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四、不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只,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二者,其本质、愿力迥异,应当究明。神为六道轮回的众生,属于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对国家、人类贡献卓著,后代为追思其恩泽,立庙祭祀。或因民智未开,对自然现象无知,遂 三摩地

2018-07-22

思想因为语言的不熟练憋在肚子里倒不出来,文化差异大,学不过别人,连玩也玩不过。慢慢地,我的心理压力让我开始怀疑出国的决定是否正确。这是我们的教育带给我们的印记。从教育的开始就被注入了竞争的思想,在一轮轮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失去了定义自己的机会。孩童对聪明的理解,和对天才的理解差不多:聪明的人总是不 三摩地

2018-07-22

班上的小王子又帅又可爱,但学习迟缓,父母因工作关系,能教小王子功课的妈妈没时间,有时间的爸爸则采放任式教育,属文化不利家庭。这一年半来,在家写的生字词总是糊成一团,但只要学校写,一定快又清楚;每天,几乎每节下课,小朋友们和我都要轮番上阵代替家长指导他订正半数以上的回家作业,甚至到中午12点过后。我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便和小王子妈妈讨论此事,建议小王子参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给宗喀巴的随学者的当头棒喝!-------------------------------------------------------------1《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毕瓦巴原著,萨嘉班智达讲释,法护汉译,大藏文化出版社。2法称造,法护、日称等译《大乘集菩萨学论》卷10(CBETA,T32,no.1636,p.106,c29-p.107,a3)3案:汉译《四法经》共三个版本,皆无此段,乃法称所造《大乘集菩萨学论》卷10提及。4引自平 三摩地

2018-07-22

在国人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一部分的人有人死为鬼的观念。例如:在古代《说文解字》这本书里面,鬼有人所归为鬼这样的意思。因此认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样的说法是古人对于生死现象的一种观察与推论而得到的结论;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佛法知见,也没有办法对于六道轮回现象有完整的观察,因此便有人死为鬼这种观念的产生。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回;因此人 三摩地

2018-07-22

唐江山径自走到陈赞英老人面前,用儋州话叫他三爹,说自己叫陈明道,是陈赞英的儿子,在文化大期间因武斗被人打死。死后转生到东方市感城镇,如今来寻找前世父母。听到这些,陈赞英竟然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于是唐江山说出自己前生睡的房间,并一一例数自己的牌位和其他生前物品。看到这一切与当年的事实丝毫不差,陈赞英老人激动的和唐江山抱头痛哭,并确定他就是自己儿子陈明道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善恶因果的思想本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已经深入国人心中。在中国民间也有许多的轮回故事,有的还被正史记录下来。例如在《晋书》的列传当中,有记载西晋著名的军事家及文学家羊祜,他在前世是姓李的邻居家中的孩子。根据《晋书》记载:羊祜在5岁那一年,有一天,他忽然要奶妈帮他找出他玩耍的金环。奶妈说:你从来没有金环这样的玩具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且说那更之前呢,这个因到底是怎样判定的?谁来当法官呢?谁来审判这件事情应当得什么样的果呢?世间的人再厉害的法官也做不到啊!因为业的因很难定,因为要定必须有一个知道当地的文化习俗,然后当地有多少人?然后这边的人的有情各个想法是什么样?好比说这边的人他们都认为杀人是可接受的,杀哪一种人呢?杀害坏人或是杀害别族的人,或是要杀害一些人来祭祀、祭拜鬼神。 三摩地

2018-07-22

老庄哲学和玄学,自古以来就跟佛法混杂在一起,佛法刚进到中国的时候,因为依中国的文化,刚开始很难信受佛法,所以大部分佛法跟老庄哲学是合流的。但是老庄哲学,它的本身是无为之学,也就是说,它其实是属于自然外道。老庄哲学,譬如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有人出生的阴阳的这样一个行为,就是因为有天道。那天道是从什么地方来?是因为自然而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个社会上面,到处都是存在着这样子的喝酒的文化,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有借酒浇愁,但是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个社会上面,到处都是存在着这样子的喝酒的文化,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有借酒浇愁,但是殊不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个酒的过失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佛教会禁止喝酒呢?其实酒在文人士子、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时候品酒文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高尚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佛教要禁止喝酒呢?道理是在这个地方:因为酒的本身它是没有罪恶,但是酒它能引生罪恶;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特别是中国禅宗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人的生活艺术等等,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已经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唐代以来诗词书画中就可以看到这个迹象,譬如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苏东坡,他们的诗词中禅趣盎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世尊以禅作为宗门的印证,来确认证得法界实相,以禅来概括所触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大乘佛法就是以实相心如来藏为教理的 三摩地

2018-07-22

总之,三昧耶戒是藏密为了配合双身修法,号称是所谓的「密教佛」独创之戒法,其实都与诸佛无关;完全不适合汉地民间习俗,也违背汉地文化传统伦理,更是与中国佛教本有的清净传统全不相符。以儒家思想为学佛目标的凤山寺《广论》团体,为何不以孔孟的人伦思想道德为标准,来衡量藏密喇嘛教的邪淫法教是否适合汉地及地球人类之修习?凤山寺在如此矛盾情况下,继续弘扬藏密之邪法 三摩地

2018-07-22

比方说卖肉的,医药、食品等离不开杀生,网站运营、文化出版等,除非你很有名,否则离不开内容总与佛教的那些道义相违。那请问怎样才能赚钱发财,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行啊!对此,末学深不以为然。学佛与发财既非矛盾对立,但亦不可说就是一回事。不可因学佛人未发财而对佛法本身产生怀疑。这是两个问题。事实上,佛法虽然要求佛弟子将世间名利看破放下,但为接引更多众生,它有时 三摩地

2018-07-22

在印度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关个体生命流转的问题,有着从信仰多种神的自然神论,转化到尊崇一神的创造神论的思想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从梵天一词中得到一个概括而抽象的实体,称为梵,而把他作为世界的最高而真实的存在者、一切事物的主宰。说这个梵他是全世界之主,是天地的护持者,宇宙形成的时候,梵创造了诸天神只,生出了种姓,掌管天、地、空三界。就是相信宇宙一切万法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先来讲说到底有没有轮回?没有轮回我就不需要修学佛法,换句话说,没有轮回,人一世一死就百了了,那您愿意或说您认为真的是这样子的状态吗?我们先说如果没有轮回,那人世间所有有情所建立的这些包括建筑、音乐、诗词、歌赋,乃至所谓的音乐、美术种种的这些所谓人类文明、文化这些痕迹,都变成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一旦您死了,所有这一些文明、文化都将是究竟永灭,在后 三摩地

2018-07-21

印度作为一个世界最古老之一的文化圈,很早就有了进步的文化以及宗教传统。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系由白皮肤的雅利安人进入了印度,与原来的印度文化,例如像哈拉巴文化的遗留,两个复杂的文化彼此交流,产生了文化的融合,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更广大的印度文明。这个新的文明承袭了雅利安的传统,对于祭祀和宗教特别的重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就已经整理出最早的经典梨俱 三摩地

2018-07-21

而这其中,末那与意识各于不同过程扮演不同的关键角色,造就了人类生动的微笑文化。没有这两位主角的参与,人生就逊色许多,甚至于可以说根本就不会有人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应酬式的微笑」,这是心理学家所归纳出来人类脸上七百种表情的其中一种。这种表情提供我们一套有利的社交工具,这种「应酬式的微笑」表情如果作得好,可以完全隐藏我们内心的感觉而不被识破。但是,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在那个早期的年代,汉译的佛典往往因为文化隔阂加上语言间的障碍而与梵本之原意有所差距,对于佛陀真旨的弘传则实尚在启蒙阶段。先说其一:安世高大师,本名清,是安息国(伊朗)的太子,博学多识,穷理尽性,自识宿缘,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当轮到他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安世高精研《阿毗昙经》,修习禅定,尝游化西域各地;于公元147年(汉桓帝建和初年 三摩地

2018-07-21

他所作的诗偈,开了佛教优美文学的先河,于五印度及南海诸国传诵一时,后来健陀罗国贵霜王朝即依其诗偈而雕塑佛像,为后世雕塑佛像的文化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马鸣菩萨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提倡大乘经教,并以佛法教义融入诗词歌赋,教化世人,感人至深,因此声名远播,风靡全印度,盛极一时。其时,北印度小月氏族(Getac)崛起,月氏国王迦腻色迦(Kanishka)建立健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237条/1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