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等到明心见性之后,要修福业可以继续修福。还没有明心,还没有见性之前应当把一切福报修集的事业暂时放下来。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就得放下参禅法门,继续去修各种福业,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并且要每天把所修福德功德回向怨亲债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多年来,不断劝说诸方大师:应当殷勤进修基本定力,应当建立正知正见,应当早日勤求证悟如来藏,达成禅宗开悟明心之基本目标;后又于书中示以悟后进修之内容及次第。是故年年作是公案拈提,继以诸书宣示三乘菩提正理,以告诸方大师及与学人。复又付嘱会中同修:凡有新书出版,皆寄赠之。然而前年中,星云法师来函婉拒平实之赠书,函中亦隐寓“大师教导后进”之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是心行不正之人,却又目空一切,高座说法,以慢待人,若闻平实名号时,明知平实之法正确无讹复又深妙,绝非自己臆想之所能知,却生卑慢之心,加以贬抑,皆非心地正直之人也!无怪乎学佛日久却离日远,无怪乎彼等诸人永与第一义谛绝缘,永与解脱道绝缘,良有以也!今时大乘佛法学人,若欲亲证实相般若者,若欲亲证法界体性之真实相者,当从大乘禅宗之参禅法门究明心性入手,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是故,佛法般若之修证首要,乃是求证禅宗开悟明心之境界,由是缘故,便举投子孤负公案,共诸大师学人说禅: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因一僧问:“牛头法融禅师未见到四祖的时候,是什么境界呢?”投子禅师答曰:“当别人的师父。”那僧又问:“见到四祖以后又是什么境界呢?”投子禅师答曰:“从此就不敢再当别人的师父了。”牛头法融禅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大乘佛菩提方是般若,二乘菩提非是般若,唯是解脱道,是故不回心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亦不能知大乘菩萨所证之般若智慧;乃至第七住贤位菩萨所证之粗浅般若智慧––禅宗之破参明心之根本无分别智––大阿罗汉亦不能知之;是故般若绝非唯是二乘菩提所修证之解脱道,而是函盖解脱道在内之佛菩提道;佛光山之星云法师,实不应以解脱道解释大乘般若,何况彼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法师说禅云:《什么是“本分事”?是明心见性的事,是了脱生死的事,是回到本家的事。本分事,是认清本性、安住身心、慈悲忍耐、发心作务的禅风。禅者的生活中,无处不是禅,吃饭是禅、睡觉是禅,行住坐卧、搬柴运水,无事不禅。禅,不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所以,我们能将做人的本分做好,将事做好;是自己的,不去推辞;不是自己的,不去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同理,禅门之中亦有恶慧;此谓真实之正慧者,乃是于参禅之时,已自了知参禅宗旨即是明心与见性。既言明心,则知必定有一真心,是吾人所应亲证者;亲证此真实不坏之金刚心已,方可名为明心也!既言见性,则知必定有佛性可以眼见;亲眼看见佛性分明显现而无染污时,但觉世界如幻、身心如幻,唯有佛性如是真实不坏而又无隐无遮;如是眼见佛性者,即是见性也!合此明心与见性二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说禅之时,尚以意识觉知心之消归一念,作为《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实心,堕于意识心境界中,我见未断、真心未证,云何可说是懂得禅法、已经证悟之人?竟然大胆以佛光禅师之名,示人以悟!所以者何?谓禅宗之开悟明心者,以及《金刚经》所说之实相心者,皆是说第八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从来不是以意识觉知心之一念不生,作为金刚心也!然而星云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宗祖师之证悟明心,虽是亲自触证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唯阶第七住位,仍在胜解行位中,距离初地犹在遥远,何况九地菩萨境界?初地尚且未有资格修之,何可妄说禅宗初悟时之七住菩萨境界便是已经亲证如来禅者?经中佛说亲证如来禅者即可进入十地中故。经中既已如是具言,禅宗祖师焉可自行建立?违佛所说?是故此一公案中所说之祖师禅与如来禅,余绝不能同意之。然而星云----佛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已经明说星云----佛光禅师----之明心“悟处”,亦是离念灵知心,不离第六意识心之范畴;亦是效法常见外道,同以觉知心保持一念不生,作为真实心,根本不想求证第八识如来藏也!是故更道:“天龙禅师竖出一指,俱胝禅师方知真理是一,此外无二亦无三。从此以一指传授学人。”如是等语,完全误会天龙禅师之意,亦误会俱胝之悟处,有何禅悟证量可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祖惠能大师当初未到黄梅时,就能听经解义,但对自家大事并未契入;到了五祖那里,虽终日在磨坊里作苦役,不曾阅经读藏,但终能明心见性,可见悟道非从文字上得。藏经楼上的禅者,虽不看经,却能老实修行,每日只管打坐。藏主慈悲,劝其阅藏;禅者无奈,只得以悟境相示。禅,不限于文字,只要认真参究,廓然贯通,一样可以悟出本来面目。》(佛光《没时间老》页38)平实云: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如是心者仍是妄心,莫道一念不生,莫道念佛一心不乱都只是妄心,乃至学人而进入世间禅定之最高境界之非想非非想定中时,仍是妄心也!云何可将欲界中不离五尘之觉知心说之为悟?乃至阿罗汉坐入灭尽定中,灭却意识心,唯余末那识之时,仍非证得真心,仍未开悟明心,何况之一念不生,或念佛之净念相继,都只是欲界中不离五尘之粗浅定境,都还是意识觉知心之极粗心境界,如何便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是缘故,亦有人间之新学菩萨因为好奇心,欲知开悟明心是何境界,欲知眼见佛性是何境界,尽形寿修学佛法般若;乃至久学菩萨欲知诸地道种智、佛地一切种智之境界,不辞长劫辛劳,追随世尊修学佛道。如是而修佛道者,正因求法之热诚心所致!然而求法之热诚,却是植因于对实相之无所知、之欲了知,即是因为好奇而欲求证之,非因对于世间“有境界相”诸法之喜乐贪著而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岂唯平实今日不肯六祖当年悟前之偈?古时多有证悟之禅师不肯六祖当年悟前所写如是一偈,皆认定为尚未开悟明心之际所写者;谓此偈中所示之意,仍堕于一切法空之意识所知见解之中,尚未证得如来藏也!由是缘故,古时洞山良价禅师已不肯之,后来亦曾多有禅师评论之后加以世谛流布,藉以建立禅者正知正见,藉以广利学禅之众人。洞山良价禅师有时垂语开示曰:“六祖当年在五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是说得此一段语后,已经难为圭峰宗密自己;同堕意识心境界而自以为悟故,正应以此语警觉自身故,可怜!可怜!末法之今时亦复如是,多年以来常有错悟之大名声法师,恐吓我会中之明心者为大妄语、为必下地狱;乃至二○○二年末,至二○○三年初,亦有会中部份亲教师及学员,被某师辗转恐吓为错悟,指为大妄语、必下地狱。因此心生恐惧,自我否定,将余早年为彼明说之阿赖耶识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如尔星云法师----佛光禅师----始终不肯求证第八识如来藏,始终教诸徒众认取觉知心----第六意识,作为亲证真如佛性,何曾能知归宗禅师之心行?总以取信于印顺法师唯有六识心王之邪见,不肯承认确有第七识与第八识,不肯承认确有第八识如来藏,不肯承认阿赖耶识实有,不肯承认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一直遵循印顺否定如来藏之邪说,是故不肯回归临济义玄禅师之宗门正理,不肯脚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光禅师为甲乙丙这样回答后,在座旁的侍者很不以为然,因此就非常不满地问道:“老师!您老是当今一代禅师,禅是当初佛陀留下的以心印心的法门,成佛作祖,没有比学道参禅更重要的事,他们甲乙丙等应留下来,在您的座下与您学禅,以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才对,您老怎可鼓励他们走呢?”佛光禅师听后,哈哈大笑说道:“我还有你啊!”》如是举说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法师说禅云:《有一位无果禅师深居幽谷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由一对母女供养,由于一直未能明心,深怕信施难消,故想出山寻师访道,以明生死大事。的母女要求禅师能多留几日,要做一件衲衣送给禅师。母女二人回家后,马上著手剪裁缝制,并一针念一句弥陀圣号。做毕,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做路费。禅师接受了母女二人的好意,准备明日动身下山;是夜仍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临济禅宗之禅,本是超尘脱俗之性净涅槃妙法,到得星云法师手里,却变成了世俗法,是故将明心开悟之般若智慧法要,说成世间禅定之法门;是故将出世间法之禅,说成世间之后可以记起往日被人积欠之债权世俗法;将出世间法之禅宗妙义,说成可以令人宁静祥和之禅定世法。不禁令人感叹:今时临济正宗传承之师所说之宗门禅,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怎不令人摇头太息!定心而令觉知心一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