的解脱;第三种就是对于愚痴的解脱。因为在布施外财内财过程里面,对于世间的外财的五欲,一定要能够淡薄乃至能够断除;甚至于能够接下去,就是要断除自己要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不能安忍所生的瞋,以及对于众生的所求,不能安忍所生的瞋,都能够断除。再来就是对于三界中五阴以及所受用的财物不是坚固的、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放逸,就是乐于布施者,他随时随地想到,就是要怎么样来去除生死中的烦恼、生死中的系缚;怎样来让自己在佛道上能够增进,怎样去除愚痴,发起智慧。所以他会在佛道上努力修学,知道自己要培植福德资粮,才能够让自己在智慧资粮上增长。所以他在乐于布施的过程,已经毁坏掉放逸的弊恶法了。第四个就是悭吝,悭吝本身就是舍不得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用,舍不得自己的东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嗔恚、愚痴。】《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个地方佛陀告诉我们,布施能够破烦恼的道理在哪里。佛陀说无贪的心,它叫作施,为什么呢?为什么无贪的心叫作施呢?布施本身它就是业,我们知道,你要行布施,你一定要先起一个善念,生起了悲悯心的善念,同时想要得到,让众生得到利益的善法欲。这样的一个善念,以及生起的善法欲,都是属于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时候菩萨自己会思惟:为什么我对于这个好的东西贪着而不愿意布施出去?是不是我把它当作常?因为常而以为是可以依靠,以为不会毁坏,以为是可以依靠的我所呢?这样子是不是自己就颠倒了?颠倒想了,这样的话,把这个自己长养贪着的机会,以这种颠倒想的愚痴,来长养自己贪着的机会。菩萨发现到有这个过失以后,然后他就能够破除自己喜爱好的东西不能布施的情况。第四种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就是上品施主在布施的时候,他是以怜悯心来布施的,他是怜悯众生在苦恼中所受的苦,在生死中不知出离的苦,怜悯众生在生死中所受的这些生老病死苦;也怜悯众生没有因缘可以得到法的受用,没有办法来去除愚痴,然后来去除烦恼,能够得到解脱。所以上品施主他是以怜悯心来布施,而没有生起任何的骄慢心,或者是有所得的心。另外上品施主他在布施的时候,他是深信因果的;他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愚痴的人就只知道保护著屋宅,急忙间营救不及,不知火势而全部烧尽,屋宅也没了,财物也没了,只好饥寒受冻,忧苦的过完一生;这就譬如很悭吝的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身命无常,也许很快的就死亡了,而却一直积聚钱财守护爱惜著不肯布施,不肯为后世植福,直到无常到时忽然死了,却什么福报也没有,这样的愚痴人未来只好过著忧苦的生活。爱好布施的人,会受到众人所尊敬,如月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贫穷夫妻相信布施的因果,如果今世遇到殊胜的因缘而没有布施,来世岂不是更加贫穷及愚痴吗?由于乐于将自己少物布施而不后悔,所以死后生忉利天,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以及在佛世证得大阿罗汉,远离愚痴及贫穷的果报。除了上面所说种种果报以外,还有种种布施的果报,限于时间的关系,无法一一详细说明,如果电视机前面的菩萨想知道布施还有哪些果报,可以到正觉同修会共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