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以这三种情形来看的话,我们假设把它比喻作人,那么大家应该就可以了解,这三种人当中当然第一种人是最愚痴、最没有智慧的,因为他连镜子当中的影像是不真实他都不晓得;那么第二种人跟第三种人:第二种人就像什么?就像佛法当中说这个人他知道镜子里面的影像是不真实,他可以说是有解脱的智慧,他不会执着镜子里面的影像,但是他没有实相的智慧,因为他没有去找到那面镜子 | admin 2020-02-18 |
![]() |
所以接下来婆罗门又问世尊:所说的有因有缘世间集,这是什么?佛告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赞叹于色,染着心住;彼于色爱乐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则大苦聚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杂阿含经》卷2)佛开示说:愚痴无知的凡夫 | admin 2020-02-18 |
![]() |
他以为那个就是水,连忙追赶上去,一直追啊追,始终在他眼前追不到,一直到了恒河边,终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河水了,他却对着河面呆呆地傻坐着,而不去拿河水来解渴,旁人就问他:你已经渴成这样了,不就是来找水的吗?怎么现在真的到了水边,却反而不喝水呢?这个愚痴人就回答:如果水能喝得完,那我自然早就喝了,反正现在有这么多的水,是喝不完的,所以就干脆不喝了。旁边的 | admin 2020-02-18 |
![]() |
既然没有一切法存在,当然就没有众生比较愚痴、菩萨比较有智慧可言;也不会有得、有失可说了。因为能知道五阴十八界等法,乃至知道愚痴与智慧、得与失等等,那都不是真心的境界,而是妄心所行的境界。由此可知,佛所开示的真心是无分别的,既然是无分别,当然是离见闻觉知,所以祂不会在种种境界法中,去作种种分别,过去既如是,现在、未来也是一样,都不会改变这样的体性。也 | admin 2020-02-18 |
![]() |
因为不懂这样的佛道的次第的人,基本上都是未断我见的愚痴凡夫;也只有未断我见的愚痴凡夫,才敢僭称为佛、或自认优于佛、或上于佛。导致在现在的佛教界,凡夫的活佛满山遍野;也只有未断我见的法师才敢接受愚痴弟子的虚捧,而自我陶醉;接受弟子把他自己的传记,加上副书名《看见佛陀在人间》。所以从这边来看的话,我们都知道佛地的无垢识、跟众生的阿赖耶识、或是说菩萨的异 | admin 2020-02-18 |
![]() |
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法,会修那种善恶不用分,是非不用分,你就知道他是不分是非、不分善恶的,表示他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分别是非善恶的智慧是不如一般人 | admin 2020-02-18 |
![]() |
无明于一切法的真实相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什么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愚痴,没有智慧的意思。对什么不清楚、不明白、愚痴、没有智慧呢?对一切法,对一切法的真相,对一切法的实相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愚痴,没有智慧,就是无明。这个无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没有开始!从无始劫以来,众生(最初)就不知道、不明白一切法的真相----一切 | admin 2020-02-18 |
![]() |
就是众生因为无明于这些,所以他贪着于这些,因为贪着受不到而起了嗔,那这个最后的症结是什么?就是因为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事、对于理的迷暗,就是无明。贪用布施,嗔用慈悲,痴要修智慧!要知道贪嗔痴的根源,才能针对根源去根除,依佛法而言只有勤修戒定慧去除贪嗔痴,才能修得圆满。-----学佛应有的作法与心态正伟法师 | admin 2020-02-18 |
![]() |
】(《增壹阿含经》卷三十六)那么这里讲的这两种难,第一种说如来出现世间,为大众广演法教,但是却有众生生在畜生道,畜生道众生因为过于愚痴,所以无法听闻,无法亲见如来,这是第二种难。第三种难是,如来虽然出现在世间,广说法教教导众生,但是众生生在饿鬼中,饿鬼中的众生就是饥渴难饱,他永远就是属于求得饮食、求得饱食之中,没有这个因缘来听闻、来亲见如来,这是第 | admin 2020-02-18 |
![]() |
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现在我们就将其经文内容解释如下:我阿难是这么听说的:有一时间,佛陀住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说:就好像当广大的 | admin 2020-02-18 |
![]() |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 admin 2020-02-18 |
![]() |
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 | admin 2020-02-18 |
![]() |
七:妙觉如来的修证 等觉菩萨在百劫于一切所知境中,断除所知障中极微细执着愚痴,及修集福德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 | admin 2019-11-03 |
![]() |
这些破坏正法的从犯、助势者,算是最愚痴、最可怜的一群。他们的师父,最后虽然也堕入地狱,至少还有一世的名闻利养与被人恭敬崇拜;那些随从者,不但无名无利、不但恭敬崇拜破法者,还得付出大量的时间、捐助巨额的金钱,最后却成就一阐提种性,换来穷劫地狱的果报——天下最冤枉的事,莫过于此!却又如同世俗所说的:有理无处伸。 本文系居士原创,转载请注明 | admin 2019-09-21 |
![]() |
凡是侵犯法主的职权,即称为亏损如来、亏损法事,也代表此人没有智慧学习如何度众的善巧方便,也是不懂伦理、不知恩情的人,是不懂得做人基本道理的愚痴人。佛陀以隐覆说义来建立禅门的规矩,但是众生必须具有什么样的心性与因缘,才能够协助众生呢?协助众生的程度应当如何才是恰当呢?如何兼顾弘法度众与正法的常住久安呢?这些都要有极深广的智慧,才能够观察众生的心性与因 | admin 2019-09-13 |
![]() |
这样的人还可以披著僧衣出家而被称为僧宝,甚至于还被愚痴的法师们恭称为导师,他究竟要将导众生走向何地? 所以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前提,不管《佛藏经》讲到后面多么麻辣,对你应该都没有影响,要这样才对。感觉麻辣,表示他的功夫很差、体质很差,所以吃起来感觉很麻辣,吃不下去!可是有的人越麻越好、越辣越好,因为他体质好,都无所谓,吃完了一锅麻辣锅大呼爽快。我 | admin 2019-09-02 |
![]() |
还有谁比净空的灭法意图更明显?还有谁比净空灭法的话说得更露骨?如果不是绝对愚痴,完全昏愦的人听不出来,看不明白的话,那就是魔子魔孙对净空灭法言行的响应。 很明显,净空这是要把佛教这座百花园踩尽踏绝,他不但要毁掉佛教的各宗各派,连他借作伪装的净土宗也要赶尽杀绝,只在头上插上一枝“阿弥陀佛”作为标签——这就是佛教的全 | admin 2019-07-30 |
![]() |
《宝积经》中说了贪病用不净观药治,了嗔病用慈悲药医治,了愚痴须因缘和合药医治。如是应病与药以对治,为药各依方。药治,则三毒烦恼始除得根本。……若枷锁等以衣裳覆之,虽目不见锁,其人终不得解脱。既知如此,准修无心想拟除烦恼者,敷时不见,不能除得根本。有如是说,将何对? 答:准《涅槃经》云:有药名阿伽陀,若有众生服者,治一切病。药喻无思无 | admin 2019-07-29 |
![]() |
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 | 三摩地 2019-07-20 |
![]() |
从镜子中看到所映现的种种身形的影像并不困难(不落入镜中影像而直接找到镜子才是困难的),如同愚痴人一般想要从水中捞到那天上的月亮,要到哪一天才能拿到天上的月亮呢?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顇骨刚人不顾。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语译:证悟如来藏的人是极稀有的,总是独行无偶,往往 | 三摩地 2019-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