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本期内容:佛陀藉引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于五百世中,生生都受生成为毒龙之身,为众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须菩提因造作何种善、恶业,虽得人身,却又是心怀嗔恨恚恼而且无法止息?而今又是以何因缘而能值遇佛陀世尊,并能够出家修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是说你对于想要取的、有好处的,你要尽量给别人,尽量为众生来考虑,不是和众生来争夺,这样可以让你的愚痴和贪染也随之渐次消灭。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想要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的时候,你便可以很快地省察,不管那个念头多么的细微,你因为习惯了这样的心性观察,你就是可以察觉,在你察觉的当下,你就可以做出抉择,而渐渐地转依到如来藏的无我性、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其实只是一种欺骗愚痴无智的信众的诈骗手法罢了! 从上面简单的说明,相信各位菩萨应该都对身坏命终之后的投生道理,都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已经了解到《西藏度亡经》所说的种种有关中阴身阶段的内容,可以说是荒谬无稽的,和佛教经典所说的完全不同,也完全不符合法界的真理,也完全违背佛陀的教导,而是喇嘛教上师的妄想所编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在还在生的时候, | admin 2018-07-23 |
![]() |
乃至愚痴,如果不能把愚痴布施出去,对愚痴的因果不能具足了知,就不会乐于布施;表示愚痴还没有布施出去,就无法清净持戒。布施是持戒的基础,持戒又是忍辱的基础,就这样一度又一度互相含摄;每一度都含摄其余五度,六度是互相含摄的。所以布施是成佛的首要,菩萨没有不乐善好施的;布施一直修到等觉位,还要以整整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内财与外财的布施,具足之后才能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愚痴的人就只知道保护着屋宅,急忙间营救不及,不知火势而全部烧尽,屋宅也没了,财物也没了,只好饥寒受冻,忧苦的过完一生;这就譬如很悭吝的人也是如此,不知道身命无常,也许很快的就死亡了,而却一直积聚钱财守护爱惜着不肯布施,不肯为后世植福,直到无常到时忽然死了,却什么福报也没有,这样的愚痴人未来只好过着忧苦的生活。爱好布施的人,会受到众人所尊敬,如月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三节、菩萨道必修布施、持戒、十善业》张善思居士(原标题:布施是菩萨净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世尊在《分别业报经》里面说到:修行人行大布施,可是这个人个性着急,心中多瞋,不能够依止正念来修持,那么他死后就会是龙身报——变成龙族;能够修大布施,但是却喜欢轻慢于别人,死后就会变成大只的金翅鸟;个性像狼一样的人,贪求不知足;像狮子一样,代表他愚痴。所以持戒却没有清净的智慧,虽然自身持守戒律严谨,可是却轻慢于别人,所以他就会堕落到兽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子来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智慧明了心,而不会有愚痴狂乱心;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一切种智心,这就是心施会得到的果报。那什么是第六种布施呢?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上观之,此世之贫困、愚痴及怖畏,系因过去累世不行布施而得此恶果。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所言:一、财施,由无贪善根成;二、无畏施,由无瞋善根成;三、法施,由无痴善根成。行布施能除贪瞋痴,此意三恶业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布施的人,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会得智慧明了心、不愚痴狂乱心;未来成佛时得一切种智心,如是名为心施,这是第五种布施的果报。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若看见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得坐,乃至将自己已坐的座椅恭敬地让给这些福田坐。这样布施的人,于他舍寿后,在未来世受身时,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且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瞋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善恶愿得善恶果;何以故?誓愿力故。云何因施得受安乐?因是施故,受人天乐至无上乐。云何因施多饶财宝?因是施故,所求金银乃至畜生,如意即得。善男子!若人乐施,是人即坏五弊恶法:一者邪见、二者无信、三者放逸、四者悭吝、五者瞋痴。离是恶已,心生欢喜。因欢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智慧的人会想:“既然总是要给,何不给得爽快一点!”既然给了又责骂、轻视人家,对方回去以后可能一点人情都没有了!既然要布施出去,不如留着一份人情在;布施以后竟然没有人情,那不是很愚痴的作法吗?所以看来还是应该要当上品人。聪明人一定要当上品人,明知道他来了就是要钱,明知道你非得要三千元才能满足他,就不必等他开口,见了就先递过去,欢欢喜喜给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为他们解说了,他们仍然不信,只好用这个比喻:别人今天去把果树洒了水以后,顺便收了果子吃,但人家是二年、五年前种的;他们却今天种了种子,洒了水、肥料,就想要在今天吃到果子,只能说是愚痴人。所以他们的说法不对,所以佛说:好比一颗种子,给它很多的水与粪,仍然无法一次、一天就长成果子。如果他们又改口说:了因虽然有两种,可是要等到时节到了,才可以有结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常常思念欲得,常悔本过:后侮当年省吃俭用,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舍不得送给别人,真是愚痴。侮恨自己不懂得享用,也后悔不曾让亲人享用,今天在饿鬼道中当然更会想念生前的财物,所以儿子为他追福时就会心念相应,他就可以得到。还有一个原因使他能得到子女的追福:他在世时什么布施都没有做,如今有的是时间,一天到晚都在找食物,这就是饿鬼道。如果生在地狱中,就没有时间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于布施破烦恼者,既行惠施,破悭贪、嫉妒、瞋恚、愚痴。云何因施发种种愿?因是施已,能发种种善恶等愿,因善恶愿得善恶果;何以故?誓愿力故。云何因施得受安乐?因是施故,受人天乐至无上乐。云何因施多饶财宝?因是施故,所求金银乃至畜生,如意即得。善男子!若人乐施,是人即坏五弊恶法:一者邪见、二者无信、三者放逸、四者悭吝、五者瞋痴。离是恶已,心生欢喜。因欢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愚痴人,供养了师父三、五万元,就出去说:我师父都是靠我供养的。这么愚痴!有智慧的人就不会如此。布施给亲友时,不可以生起放舍之心:这个亲友一天到晚要跟我求财。不要放舍他,你就多少布施给他,让他能解决眼前的困境。正因为你这一世常常接济他,所以未来世见了你,他就跟定你了:见了你就没来由的欢喜,就是愿意跟定你,不管别人对他怎么好,他还是跟定你。同理,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