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地持经》卷3)经中并解释说: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就,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寿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至会有假名善知识暗示说:哎呀,地狱其实是圣人施教的方便,并没有地狱。不是不相信有没有地狱,而因此就没有地狱;这就好像说,在几十年前,大家也都不相信说人类可以登陆月球,不相信归不相信,人类最后还是登陆月球了。又好像说,不论有人在认为说到底有没有天龙八部,但是世界之中,始终会因为种种业力的交感而产生天龙八部;当然,有一部分是菩萨发愿往生的。那么到底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目录一、前言二、如何修证解脱道甲、法门——四圣谛、十二因缘乙、观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丙、证果——四果阿罗汉、五果辟支佛丁、检验——三法印、如来藏三、解脱道是世俗谛、出离观、方便修四、结语一、前言佛法之道唯有二法:三乘与共之解脱道及大乘独有之佛菩提道,以外无别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甘露法雨》,页6,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中阿含经》卷七第31经《分别圣谛经》)语译如下,其意易晓:【尔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这是为修行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发露、详细开示令人仰知、施设方便而说、显示四谛真义、教导学人趣向四谛。过去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他们也一样有这种让人正确实行而说的法要,就是说四圣谛的广为含摄、广作观行、加以分别、为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除了在三十七道助品里面讲八正道分以外,又在阿含当中广说八正道的正理,这个八正道所说的就是:第一个是正见,第二个是正志,第三个是正语,第四个是正业,第五个是正命,第六个是正方便,第七个是正念,第八个是正定。佛世尊开示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的正理是为了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要帮助们修行,帮助们遵循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趣向于涅槃解脱。所以,三十七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出世间八正道之实践,且举尊者舍梨子在《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的开示,可以显示出八正道之真实义: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正见?谓圣念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究竟谁证涅槃?根本没有人证涅槃!可是佛方便说,阿罗汉证涅槃。可是菩萨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以后,现前观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本际,而且是不断烦恼证涅槃,更不是阿罗汉所能了知的境界。此外,还有许多二乘人所不能证的境界。譬如,二乘人恐惧五欲,菩萨在欲行欲;二乘人异生性窄,菩萨异生性广;二乘人一世解脱,菩萨三大无量数劫解脱;二乘人没有三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方便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刹庄严具。成坏音声为体。或有以无边佛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变化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众生。善音声为体。或有以一切佛功德海。清净音声为体。如是等。若广说者。有世界海微尘数。我们娑婆世界处于莲华藏世界海中央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中,此世界种呈倒三角形,共有二十层;上层极宽广,渐渐往下观之,越往下层则范围越小;此娑婆世界在第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之修证,从熏习外门六度万行开始;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求大乘见道——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称阿赖耶识、法身、本来面目,有时也方便称为真如),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再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此后断掉异生性(凡夫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研修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典;次第进修十地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对于不接受这生命实相看法的人,佛陀以善巧方便开演了人天乘,让大众安止于善法,不堕入三恶道中,以维持「后有」在这三善道中,等待未来的缘起,而接受佛陀所说的至善的法。而对于心志怯懦、但希望不再轮回、可以从生死中解脱的众生,佛陀教导开示这世间的缘起虚妄,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而令其走向四圣道中的声闻、缘觉此二法界;而对于不忍众生苦,也希望得证佛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经典说,二乘人中的智者等,还以为文殊师利菩萨没有根据结夏的规矩,虽然蒙如来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而想要赶走等觉菩萨;又以为弥勒菩萨平时没有从事禅定的修持,虽然知道佛陀说弥勒菩萨将来会继补佛位,但仍然心生轻视,即此二事而知,二乘人还是不能免于法执,对法有所强烈的执取,所以没有入世能行度化的方便,以不平等故,而且根本无法敬重大乘圣者,如是不断地以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宣说分为五时三教而次第说法,方便诱导学人从阿含教渐次进入大乘教,五时为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唯识时、法华时;三教是阿含教、般若教、唯识教。华严时是始教,顿说整个佛法次第;法华时是圆教,包含《大般涅盘经》的见性成佛,收归佛法究竟的诸佛境界,故圆教又名终教。若以三教来说,是从《阿含经》开始,即是第一时教;《阿含经》讲的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权教是方便权巧之教义,譬如佛地的境界甚深难证,众生难以了知及实证,所以方便开出快速解脱的教理,就是二乘教的解脱道;利根人可以在一世中就证得阿罗汉果而出三界生死痛苦;这本是佛的方便权巧而从大乘圆教中施设出来的教法,称为权教。但因为印顺私心中认为阿罗汉的证境同于佛陀,所以他不认同声闻法是权教的说法,他认为声闻法解脱道是究竟教。真实的法教(实教)则是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如世间法律,后立之法优于先立之法,母法优于子法。佛法亦如是,后说之法究竟于先说之法,唯识如来藏系经典诸法是母,是根本;除去母法,则余般若法空及二乘我空等法,皆无所附丽,同于外道断灭论者。故不应因自身未能证得如来藏,便学一神教学者之思想,否定佛晚期及于诸天所说诸如来藏系唯识经典。若予否定,佛教不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佛陀只说了小乘法,那为何小乘经典要说三转法轮?即使只是提到一点点,也还是有,就不能够否定,那其它两转法轮何在?为何不根据大乘经典而阅读,这样来真正了解佛陀到底说了什么呢!佛陀所说的小乘法,提到了灰身灭智,如是趋于无余涅盘,既然如是,为何还有「菩萨」这样「觉其它有情」的有情呢?既然永不受后有,这为何不是断灭呢?为何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