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通过一段时间对戒律的研究和修持,慧禅师深感戒律深邃驳杂,微细难防。一日,他大发感叹道:“大士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于摄善中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意思是说,菩萨戒中的摄律仪戒,与我过去所受的声闻戒,都是讲止、持、作、犯,但是在篇幅长短、戒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出家后,执侍天衣和尚有很长一段时间,却无所契悟。一天,天衣和尚呵叱他用功懈怠。于是,道宣禅师便发奋参究,废寝忘食,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道宣禅师听见寺院巡更的铃声,猛然大悟,欣喜道:“住!住!一声直透青霄路,寒潭月皎有谁知,泥牛触折珊瑚树。”天衣和尚听说他悟道了,便命令他充当藏司(管理库房)。道宣禅师出世后,住舒州投子山接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久,重显禅师便应明州知州曾公(曾会)的邀请,住持雪窦资圣寺,时间长达三十一年。在此期间,重显禅师大振宗风,被称为“云门中兴之祖”,一时天下衲子争相亲附。因为重显禅师久住雪窦山,故后世禅林皆称之为“雪窦禅师”。重显禅师晚年,经常感叹后世学世学者寻流失源,不知归本,遂作“为道日损偈”云:“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继鹏禅师于是依教参究此公案,可是参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觉悟。一日,良雅禅师正在烤火,继鹏禅师侍立在旁边。良雅禅师忽然问:“拄杖子话试举来,与子商量。”继鹏禅师正要开口举此公案,良雅禅师拈起火箸便打。继鹏禅师豁然大悟。继鹏禅师悟道后,住潭州云盖山接众。曾有上堂法语云:“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福严。乐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狱。”良久曰:&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出家后,法秀禅师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游历讲肆,励志学习《因明》、《唯识》、《百法》、《金刚》、《圆觉》、《华严》等经论,不久即能贯通其义,并为众发挥。一时名闻洛京。他曾依据圭峰宗密禅师的《圆觉经大疏钞》,为道俗二众宣讲《圆觉经》,但是他却耻于学习圭峰禅师的禅法。他认为南方禅宗不过是无知狂徒惑人耳目的邪说而已。当时他只敬重北京的天钵重元法师。重元法师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克文禅师专学经论,不久即能通晓其义,并升座为众宣讲。一时名闻京洛。一日,克文禅游龙门,看到殿庑间绘有吴道子画的比丘入定图,他们一个个瞑目端坐,寂默不动,克文禅师大受震动,幡然自失。他告诉同伴说:“我所负者如吴道子画人物,虽妙尽一时,然终非活者。”于是他便放弃讲经事业,向湖南方向行脚参学。克文禅师所至之处,与人论辩,必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久,行伟祥师便来到慧南禅师座下,随众请益,时间长达六年之外。一日,行伟禅师入室请益,很快就被慧南禅师喝出来了。行伟禅师刚要举足跨出门槛,一下子顿悟玄旨。行伟禅师后出世,住仰山接众,一时道风大播。行伟禅师平时接众,特别强调:自性虽无形无相,不可以用语言描述,亦不可以用思维拟凑,但是它一刻也不曾离开过当人的现前一念,因此学人要于日常应用处着眼,第一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翠岩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悟新禅师又再次住持云岩。在那里,他新建了一座藏经楼,让太史黄庭坚为它作碑记。碑成之后不久,悟新禅师发现居然有人敢把自己父母亲的墓志铭偷偷地刻在碑阴上。悟新禅师大骂道:“陵侮不避祸若是!”话还未说完,当即雷电暴震,将碑阴截为两半,而藏记却完好无损。北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悟新禅师住洪州黄龙,接任祖席。政和五年(1115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众多的禅师中,与东坡居士交往最密切,时间最长的要算佛印了然禅师(庐山开先善暹禅师之法嗣),他俩之间有不少妙趣横生的诗禅酬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回味无穷的佳话。有一天,东坡居士去看望佛印禅师。佛印禅师道:“此间无座榻,不及奉陪居士。”东坡居士趁机戏道:“敢暂借和尚四大为座榻。”佛印禅师回答道:“山僧有一问,居士若道得即请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他便留在真净禅师座下继续请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辞去。临行前,真净禅师告诉他:“子所造虽逸格,惜缘不胜耳。”怀志庵主当即明白了真净禅师的言外之意。此后,怀志庵主便到南岳石头,卓庵隐居二十余年,不与世人相来往,即便是士大夫登门拜访,亦不稍顾。诸方信众虽竭力邀请他出世接众,但是都遭到了怀志庵主的婉言谢绝。怀志庵主曾有一首偈子,描写了他的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北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知和禅师入住雪窦中峰、栖云二庵,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在住庵期间,有志于道者,多前来参礼请益。知和禅师曾有一偈,描述了他住庵这段时间的自在闲雅的生活——“竹笕(jiang,引山泉之水用的长竹管)二三升野水,松窗七五片闲云。道人活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知和禅师与天童普交禅师曾经是好朋友,二人经常结伴游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经过一段时间的究习,瑞仙禅师领悟到“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这一道理,遂谓同学曰:“戒者,束身之法也。何自缚乎?”于是便放弃对律学的研究,专习天台教义。一天,瑞仙禅师读天台典籍的时候,偶然看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首偈子,忽然生起大疑问来:“又不自他、不共不无因生,毕竟从何而生?&rdqu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显禅师于是便留在五祖和尚身边,侍奉了很长时间。五祖和尚非常钟爱他。宗显禅师后辞五祖和尚,准备回四川。临行前,五祖和尚特以偈颂相送,云:“离乡四十余年,一时忘却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宗显禅师回到成都时,昭觉纯白和尚还健在,于是便继续侍奉他。宗显禅师由是名声大振。宗显禅师后出世住长松,次迁保福,大张炉鞴(bei),煅炼四方学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圆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涂毒禅师准备辞别大圆和尚,去其他的地方参学。临行时,大圆和尚把涂毒禅师送至山门口,拊着他的背说:“宝所在近,此城非实。”[人人都怀着无价宝,此宝就在当人的一念心性中,不用再向外驰求。人的肉体是无常的,终将归于朽灭,而此宝却恒常不失。这里的“此城”喻五蕴之身。]涂毒禅师听了,便点头称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守端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杨歧和尚会下,执侍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离开。后游庐山,经圆通居讷禅师的举荐,住持承天寺,一时声名籍甚。次后又移住法华龙门、兴化海会等道场。守端禅师每至一处,皆学众如云。守端禅师接人,虽然不似德山、临济那么峻烈,但是其平实的机语中,却如铁壁一般,全无你商量的余地。请看他的几则上堂法语——1、上堂:“乾坤之内,宇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参学,但是,他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法演禅师投东京慧林院圆照宗本禅师座下。在宗本禅师的点拨下,法演禅师对绝大多数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都能够领会其中的奥旨,但是,对于下面这则公案,却怎么也参不透——有僧问兴化存奖禅师:“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兴化禅师道:“打中间底。”那僧一听便作礼。兴化禅师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东山水上行”之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克勤禅师自指)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了找到景元禅师,太守遣使者四处打听,花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在台州报恩寺的大众寮中找到了景元禅师。不得已,景元禅师便受命出世弘法。当时报恩寺的方丈古公和灵源禅师的高足,听了景元禅师的开示和提唱,都深感惊诧。在南明住山期间,曾有僧问:“三圣(镇州三圣慧然禅师)道:我逢人即出,出则不为人。意旨如何?”景元禅师道:“八十翁翁嚼生铁。”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于是便教她只看“是个甚么?”范县君回家后,依教奉行,在日常起居处、举手投足处,专看“是个甚么?”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豁然有省。她惊喜地说道:“元(原)来恁么地近那!”范县君的悟道经验,很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借鉴。在日常生活中,看“是个甚么?”这实际上就是六祖所说的“学道常于自性观&r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出家后,有一段时间,他还象在家时一样,喜欢阅读世间群书。一日,弥光禅师悚然自警道:“既剃发染衣,当期悟彻。岂醉于俗典邪?”于是出岭北上,游方参学。弥光禅师初投江西云居,礼谒圆悟克勤禅师,后又往参黄檗祥、高庵悟禅师。弥光禅师与这几位禅师的机语皆相符契。后准楚盗起,弥光禅师又重新回到福建,礼谒佛心禅师(上封本才)。当时,大慧宗杲禅师正在广东梅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