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阿罗汉们随后闻佛说大菩提成佛之道,能够心生欢喜而回小向大,进修佛菩提道,经由明心的七住位证得般若总相智,进修般若经所说之般若别相智;复又能不起自满之心,继续进修诸地所修之一切种智,而生起无生法忍进入初地,能断尽思惑而不断之,留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受生,向诸地进修;从此以后,开始进断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并进修无生法忍之一切种智,地地增上。一直到初地 admin

2018-07-21

我听到导师当时称呼我为菩萨,我实在是吓了一跳:虽然受完菩萨戒后,便也当自己是一位小小的菩萨了,但蒙导师亲说,我当时实在是与有荣焉,即使今生为佛法赴汤蹈火,这也是菩萨的本分事!想来,今生忽忽过去,都是因为不敢以菩萨行,菩萨名为己任!枉费导师每次周二周六上课时候,称呼大众菩萨!固然菩萨不是人当的,尤其大菩萨的入地圣位,实在是可望似乎不可及,然而今天既然 三摩地

2018-07-21

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唯有般若能度众生到彼岸。所谓般若就是指实相心的智慧。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 三摩地

2018-07-21

这里面忍辱行,最重要还是忍;因为如来藏这个法无生,本来无生的法是非常深的,非常深到说你如果没有建立正知见是不能安忍的。因为在你自己现在的能观察的法中,你只能观察到生灭法,只能观察到你的这个觉知心的法,你可能还没有办法完全彻底了解说,这些生灭法的内容是如何;所以,你会误认为说,有一个生灭法中有一法是不生不灭法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正知正见,你就不能安忍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这个人他所悟不真,所以他转依无效,因此他不能体解诸佛世尊的大慈大悲的缘故,因此他无法做下回向,他也不会以所悟的功德回向发愿上品上生,他不会想要往生极乐速得无生法忍而能够快速的回入娑婆,住持释迦世尊的。因此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发起,对于一般未断我见的凡夫来说,那是不容易的!证悟而有转依成功的人,就比较容易发起;未悟或者悟错的人以及无法转依 三摩地

2018-07-21

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唯有般若能度众生到彼岸。所谓般若就是指实相心的智慧。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佛性不是因为修行而得,是本来就有的,也没有一个门可以进入让我们看见真如佛性。所以祖师常说:无门为法门,就是这个道理。而真如不 三摩地

2018-07-21

无善恶业故,即无生死。无生死故如来藏心湛然常住,即是六、七识灭,建立八识。」由此可知:永明禅师亦是以如来藏作为证悟之标的,绝非是以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作为真实心。并且说应灭六、七识以后使如来藏独自湛然常住,方是真解脱、真涅盘,而非说的灭第八识如来藏,故说如来藏心湛然常住,如来藏心从来就无生死故。《宗镜录》中又云:「其如来藏真常普遍而在六道,迷此能令随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妄心还要依据五根接触五尘才能出生,当祂出生的时候,祂已经是已生之法,既然是已生了,怎么可能变成无生呢?所以说妄心祂永远不可能变成真心,因为祂是已生之法,当然不可能变成不生,因为不生就是本来无生,既然已生怎么可能变成无生呢?再接下来说妄心。妄心我们刚刚已经讨论过了,说妄心根本无法贯穿三世——妄心无法持种到未来世去,祂无法贯穿三世的因果。 三摩地

2018-07-21

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真心而长时间的现前运作、详细观察,不可堕落在昏沉而不明白法界真理微细之处而不能生起智慧,像这样住入平等安闲寂静的境界中,哪里还会造诸恶作业缘来长养七识染污性而干扰遮覆此自心如来本来自性清净之圆妙光明呢!只恐怕悟后不肯如此修行,所以面临境界考验时就全然忘掉了所应转依的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依然像过去一样的随于境界、随于习气而使意识觉知 三摩地

2018-07-21

我见若能观行很彻底,把它断除了,找到如来藏时稍微为你点一下,你就知道怎么整理了,如果我见断除的观行没做好,找到了如来藏时教你整理,你还是不容易整理好;喝了一整天的水,可是进了小参室一问,什么都不知道,白喝了!但是别人喝无生茶是越喝越欢喜,有好多法出来了,智慧越来越增上;结果你不是,这时越喝越痛苦;[好难喝!这杯水比什么苦药都苦。]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断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五阴世间及三界世间皆是生异住灭,成住坏空,念念不停,如梦如幻,暂时现有;唯有证得如来藏,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永无生灭,体性真实,非如虚空之常,亦非如色法之有、之无常,远离二边,不堕常见断见外道论中,永无生死,方能出离生死;上平居士、元音老人、徐恒志居士、一切藏密古今诸师,乃至四大名山诸师,皆认取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为真实心,或者认取觉知心之证自证分 三摩地

2018-07-21

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法而成就一切智,入无余涅盘;佛菩提的修证者,可以藉此而了知一切相的内容,协助成就无生法忍的现观,所以大乘菩提的修证者也必须修学。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观的工具而已,不同于外道以追求四禅八定的境界作为最终目的。打坐修证禅定,真能 三摩地

2018-07-21

有说:「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所以这些方便语,还是会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尤其中台山的惟觉老和尚,一生的受用,大多来自虚云老和尚,还有另外一位禅师,后者也没有开悟,这里也不用多提。惟觉老和尚,所写的东西,许多是直接将虚云老和尚的语录剪辑下来,一个字也没有更动,这个在他的著名的《禅七开悟》一书的卷首语,就是如是说。其比对,大众菩萨如果有 三摩地

2018-07-21

《观无量寿佛经》世尊向阿难及韦提希开示说:「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上品中生者,……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花,经宿即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际当然就是实相心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你的十八界都还具足存在,就已现观祂住在无余涅槃中,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这就是实证 三摩地

2018-07-21

两增上慧学是证悟的人才能修学的--换言之,尚未证悟第八识真如的人,没有办法如实亲证般若经的空性总相与别相,便无法如实证解唯识增上慧学;因此唯识增上慧学这无生法忍,不是没有证悟的人所能证知以及解知。第三节略述总相智别相智种智之关系这三种智慧:般若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种智,这三种智慧不共二乘,所以称为别教;前两智是人无我--就是大乘所说的般若--般若的总相智 三摩地

2018-07-21

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是故一切诸修行者虽见内境界住现法乐。而不舍于勇猛精进。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不能现证。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摩勒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No.2016宗镜录(卷47)T48,p0695a若有不 三摩地

2018-07-21

第九观修学完成之后,在这个报身坏掉之时,他一定可以生于诸佛之前,得到无生忍。想无量寿佛的时候,要注意有个要领,要从其中的一种相好先想---先想祂的眉间毫相,这个白毫相要观想得非常清楚,非常分明。如果眉间的白毫之相能够观想得很清楚的话,八万四千种的相自然而然就可以看见,所以不要听到前面那样讲,就害怕了。第九观成就的时候,诸佛会现前为你授记,会告诉你:「 三摩地

2018-07-21

复次,明心与见性二关,迥然大异;明心者,找到如来藏真实心,现观其常住性、无生性、涅槃性、真如性、中道性,此名明心。然而明心之人,不能于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佛性,不能于他人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眼见佛性者,则悉能于山河大地上眼见自己之佛性。又观我会中十余人,亦能在平实教导之下,如平实一般,在山河大地上、在有情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并非明心亲证如来藏者所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