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关于证涅槃之正道,佛世尊于阿含诸经中所说甚多,主要是八正道之正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除了八正道之外,佛世尊又开示了“三十七助道品”之法要,以帮助弟子们修行,遵循着这些法要,努力去实践,就可以渐渐趣向涅槃解脱。三十七助道品分为七种,即一者四念处,二者四正勤,三者四神足,四者五根,五者五力,六者七觉 三摩地

2018-07-22

不仅能蒸蒸日上帮助自己成为有智慧的修行人,也能有更多的善巧方便能力帮助别人开启智慧之门。是的!我将这样过完今生与来生—积极从事利乐众生志业与持续在佛菩提道路精进修行直至成佛!阿弥陀佛!-----《425活动部落格》佳文共赏 (原标题:我就这样过了一生吗?!)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刚才举的问题里面,很显然的又无端端的生出来两个不同的判断的因缘!一个就是,这个菜到底是不是真的停妥在您的面前;第二个缘就是说,别人是不是同时,包含您的左右两边的这些客人,是不是同时都伸手夹,以至于说您不方便再伸手夹呢?那个时候,在这两个缘的状况生起的时候,您到底夹还是不夹呢?所以,以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到说,所谓的随缘,当我们在获取事物 三摩地

2018-07-22

然此如来藏虽具如是无我性,但由其无始劫来常住而不间断,復又尽未来际也不间断,是故方便说之为「我」。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阿罗汉根本没有证涅槃,可是佛方便说阿罗汉证涅槃。接下来谈缘觉,缘觉也如同声闻一样,都是透过佛语开示,去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而断结证果。缘觉先从十因缘的老、病、死往上逆推,知道有生才有后来的老、病、死出现;如是再由生往上逆推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知道到这个识为止,不能再往上逆推。所以佛在经中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了相似般若,在历缘对境中就可做相似转依,具备这些悟前之前置准备方便,悟后起修就不会找不到方向,可快速转依增上,智慧增长,法乐不断,善法增加、恶法减损,七识心之烦恼习气、性障等不须刻意压伏,随着智慧之开展而渐渐自然净化,方不至悟后无法安住本心,甚至造业、生疑谤法,起大退转。佛法既深且广,修行中有许多歧路,稍一不察,就会走错道路;或在学佛过程当中必须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决定,就是已经抱有一些见解,世间人他们方便称为成见,就是认定某些人一定是怎么样的。然而只要是人,许许多多的变异性都是存在的,没有一个人的心是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同一个----不是!六识的体性,尤其这意识,祂是千变万化的,小时候懂的事情,到了长大以后就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你如何说祂是同一个呢?然后甚至有的人,他昨天才骂过人,可是他很快就自己忘记了。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无垢性品》)[今译]要把众生,看作是佛的化身,把自己看作愚夫。要把一切有情,都看得非常尊贵,把自己看成是仆人。要把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看成是子女。出家菩萨要常常这样观想,有时即使被打骂,始终也不加报复。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来调伏自己的心。▲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著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3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比较长,因此在这里就不诵念,只以白话方式语译经中所记载的内容。故事是这样子的:那时,阿难就禀白佛陀说:世尊!摩耶夫人在过去世时,造作了什么业行,而使得她受生于畜生道中成为鹿女呢?佛陀告诉阿难:你好好的听著啊!我就要来为你分别解释说明,摩耶夫人往昔身口意行的业因、业缘。就是在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广义的净土宗;可是越到末后世,都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为主,就变成狭义的净土宗。那这个宗在佛法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摄受根器是普 三摩地

2018-07-22

】又譬如持菩萨戒的人,要于六斋日持八戒斋,所以如来说白月、黑月中各有三斋应该受持”,也就是白月、黑月中的第八天和最后两天都要受持八戒斋,“这也是方便随着外道的说法来讲的,无关性重;因为外道们常以六斋日来供养诸天,既然世间有这样的法,如来就随顺外道法而施设三斋。”虽然施设白月、黑月各有三斋,一个月中总共有六个斋日,但佛法中却不依外道所 三摩地

2018-07-22

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近品〉提到:「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目绀青色相」,乃因累世能慈心视众生如同对待父母一般,才能感召此业。因果律能运作,其关键在于吾人都有一个可持业种、贯通三世的「如来藏」,而一个人的相貌庄严与否,正是由吾人如来藏含藏之业种所决定,非由现代医 三摩地

2018-07-22

我的家人还是要吃肉的,我不强求他们像我一样,我知道自己不能因为不吃肉而让他们觉得不方便,乃至心生反感,因为反感我,进而反感佛法,那真是害了他们了。我只是告诉他们:我不再杀生了,以后不会买活物杀了做给你们吃,在不杀生的前提下,我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幸运的是家人对此没有提出异议。但过了没多久,有次跟老公逛超市,到买海鲜的地方时,老公忽然说他想喝文蛤( 三摩地

2018-07-22

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三乘解脱果,称为对治悉檀。三、为人悉檀:人类等诸有情众生之根性八万四千,佛陀善观众生根器,随各人心性之差异而施设及开示各种不同之修行法门,乃是为人悉檀。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慢,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三摩地

2018-07-22

】,其藏密上师以邪知见误导学人,致佛子平时辛苦所修持之功德,如破了洞的麻袋一般,渐渐漏失,其龙天神亦因此学子破戒而远离,冤亲债主及诸恶鬼神,得其方便缠身附体,以致障碍修道,最终因心性观念转变偏邪,不能与了义、善知识相应故,而终将投入藏密或外道的怀抱里,白白断送自身福德慧命。有鉴于此,愚以有限知见,将所知之酒戒轻、重罪及性罪、戒罪,依释迦牟尼佛于天界之报身佛--卢舍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大乘菩萨法道异于二乘声闻缘觉者多矣,大小乘之间种性有异、心量志向有异、所证有异、智慧有异、行门有异、方便有异、功德有异、时劫有异、断生死有异、所断烦恼无明有异、断习气与否有异、所断惑障有异、果德有异……等,确实有诸多层面的差别不同,因此可说大小乘是「非非壁垒分明」。故以证悟的菩萨来看大小乘,乃「非壁垒分明,非非壁垒分明」,成就中道义 三摩地

2018-07-22

5、为人作首含笑(常含笑着)不瞋,有行有德(生气的有道理,是有德性的),讲话是吐言柔美的,具善巧方便的,是出言诚恳的,让听的人都很相信欢喜,讲话不会伤人,有大智慧。6、常乐好衣严身之具(喜欢穿戴的很庄严)。7、此人有善,,乐欲出家。8、若得为师就会精进修持清净律行,学习佛道,不爱世间名利,志求无上菩提。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难可筹量,非心所测,非眼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禅师不用打坐来作开示,如果这定境打坐,相貌,可以方便开示真心来让明白,这样禅师语录就会有许多打坐的开悟记录以及教导,可是并非如此。当然也可能有人说,那如果不是这样打坐,应该有真悟的禅师会来破斥打坐,可是祖师语录之中应该没有人会否定打坐吧?1.六祖惠能大师不同意打坐:「住心观静,是病,非禅!」2.六祖惠能大师不同意打坐:「常坐拘身,于理何益!」3.六祖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