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或者是来自工作的压力,或者是疲于抚养下一代的操劳,我们无暇照顾父母,甚至需要父母能来帮助一下我们,哪怕帮我们带带孩子、做做家务也好!可是父母老了,腿脚不好了,眼神不好了,听力减退了,记忆力也不行了,连我们的孩子都抱不动了,您作何感想?原来人皆会老,会。父母之于我们的意义,只是抚养我们,再尽可能帮我们抚养我们的下一代,等我们的下一代也慢慢长大了,他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人的一生当中,总难免会遇到许多生离别的状况--特别是说亲人至爱之间的生离别,那么这一种生离别,由于带给一般人的痛苦,非常的伤痛、非常的巨大;所以常常会让大家往往沉浸在悲伤的气氛里面,久久不能出离。这个时候,往往我们会安慰对方说:该放下的就该放下了!可是往往我们会发现,对方能够听得进去的时候,其实并不多。而最后却都是因为时间久的关系,对于 三摩地

2018-07-22

夫生有,合会有离,何有生此而永寿者?宜割恩爱以存道意。斯乃名曰敬顺言也。】(《长阿含经》卷四)这段在描述过去佛陀当转轮圣王的时候,他即将舍寿,他也作种种的修行,要离开世间;结果他的玉女宝就非常的不能舍离,就招集了象、马等等的这一些,还有种种的饮食、衣服、楼观等等,要请求转轮圣王不要离开。因为跟转轮圣王说:您有世间最好的大象啊,马啊,乃至衣服啊,种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忧愁烦恼,甚至很多人都因此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在看待生的烦恼的同时,你想,学佛是不是可以利益这些在生忧患中的人呢?如果可以,我们为什么不来学佛呢?学佛的话,就象是你在大海中有一个罗盘,象是航海家,即使他那么知识渊博,如果没有罗盘可以指引他方向,他必定会丧命在这大海之中。同样 三摩地

2018-07-22

』】接著讲第十种邪见,悟得金刚三昧而般若慧仍然不深妙,住在『行阴区宇』的欲界定或四禅以下定境中的善男子们,『坚凝正心,魔不得便』,同样也是穷究众生十二种类有情的生根本时,认为幽隐清明的『扰动元』──『同生基』行阴就是生的根本,不知道应该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时『于后后有』产生了错误认知和执著,这种人就会坠入外道的五种涅槃论中。『后后有』是说,此世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呢?当初答应的话,到最后都反悔了!到最后都反悔了!使得其中一位天子超级想不开要去,但福报太大,想却也不了!另一位天子的老爸,誓命使尽招数要阻挡小孩出家,而金色童子告诉妈妈要出家时,妈妈听到快要昏过去了!在一年半以前,小弟写了一篇有关如何感召「菩萨子」的小文,这篇重点提到了父母亲要求菩萨子,一定要于佛菩萨前诚心的「发愿」。那这个发愿,要真的发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佛法中真正的孝,就只是孝顺父母、奉养父母而已吗?那这样子与世俗人与儒家所说的孝,又有什么不同呢?世俗的孝是孝且能顺,是在世俗法上使得父母尊亲能够富足快乐,能够不辱所生,能够赡养送。一般的佛则会知道,这样子做只是让父母这一生称心快意,对于他们未来的无量生,不一定有实质的帮助;所以佛会想尽办法,让父母尊亲能够和佛法结缘,能够得到未来生的大利益,这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报恩品第2之上〉:善男子!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经典中说,如何是世间最富有的呢?如何又是世间最贫穷的呢?慈悲的母亲还在家中的时候名之为富有,慈悲的母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我们提供再好的饮食、衣服、卧具、环境乃至尊重,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还是要继续轮回生啊!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来报答我们的父母跟师长呢?我们对于父母跟师长最大的回报——就是我们要告诉他说确实是有解脱法!在这个法界里面确实是有解脱法,确实是有实相之法,也确实是有诸佛,也有成佛之道。我们应该要帮助我们的父母跟师长来认识这件事情,请他们也跟我们一块能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9集佛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2016-03-02佛法 (原标题:亲子教育: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今略说,人中尚尔,何况地狱难可为喻!谁有智者,于生海当乐此身?二十八七日处母胎时,生于八种颠倒之想。何等为八?一、乘骑想,二、楼阁想,三、床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园想,八者、苑想,是故名为八种之想。二十九七日处母胎时,复感业风名曰华条,由此风力,令此胎身光色润泽,诸相分明。皆由过去所造诸业差别不同,随其形类有种种色,或 三摩地

2018-07-22

即下作小儿,年岁,在道边放牛;牛卒卧地,小儿便行取草著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举草著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著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其父意即开解,问儿:卿是何人?儿言:我是长者儿,今蒙佛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轮回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互相成为父母、眷属和子女呢?这当中一定有相当深厚的因缘在里面,也有许多修行的功课含藏在其中,我们如果能够先建立这样的观念,许多教养子女上的难题,自然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说明如何教养子女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经典中所说有情要互为父女需要哪些条件呢?《瑜伽师地论》卷1云:又由三处现前,得入母胎:一其 三摩地

2018-07-22

就在进入老街前的桥上,看到有人在桥上垂钓,正好钓起一条中等体形俗称「垃圾鱼」的「琵琶鼠」;垂钓者竟然很生气,狠心的把鱼儿重重的摔在桥上,然后再把鱼扔回河里。末学客气的请教他:「为甚么这样做?」钓客答说:「垃圾鱼刺多肉少,肉质差,根本没人要吃,偏偏这条河流垃圾鱼很多,索饵(吃饵)力又强,严重干扰他想要钓获大尾吴郭鱼的目的,所以置之地(杀之)而后 三摩地

2018-07-22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於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意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意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 三摩地

2018-07-22

当一切入海所需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在向母亲辞行要出发时,这时候母亲才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孩子,应当等待我了以后再说,现在怎么能放心让你去呢?』慈童女回答说:『如果当初您不答应的话,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是既然母亲已经答应我了,为什么现在又反悔遮止我去呢?期望以此身因为信守诺言而,我都已经和人说好了,当然要遵守信用,不可以再留在这里。』母亲见到孩 三摩地

2018-07-22

的被束缚在我相当中,没有半点的觉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建立起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这样一种身份,并在这样一种照顾与被照顾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感。当孩子长大,已经能够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独立照顾自己的时候,作为父母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这样一种变化,对于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这样一个信念抓住不放,心底深处有一种焦虑和紧张,害怕失去这样一种身份 三摩地

2018-07-22

教化诸天:一个女孩子,平常要学习许多美妙的言词,或布施济世的道理,常常讲给人听,要以天使自居,使人听了你的话,或是一则动听的故事,人人都有快乐和光明优美的感觉,因受感化,后生天。9.不兴恐惧:一个女孩子,不要像个罗剎女,颜面上虽然美丽,而心中毒恶不堪,随时制造恐惧的情绪,那是要不得的。10.烧诸恶趣:一个女孩子,千万不可做出贪瞋痴,杀盗淫的恶事来,要 三摩地

2018-07-22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孝顺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忤逆父母,所获得的罪报不可思议,乃至有人杀害父母,那是不顺孝道,也是违犯世尊所说的五逆罪之一,后当堕地狱受极大苦,这就是对父母稍作不善,便获得如是大苦报的道理。 (原标题:佛典故事之孝养父母)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