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有修身、修、修心、修慧,定知善恶当有果报,是人能转重业为轻,轻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若人具有欲界诸业,得阿那含果,能转后业现在受之;阿罗汉果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修心、修慧,是人能坏极重之业,如阿伽陀咒及除毒宝,破坏恶毒:若作小罪,初方便轻,后成已重,是人不修身心慧,令轻作重。众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经》是世尊藉着对龙王的开示,劝众生要行十善业道。一切众生想法不同,造业也不同,才会有六道不同种类众生的轮回。众生的本心无形无相,不可见取,本来无自主、无我、无我所,却因所生之蕴处界不相同,显示出各自所造的业不同。众生本心如来藏从不造恶业,也不会造善业,因此应当说:没有一个真正造业者。了知这个道理,就应当勤修善业,善业所感生的蕴处界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二者无财故。三者远离诸善根故。四者不修身心慧故。五者亲近恶知识故。善男子。是故能令现世轻报地狱重受。师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转地狱报现世轻受。(佛言:)善男子。若有修习身、心慧,如先所说。能观诸法同如虚空。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习及修习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则能修习身、心慧。是人能令地狱果报现世轻受。是人设作极重恶业。思 三摩地

2018-07-22

不修品专行谄伪。彼于呪法所有威神力通变现。于诸国土随其方处。求者获益功德成就。念诵仪轨祭祠法式。皆不信受亦不依行。谓非佛说而为谤毁恶障缠心。即便命过堕大地狱。受极苦恼无有出期。世尊此等众生既遭大苦云何救护。唯愿慈悲救济令出。尔时释迦牟尼如来。即便舒手摩曼殊室利法王子顶。告言善哉曼殊室利。为欲利益一切有情。能问如来如是义利。汝当谛听极善作意。我今为 三摩地

2018-07-22

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具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捨。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捨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 三摩地

2018-07-22

起破业。以是因缘。虽生恶道。形容殊妙。眼目端严。肤体光泽。人所乐见。复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若有众生。从嗔烦恼起破业。以是因缘。生于恶道。形容丑陋。肤体粗涩。人不喜见。复有业能令众生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若有众生。从痴烦恼。起破业。以是因缘。生于恶道。身口臭秽。诸根残缺。(8)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原则上,因地念佛时蒙佛力加持,往昔所造种种罪,都可以灭除,除非是佛所不救的无间业。但是性罪一般是不会因此而消灭的,在未来际缘熟时仍然要受报的。(原标题: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緣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的人乘主要就是要能够持守五----也就是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以及不饮酒,这是佛教的持守五,可以保得人身,这就是佛教的人乘。我们首先来看看,佛教因为持守第一个不杀生,所以佛教基本上是不吃众生肉。只要开始修行,就是不吃众生肉,改吃素食,乃至我们在祭祀的时候,我们也都不用众生的肉来祭祀。可是我们来反观其他的宗教,几乎都没有其他的宗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本分呢?就是对于五欲太过的放纵,乃至于对于律都不遵守。不论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喝酒,这些都应该自己好好的简择,然后甚至在临终的时候能够忏悔,能够以十声佛号这样来好好地诵念,这样一样可以未来在极乐净土中,可以检视自己的业,可以清楚的消除自己的业,然后对于众生所应当给予的,不论是恩与怨,都可以以无量无边的菩萨行来究竟利益。所以,自己要成为 三摩地

2018-07-22

 (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闻、惭、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 (原标题:善护口业原典)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是十善道,有三事:一者能遮烦恼、二者能作善心、三者能增长。如除毒药凡有三事:一者阿伽陀药、二者神咒、三者真宝。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一般酗酒的人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去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这是由于不断熏习酒的韵味,所以产生了对酒贪味的六识身,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地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呢?都是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的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酗酒者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都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为的造作熏习而累积下来,变成一种惯性的势力。这个惯性势力使修行人无法脱离,它就叫作业力。这个业的势力若没有现行时就叫作业,现行了就叫作业 三摩地

2018-07-22

问题二:弟子因为犯了很重的,一直希望能忏悔见到好相,有位师兄介绍拜忏时也忆佛,但是弟子感觉这样的忏悔效果不好,有时都忘了是在拜忏还是在无相拜佛,这样拜忏可以吗?弟子可不可以通过增加拜佛时间来忏悔?还是每天一定要通过拜忏来忏悔呢?拜忏之时应该如何观想呢?心里默念忏悔偈?还是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以后坚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呢?我们的回答是:忏悔乃是善法,我 三摩地

2018-07-22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心见正直,无诳无陷,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 (原标题:华严经十地品护持十善业道)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个能持守行之德的人,他一定能感动诸天,天、龙和鬼神都会护持着他,并且恭敬和尊重他。一个人宁可让自身投入炽然猛火之中,或是被人用很利的剑来割自己身上的肉,千万要非常谨慎地避免生起嫉妒他人善行的心,因为这样的罪业是非同小可的啊!一定要谨慎地记住啊!一定要谨慎地记住啊!....是故佛子应学有智慧的人,勿学愚人诽谤如来藏思想谓非佛说。所以要有智慧分辨,别因 三摩地

2018-07-22

当时在盘头摩跋城里面,还有一位外道婆罗门的修行人,他博览外道典籍及婆罗门律,也有五百个弟子。盘头王先去恭敬邀请毘婆叶如来及诸大弟子来受领供养,如来就默然应许了。国王回到宫中,备办了种种的佳肴美膳,铺设好宴席床座之后,就手执著香炉,长跪来启请佛前来受供,于是毘婆叶佛知道说时候已到,就带领著弟子们著衣持钵前往王宫去受供。如来弟子们食用完毕之后就回精舍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优婆塞经讲记(第三辑)》<自他庄严品>第十一 (原标题:如理如法布施、供养,免招恶果!)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人道,得人身是因为持这个清净业所至,因为人有道德感,知道人与人之间不应该互相杀害,所以成为人。如果既修十善业又修忍辱,就成为欲界天的天人。但修十善业却嗔心很重,就成为天阿修罗。六道的有情跟我们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可以看得到或接触得到。譬如天人,祂会跟人间接触,是因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眷属,所以祂会来人间帮助众生,修学十善,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 三摩地

2018-07-22

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律而来。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欢喜精进修行,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这种才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