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我们依据善知识之善护密意,以及方便善巧的教导,才能正确及有次第的修行。另外,有些法义是有关联性的,或者修学方法是有次第性的;而需要采用哪些修学法门,也与个人的根性有关,这些都得靠善知识来协助。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就知道说,原来如来藏才是佛法的根本!因为纯粹的声闻解脱法它不是佛法,它只是解脱道的法门,可以说是方便的解脱法,是在佛道上的方便解脱法,不是究竟解脱法。所以说,对菩萨藏能够生起信解,听受熏闻--听受然后思惟熏习,去思惟法的内容是如何?,对自己佛道修行的关系在哪里?,在这个地方就非常重要了。也就是说,要进入初地开始的修道的前提在三贤位,就是我们一般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们想要断除烦恼,首先就要断我见,断三缚结;要断我见,就要从观行五阴的虚妄不实来下手,这是佛陀给我们的一个善巧方便,让我们从五阴下手,可以说是一个最直接、最了当的办法。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0集三缚结的内涵>正旭老师(原标题:三缚结--一切烦恼的根源!) 三摩地

2018-07-22

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要能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为俱解脱的大乘无学菩萨;七地主修方便波罗蜜,要能成就方便善巧,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主修愿波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其实我们如果从更广的层面来看,这个毕竟就是菩萨的度人善巧方便之一。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 三摩地

2018-07-22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菩萨地持经》卷3中的开示:【无一世界二佛俱出,何以故?菩萨长夜作如是愿如是方便,我当于一无佛法处广说调伏众生,令脱众苦入于涅槃,如是长夜长养大愿,摄受正道大愿果成。又一如来,能于三千大千刹土,悉能施作一切佛事,第二佛出无所利益。】所以在经教中,佛菩萨早已经把这些知见开示得很清楚,我们一定要注意,才能守护自他的法身慧命。另外,如果我们单纯从逻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世尊方便施设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是为了逐步引导众生来乐于布施,培植基本的福德,去除贫困、增长资财;并且学习与众生结善缘,种下菩萨悲心的种子。并且要持守五戒十善,去除恶业的障碍,累积修学佛道的资粮。因为无论是想要解脱,证得声闻果或缘觉果,还是菩萨的佛果,都是要修十善业的,所以说十善业道也是修学三乘佛法的基础。例如,佛陀在《十善业道经》中说:言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佛法本来没有分为三乘道,只是因为成佛之道十分的广大,又要经过无量长劫久远的修学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佛陀为了心量不够广大的众生,才方便施设二乘菩提解脱道,让众生能够很快地契入、证果,因此而能对甚深微妙的佛法产生初步的信心,愿意继续安住在佛道上勤苦修学。所以说,佛法的三乘道都是从唯一佛乘里面方便施设而来的,好让众生对佛法、对自己生起信心,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佛知道他有善根,就向他开示;开示完了,他证得了初果!给孤独长老当场就向佛禀白说:请您也来我们的国度,受我供养!佛就问:你那边有精舍园林吗?不然你怎么供养我呢?给孤独长老说:我现在虽然没有,等您去时就一定有了!然后就请佛派阿难尊者与他一起回去,回到他的国家以后就到处去看地;假使有哪一块地看中意了,就买下来供应佛陀!看来看去,阿难尊者看中一个园林: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由于菩萨证悟之后转依无我的真我如来藏的关系,有所得其实也是无所得的,但是不妨方便说为有所得吧。所以,不要怕学佛辛苦,如果知见正确,行门也对,越辛苦,你福德积累,性障消磨,解脱受用等等都会越好。你难道怕自己变得更好吗?相信变得更好这样殊胜的果报谁都不会拒绝,关键就看你是否肯发大心、不畏艰辛在因上下手,在自利利他的菩提路上下手了!(原标题:略谈人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十?所谓:以音声作佛事,为成熟众生故;以色形作佛事,为调伏众生故;以忆念作佛事,为清净众生故;以震动世界作佛事,为令众生离恶趣故;以方便觉悟作佛事,为令众生不失念故;以梦中现相作佛事,为令众生恒正念故;以放大光明作佛事,为普摄取诸众生故;以修菩萨行作佛事,为令众生住胜愿故;以成正等觉作佛事,为令众生知幻法故;以转妙作佛事,为众说法不失时故;以 三摩地

2018-07-22

】----《妙法莲华经》卷一〈方便品二〉这个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开、示、悟、入。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当然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 三摩地

2018-07-22

必须具足了知才能称为世间解!诸佛的第六个名号叫作无上士,是说诸佛本身证得无上境界,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祂,并且诸佛有种种方便善巧,可以教导众生同样去亲证,所以叫作无上士。譬如声闻初果是有上士,因为还有二果、三果、四果超越他;四果阿罗汉虽然可以称为应供,但仍然不是无上士,为什么呢?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信佛功德经》)这里舍利弗禀白佛陀说:世尊所宣说的广大甚深最胜妙,所谓如来藏,以及在为二乘人方便的解说,这个方便的解脱法,以及说了这些造作善业生天的善法,造作恶业会生到三恶道这些因果之法,以及说一切法都是缘生缘灭的法。舍利弗说他都是如实的一一了知。以这样一一了知为前提,然后了一法修一法。也就是说,如实了知在三界中有生就是苦,不再于三界中出生就是解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菩萨,从以上说明我们就知道,立地成佛是菩萨度众的方便善巧之说,不是究竟说。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63集立地成佛是真的吗?》正圜老师(原标题: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吗?)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以上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基本上,佛教其实是并不排斥外道的;而且,会在外道用心修学、善根深厚的时候,就以种种的方便,来接引有缘的外道众生到佛教当中,来修学真实解脱之道。其实绝大多数的佛子,也都是像这样子进入佛门中的。但是佛教,则是绝不容许外道法混进佛教中来,假冒它是佛法,实际上却只是想要窃取佛教的资源,来成就个人的私利或者是想要李代桃僵,以外道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开示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妙法连华经》卷一)佛陀在这段中,很明确地说明:不仅仅是在这个娑婆世界,而是在十方世界的佛土之中,都同样唯有佛菩提一乘法,并没有所谓的二乘法或是三乘法,那些都只不过是佛陀为了摄受众生而施设 三摩地

2018-07-22

那有关于说夜叉的种类呢,在《大智度论》里面就举岀了三种夜叉:第一个叫作地行夜叉,那地行夜叉他可以得到种种欢乐,但是因为他过去世只有修行布施,所以他不能飞行;第二种叫作虚空夜叉,或者说叫作空行夜叉,这是具有大力的,他是很勇健的,他行走如风,而他爲什么能飞呢?因为他过去世有布施车马的缘故,所以他能够飞行;第三个叫作宫殿飞行夜叉,有时候叫作天夜叉,他本身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这个只是一个方便,所以老庄的哲学对佛法有没有帮助呢?其实我们在说老庄哲学并不是属于佛法,并没有任何贬抑的意思,反而在佛法刚进到中国的时候,必须要借重老庄哲学的这个思想,来让佛法带进来,让众生能够了解。所以其实从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其实它是有它帮助佛法弘传到东土来的一个功德存在。但是自从宋朝以来,由于理学的发展,理学是怎样的一个型态呢?宋明的理学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