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把见惑断了以后,是有解脱道的见地了,可是性障还没有除掉,三界爱仍然存在;所以,见道之后要发起修道的过程,就是断思惑!断思惑的第一阶段就是对贪、瞋、痴(三界爱)要尽量淡薄,藉著断三缚结的见地,观行三界境界的过失,使三界爱淡薄了,那么贪少了、瞋也少了、愚痴也减少了,那就是薄贪、瞋、痴的境界,称为薄地,就是二果人。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把见惑断了以后,是有解脱道的见地了,可是性障还没有除掉,三界爱仍然存在;所以,见道之后要发起修道的过程,就是断思惑!断思惑的第一阶段就是对贪、瞋、痴(三界爱)要尽量淡薄,借着断三缚结的见地,观行三界境界的过失,使三界爱淡薄了,那么贪少了、瞋也少了、愚痴也减少了,那就是薄贪、瞋、痴的境界,称为「薄地」,就是二果人。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这样做很愚痴的,因为证解涅槃的话,一定是世间与涅槃是不二的,那世间与涅槃是不二就代表轮回与涅槃是不二的。可是这个道理太深了,所以佛不对一般的众生来讲的,所以才区分说有三乘法。可是我们今天遇到的情况是,有人连《阿含经》所讲的涅槃他都不清楚,他连涅槃是要灭一切法不清楚。那我们就来说二乘法中的涅槃:第一个有余依涅槃。什么叫有余依涅槃?就是说你没有意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余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随其所应以种种形现生其土。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由兹起,以所为自性乃至功能发起,皆是此「识」之功能性常住义;所以生死轮回,不过凡夫所知所觉所受;由此真实位而言,不过功能现起,何有诸缪知谬觉谬受?所以以诸圣贤而分,乃至小乘不知,以所说是这三界的实际法,不为此三界所束缚,乃是真所造三界者!以真能造三界者,所以唯说此识,因说《唯识》义理,甚深甚深;佛陀以证究竟真实义理,无所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问:‘断何等?’答言:‘贪欲断、瞋恚、愚痴断。’又问:‘阿难!有道有迹,能断贪欲、瞋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婆罗门言:‘阿难!贤哉之道!贤哉之迹!修习多修习,能断斯等贪欲、恚、痴。’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婆罗门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他认为这是那些愚痴的老婆婆和不认识字的老公公念的。结果是谁聪明呢,我不知道。此外,念佛不分贵贱;国王宰官、公司董事长、大慈善家…统统可以念佛。至于贩夫走卒乃至挑粪的呢?专门为人洗厕所的人,捡破烂的人也可以念佛。所以念佛法门可以说非常殊胜。因为它简单易学,四字洪名,六字洪名,最长的例如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九个字也很简单嘛,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里讲的无明叫愚痴,“要得善果,应当行善”、“要得解脱,应当修行”、“要想开悟,应当参禅”、“要想入实相念佛,应当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世出世间法上多种修行方法,如何去辨别他,要有智慧。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边数呼吸,要求开悟。或一天到晚坐在那边念佛号,不去参究什么是佛,不去参究什么是自性弥陀,而要入实相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不应愚痴地把胸膛贴著墙壁,两脚一直推。走不过去的!一定要转弯。持名到了心念心听的阶段,要想再突破,一定要转为心念心忆。它有一个次第。如果心念心听一直修下去,最后会变成入定。结果,心里面没有在想佛,入定去了,所以一定要转。入了那个定好不好?有人也许讲:“不是说要修定力吗?现在能入定,不是更好?”不对!因为那个定派不上用场,入定了就无所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贪欲、瞋恚、愚痴都是烦恼,所以到最后这两种人必定都会贪瞋痴转为淡薄,但是在转为淡薄之前,那段过程里面有起伏的差别不同,所以有时贪瞋非常强,有时候又淡薄得几乎就像是已经不食人间烟火了,但是到最后都会很淡薄。第五个解脱正受是:当他亲见自性弥陀之后,他自己知道必定可以得到上品上生,乃至终究可以获得究竟解脱的果报,但是必须他已经开始深入教门,从经典所讲的各 | admin 2018-07-20 |
![]() |
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法,会修那种善恶不用分,是非不用分,你就知道他是不分是非、不分善恶的,表示他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分别是非善恶的智慧是不如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善恶都不分别,坏人作恶事也不知道,好人作善事也不知道,那我们修学佛法,不就比一般世间人还要愚痴吗?一般世间人都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修学佛法之后善恶都不分,那智慧是退步的,不是进步。所以我们要知道:会说这样的法,会修那种善恶不用分,是非不用分,你就知道他是不分是非、不分善恶的,表示他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分别是非善恶的智慧是不如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其实是向父母克扣了月银来布施的,这是愚痴人!因为父母是首先应该要报恩的人,当你报恩时,不但报了他们抚养你的恩德,同时也已种了福田,来世福德无量。佛特地指出:父母也是福田的一种,所以称为报恩田。(原标题: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什么叫报父母恩?转化父母的愚痴行为叫报父母恩,引导父母读经行道叫报父母恩。(原标题:《众经撰杂譬喻》(父母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以是因缘母有十德。一名大地。于母胎中为所依故。二名能生。经历众苦而能生故。三名能正。恒以母手理五根故。四名养育。随四时宜能长养故。五名智者。能以方便生智慧故。六名庄严。以妙璎珞而严饰故。七名安隐。以母怀抱为止息故。八 | admin 2018-07-20 |
![]() |
这里讲的无明叫愚痴,「要得善果,应当行善」、「要得解脱,应当修行」、「要想开悟,应当参禅」、「要想入实相念佛,应当体究念佛」。也就是说,在世出世间法上多种修行方法,如何去辨别他,要有智慧。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边数呼吸,要求开悟。或一天到晚坐在那边念佛号,不去参究什么是佛,不去参究什么是自性弥陀,而要入实相念佛,这是不可能的;一天到晚大吃大喝说「要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父母贪狼嫉妒。子从顺谏之。父母不知善恶。子稍以顺告之。诸比丘!子当如是。为人作子,衣服欲好于父母?食欲甘于父母?语欲高父母上?至死后当入地狱中!为人作子,当孝顺事父母,持行如是者,死当生天上。诸比丘皆稽首俱闻善教。--------------------------------------------------------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节录)五百大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明是什么?就是愚痴。一天到晚想着财色名食睡,念佛之后,心开始清净,慢慢地有些佛法知见;知道财色名食睡,到头一场空。也慢慢地会知道:念佛绝对不仅是持佛名号,绝对不仅仅是求生西方而已,从此以后智慧开始会出现。先是闻慧,然后有思惟慧,然后修慧。一直到最后,到了果地无相念佛,我们称之为证慧。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会转为智慧。那么身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这里所谓的快乐无极是因为什么内容呢?我们看一下继续说:长与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佛说无量寿经》卷2)也就是说,生到极乐国以后,所遇见的菩萨都是修道的,都是向着菩萨道上、向着佛道上去前进的;所听到的法,就是让自己要去除三界生死的烦恼,虽然在极乐世界免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就是佛陀要跟弥勒菩萨所说的:这样的众生都是愚痴的众生,因为愚痴,他的分别就是以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及天界的,所以这样子就不乐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就是信受这种邪见,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这都是我们应该要避免的。接下来我们还要跟各位说明,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愿意发愿--出口成愿、愿意念佛,我们就一定可以往生。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