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们又不是没读过,可是却故意否定;否定之后还说自己是增上,但其实是回到凡夫位的离念灵知意识心中,正是求升反堕;因为他们的作法实质上已成为谤法的地狱罪了!也返堕常见外道的意识境界了!但是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呢?多数人是不知道的!有些人真是愚痴,听到他们的一面之词就相信了,都不来求证就无知的跟着诽谤:你们证得的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啦!你们不要相信萧平实啦!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想来是有些愚痴,但是并不后悔!不过那是世间法中的孝心,与发菩提心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接触到佛法,不懂佛法中对此事的看法。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瞋恚愚痴悭嫉,为诃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讲记:佛开示说:“既然众生不是本有菩提心,有的人是初发心,也有人发心以后退转了。”这已显示众生不是本来就都有成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看到众生这么愚痴,当然要把真实的道理告诉他们啊!让他们知道真实的道理,他们从此以后就不必再练丹道了。不管是外丹或内丹,外丹就是从练气功开始,藏密练的气功就是外丹的一种,丹药也属于外丹;中国的道家则是修练内丹的,那就要在一心不乱的状况下去修气息;就好比昆仑仙宗……等等,都属于炼内丹。外丹的炼法,还有一种是炼汞,但是炼外丹的古部分都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看到这么愚痴的人,你知道他们实际是在破法而自己不知道,难道不应该点醒他们吗?所以你应该要有怜愍心,不但怜愍破法的人,也要怜愍被他们误导的众生;因为菩萨从大悲中生,你如果没有大悲心就无法忍辱负重,那你就称不上是菩萨了!明明看见这么多众生被误导,你说:“死掉的又不是我儿子。”这样不行!这是没有慈悲心,不能怜悯众生。既然佛说这四点是成佛的基 三摩地

2018-07-23

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瞋恚愚痴悭嫉,为诃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讲记:佛开示说:“既然众生不是本有菩提心,有的人是初发心,也有人发心以后退转了。”这已显示众生不是本来就都有成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想来是有些愚痴,但是并不后悔!不过那是世间法中的孝心,与发菩提心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接触到佛法,不懂佛法中对此事的看法。也有人为二件事情来发菩提心,第一种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怕菩萨种性断绝了以后就没有人继续流传佛法,以后人间就不会再有人可以成佛啦!所以为了延续菩萨的种性而发菩提心,来学大乘法。第二种人发菩提心,是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无明,使得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本不是这一具肉身,不是感受和想法,不是觉知世界的心,我们错认方向,因此感受到自我无边的匮乏与不安,如此表现出来的种种就是痴;因愚痴错以为自我与匮乏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就想办法向外求索,不断求索,这就是贪;贪而贪不着,就是嗔,因求索不到,内在软弱不堪,逐生起能量去攻击、去抢夺、去捍卫,以此来守护自己。所以痴的背后是一个卑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凡是将禅宗公案当作是「正言若反」的象征用语或多重意思者,无论他在佛教界或学术界有多大的名声,不论他是否著作等身,必然是不信有佛陀、不信有开悟明心之法、不信有贤圣沙门,43必然是堕于六见处而无知于法界实相的愚痴凡夫。4431此处「真我」的意义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心是有情轮回生死的主体,真实而如如,迥异蕴处界我之无常、苦、无我,故称为真我。但此真我本质上仍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在修忍辱的时候,常常看到自己,明明自己已经火冒三丈了,却要努力的跟自己说:忍耐,忍耐!可是,从真正断了我见以后,你会现观到说,生气的我、贪心的我、愚痴的我,种种的我竟然是虚妄的;乃至于说,在贪瞋痴的对象或是境界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心中的无明火顿时会减损乃至消灭。那这一种不忍而忍,你得要亲自去体会一下,才会知道它其中的妙处。以前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悲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把见惑断了以后,是有解脱道的见地了,可是性障还没有除掉,三界爱仍然存在;所以,见道之后要发起修道的过程,就是断思惑!断思惑的第一阶段就是对贪、瞋、痴(三界爱)要尽量淡薄,借着断三缚结的见地,观行三界境界的过失,使三界爱淡薄了,那么贪少了、瞋也少了、愚痴也减少了,那就是薄贪、瞋、痴的境界,称为「薄地」,就是二果人。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先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它是什么样子;我们要知道自己在法界里面的位置,我们就会知道我应该要如何做,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来前进?所以我们要先了解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系,我们有做一个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系表:阿赖耶识 如来藏 ---阿赖耶识-如来藏---三界六道境业相应境果相应无色界无色界四天禅定业:舍色身见四果三果色界色界四禅天禅定业:离欲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卷26)这是告诉我们,初学者应先学五停心观,令心安住而不攀缘贪等法,这样子就能够专心禅修而离开愚痴于欲界贪爱的无明暗。所以贪行重的补特伽(qié)罗应在色身不净来断除;瞋行重的补特伽罗应该来修慈愍观;痴行重的或者惛睡重的应该在缘起观来除;如果慢很重的可以在界差别观来除;如果寻思行——散乱心——重的,则在阿那波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三摩地

2018-07-23

佛随即赞叹说:善哉!善哉!你们能够远离愦闹,修清净寂静的阿练若,真是太好了,我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门,是少欲的法,不是多欲的法;是知足的法,不是不知足的法;是乐求寂静的法,不是乐求喧闹的法;是精进修行的法,不是懈怠放逸的法;是发起正念的法,不是增加邪念的法;是心得决定而不改易的法,不是心得散乱的法;是智慧的法,不是愚痴的法。一万两千位比丘听闻佛的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陀就跟他们说:“如来教授你们戒律,教授你们十二分教,这些法都有说;但是我没有教你们要互相比看谁学得比较多、谁听得比较胜妙啊!我有这样教吗?”这两位比丘说:“没有啊!世尊!”佛陀又说:“你们难道不知道,如来教授的这些经典、这些偈颂,都是要你们能够调伏自己的身心,要止息自己的烦恼,让你们自己能够赶快趣向自证涅槃吗?” 三摩地

2018-07-23

可以这样吗?这样的话,你单是讨债都讨不完了,你单是这个仇,仇上加仇,怨恨日子都过不去了,这还能够修学什么吗?而且诸佛菩萨在你旁边的时候,祂们一定摇头,祂想:这个人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能安忍,这样我们辛辛苦苦替他挡下许多生死的业报,让他能够安心修学,这样的话是不是让他没有办法从中反省,没有办法从中忏悔,没有办法从中获得真实的利益?所以要去想,我们不要做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