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修福以后不要往生天上去享福,也不要想未来世可得到多少回报;到了来世时,只要赚取生活所需的钱财就行了,剩下的大福德都留到未来世不断积聚成长,越来越增长而具足成佛所须有的大福德,从来都不过分的享受,使你的福德越来越大,以这样的大福德之身,你到了诸天天主面前也无所畏惧啊!因为你随时都可以取代他,所以得无所畏。处众无畏的第二个条件是于法无碍。不论三乘菩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如果把这些被畜养而几乎完全失去了自行求生本能的禽畜,或者把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被弃养的动物随意放生的话,牠们的存活机率有多大呢?是否就等于在放死呢?是否会制造许多环境生态的浩劫呢?实际上,一年被人类吃进肚子里的生命,是无可计量的!这都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佛法的正知见,不了解包括这些畜生道在内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真如佛性,都是未来佛;也完全不懂得《楞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是以一世短暂的世间利益来考虑,以物化的观点,认为复制人只是自己花钱制造出来,属于自己的物品,所以就可以任意地操控复制人来为所欲为造作恶业的话,在未来世所得到的恶果,是要以千倍、万倍来返还的,甚至可能在未来世要沦堕三恶道来长劫受苦。何况如果我们多造五戒十善的话,那么在今生的色身坏掉之后,第八识如来藏还会继续帮我们在人间或者天界制造出下一世受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又进一步来看,这个时间上面,正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许多的事情,其实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连续一样,在佛教里面看来,我们不是只有这一世而已,其实我们有无量的前世,我们也有无量的未来世;那么从过去世到这一世、到未来世,其实在时间上面是有所相续的,这个才能够谈得到所谓的三世因果。所以,我们在佛教里面看因果,第一个就要先建立这个观念,就是因果 三摩地

2018-07-22

释迦牟尼佛在《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中,对于药王菩萨开示,以什么样的众生未来世将会作佛来界定法师呢?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于说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未来世这个世间一直都有佛出世来度众。那么在这种状况,你当然就不能说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原标题:佛教不是厌世的宗教) 三摩地

2018-07-22

这家喻户晓的一段话就是在说明因果昭昭不爽,因为佛道的基础在于相信有三世轮回、因果业报,如此我们所作的一切修行才会功不唐捐,因为我们所作的业都会被带到未来世去。众生会有生死轮回、因果业报,代表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一定有个永远不灭的主体,把我们的身口意所造的业从上一世带到这一世来,再从这一世带到未来世;而我们身体和意识心在死亡时都毁坏了,所以这一世出生的 三摩地

2018-07-22

《亲友书》云:若人孝父母,其家有梵王,现召善名称,来世生天堂。所以对父母只要略作损益,感应有如桴鼓,至为迅速。六朝时代,高人名士都崇信《孝经》,那时的人常以《孝经》来殉葬或追荐亡灵;病时诵《孝经》,可得痊愈;争斗时诵《孝经》,可得和解;着火时诵《孝经》,可得熄灭等等,有种种不可思议的感应。宋吴孝妇,丈夫早亡,无子。吴孝妇承事婆婆至为孝顺。婆婆年老,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都会觉得很欢喜而希望进一步修学。因此藉由读诵经典,也可以把这些善净法的种子,种进心田之中带到未来世去,届时便很容易与佛法相应,因此利益很大。即使对于经中的某些义理无法完全理解,但是因 三摩地

2018-07-22

假如学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的人身,更何况说能够证解脱果乃至于佛菩提果。可是问题是,假如只有持戒律,也没有办法成就佛菩提果,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四智圆明,乃至于根本没有办法得到般若中观的总相智,因为奉持戒律的部分,只是菩萨六度里面的一个部分而已。(原标题:律宗?戒律?与菩提道的关系) 三摩地

2018-07-22

)《占察善恶业报经》: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 三摩地

2018-07-22

又云:若当来世,佛诸,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首先我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当我们帮父母、师长在帮他摩洗的时候,帮他除去垢秽、帮他香油涂之的时候,我们说:我这么爱护我的父母,就是我绝对不杀这个父母,未来世他成为人,我也绝对不杀这个人。因为这样子的观察,所以能够清净自己的身心、清净自己的道器,让自己的内心调柔。而且因为这样子而推及,从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推广到人,我们都要离杀,要起这个离杀思。除了离杀思之外,不杀眼前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从来都不知道,而现在逐渐知道之后才知道说,原来这个法函盖了一切法;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实证之后才能够知道说,原来世间的一切法都跟如来藏、都跟阿赖耶识有密切的关系。有了密切的关系才能够把一切的世间法全部贯串起来,这样子才能够称为多闻。如果没有这样子的话,世间的种种的这些法相都是支离破碎的、都是彼此不相干的,所以它们之间有所矛盾,一般人也都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果说他广行布施,结果他对于第八识如来藏他是不相信的,乃至他是毁谤的,那这样子他所修得的布施的果报虽然也很殊胜,可能在未来世他能够成就殊胜的相貌,乃至有很好的世间的福报,可是他毁坏的因缘如果成熟了,他一切也就归于磨灭掉了,乃至他会沦堕到三种恶道里面。那个时候他所修的世间的福报、所修的布施,乃至修种种戒的功徳统统毁坏掉了。因为他最根本的对的信受没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有人照着我释迦牟尼佛所说来供养三宝,来种三种福田,当知这个人未来世,有无量福德来庄严其身,十方诸佛照顾及护念。供养三宝的菩萨,不仅有理有事,而且理事圆融。在事相上,菩萨如实供养三宝,十方诸佛当然会照顾这位菩萨,乃至于一切行住坐卧当中,十方诸佛常常护念这位菩萨。在理上,佛所说的就是在说自心如来,因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祂一直在 三摩地

2018-07-22

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要受异熟果报,这也是佛众所周知的因果道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譬如今世成为有钱人,乃是往世勤于布施的缘故;今世贫穷乃是过去悭吝,不布施所造成。如果今世贫穷再不布施,未来世不是更加贫穷吗?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他有钱的话就会勤作布施;如果他没有钱,乃至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有机会碰到大福田的话,他也会想尽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女子贫穷,随着诸长者后面入山,想行乞以自活,看见众人供养众僧,心里想着:今世贫穷是因为往昔不布施的缘故,如果再不布施未来世更加贫穷!所以将身上仅有从粪堆所获得的两钱拿来布施,上座看了亲自为贫穷女咒愿。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上座特别为她咒愿而不是由维那来咒愿?后来这位贫穷女有福报,成为国王的夫人,带着珍宝来供养众僧,上座非但不为夫人咒愿,反而叫维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将继续谈如果供养三宝到底是种什么样的福田?所谓的佛宝就是如来世尊。如果在如来世尊种福田,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法宝与佛宝一样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僧宝有三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为什么如来世尊有两种福田?首先谈的是报恩田。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众生供养如来世尊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为什么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说明如下:首先,如来世 三摩地

2018-07-22

也同样是菩萨应该要随分修学的,因为菩萨必须以此福业为基础,作为来世生而为人天的依凭,一者,可以自受用而能五欲自恣,才可以有空闲的时间进一步去修学更胜妙的法;二者,还可以用来再去利乐有情,再为下一世植福,而且是如雪球般地越滚越大,福业越来越深厚,才能够作为在佛菩提道中一阶一阶向上迈进的依凭。然而,若是于佛菩提道法是有所亲证的话,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状况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