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陀向尼提说:心有上善之法,有殊胜之妙香。那么这里指的是什么呢?有殊胜之妙香,指的就是尼提有戒德之香。因为他在过去世出家,能够持戒不犯。虽然说因为他的心性娇恣傲慢,导致犯了那个过失,可是他这样的戒德,为什么是殊胜、是妙香呢?因为有顺风香,也有逆风香。也就是,当他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众都恭敬他;可是一旦当他因为烦恼而犯了过失,处在逆境中的时候,那么这样 | admin 2020-02-21 |
![]() |
当世尊与大众正要进入王宫时,有一位名叫暴志的比丘尼,用木盆绑在肚子,打扮成怀孕的样子,拉着世尊的衣服说,你是我的丈夫,现在我怀孕了,怎么不给我饮食、衣服,这件事你怎么安排呢?当时的大众包括了天、人,帝释天、大梵天、四王天及诸天鬼神等,看到这一幕,也听到这些话,不仅惊恐,而且也很彷徨想着:佛是三界中最尊贵的人,佛的心比摩尼宝珠还要明净,智慧比日月还要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谈第二个部分,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来摄取外境;由于有情中阴身入胎后,如来藏就借着父精母血等缘,来摄取物质,来长养自己的五根身,所以五根身得以成就,然后众生借着这个五根身,去摄取山河大地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及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出生了识阴六识,这六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分别诸法,于是有了众生所了知的诸法 | admin 2020-02-21 |
![]() |
○○○大鉴:素昧平生,先容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陈正源,担任法官职务十几年,目前是○○○○法院法官,办理民事审判业务。我是在○○出生、长大,原来○○林管处里面的储木池,以及附近的空地、房舍,都曾是我幼年嬉戏玩乐的地方,说来我与林管处也有点因缘。日前在台北佛教正觉讲堂听闻萧导师讲授菩萨优婆塞戒经时,导师提到三世因果的微妙,举了二十年前发生的李师科抢案及王 | admin 2020-02-21 |
![]() |
实际身就是以实际为究竟转依,而发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八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于实际而又同时示现五阴于人间或色界中。只是凡夫们都不知道,总是妄想进入无余涅槃中,再来寻找法界实际、涅槃实际,所 | admin 2020-02-21 |
![]() |
《华严经》里面说心如工画师,因为祂变化出三界,祂组合了诸般世间法,世间万法的本身就是真如妙心的显现,却又无妨这一些世间法具有种种生住异灭之相。心为我们画出了人身,因此我们出生为人类;心为我们画出了高鼻、大耳,所以我们就有了高鼻、大耳;众生各各的万法都是以各各的如来藏为身,并且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所以第八识如来藏心叫作法身,就是万法之身,所以如来藏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个法身能够变现种种色,不是众生的心、意、识所能思量的。为什么?因为法身如来藏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故,这可以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譬如念佛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用心执持阿弥陀佛圣号,所以这位念佛人的法身,已经开始去运作了,于是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出现了一朵莲花。这朵莲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以及念佛人发愿往生共同形成的,随着念佛人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得比较久的比丘尼来求教。其中她们遇到第一位,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衣服、衣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这样三衣一钵或等等就可以变得很多钵。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 | admin 2020-02-21 |
![]() |
堕到饿鬼以后,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这边说形体羸瘦,也就是骨瘦如柴,因为骨瘦如柴,所以骨节相敲,骨头跟骨头之间,都互相碰撞了,所以我们说这个饿鬼道,因为这样子会举身火然,全身都像火在烧一样,百千万岁无有解时,时间时节必须要非常的长,才有办法脱离饿鬼道。在这个饿鬼道的期间里面,如果没有人救拔,他是昼夜饥渴,白天晚上都感觉到饥渴,拿到食物就变成木炭,喝 | admin 2020-02-21 |
![]() |
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这是说,接着又观察,一切法都是由根本因如来藏,以及众缘和合而有,业果都不会失去。不论是什么业,善业、恶业或无记业,不论是什么法,善法、恶法或无记法,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以意根与法尘为缘而生起意识,再由意识了知法尘为缘,才有一切法出生;所以,一切法都是由根本因如来藏,以及众缘和合而有。事实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来藏中 | admin 2020-02-21 |
![]() |
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喑、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五根不具有两种意思,第一种意思是说:他的五扶尘根并不具足;另外一个意思是说:他的胜义根是不具足的。五扶尘根的 | admin 2020-02-21 |
![]() |
而刚才我们说有人提出了所谓的业果报系统,这个系统到底怎么实证呢?到底又怎么掌握呢?这个问题过失就大了,因为一个不能实证、不能掌握的系统,是不能够放到佛法里面来的;凡是佛法必定能够亲证的。不过我们回到佛法的真正的义理来说,我们说所有的关于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其实早已经完全函盖在所谓的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八识;因为 | admin 2020-02-21 |
![]() |
据传,戒贤大师当时其实已经身患重病,苦不堪言,本来就想要舍寿的;可是因为他知道了玄奘大师要到西天来取经,所以他百般的忍受病痛,希望能够等到玄奘大师,再把所有的法宝交付给玄奘大师。这个过程的的确确也作到了,而且戒贤大师经过这样的一个事件之后,他的病痛也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所以,从这件事情同样也可以看到,我们在现在、在当下所看到的这些境界的状况,其实并没 | admin 2020-02-21 |
![]() |
造恶业会因为担心被揭穿,会担心遭到同样的状况,会担心以后会有恐怖的果报,所以会设法产生自己种种的自我说服、防卫机转的;这虚妄自我成就的满足感,是无法抚平内心的不平静。这不是有一个上帝坐在天上瞪着你、处罚你。因为造恶业的时候,本身就随行着自我的惩罚,这不平静的心性----担虑,就是心性上一个很大的惩戒,如影随行!业的流转,不是一种思想、不是一种哲学,更不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7)常常有人质疑:世间常看到有造恶乃至作奸犯科的人,可是却不见他们受有报应,善恶因果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佛法中说:因缘果报大多在舍报后业报才会现前,纵使今生作奸犯科,现世已受法律制裁,也还是要在来世再亲自在被害人处受报。譬如:心地残酷狠毒以残暴手段故意致人于死,今 | admin 2020-02-21 |
![]() |
当然我执的这个习气,我们在这个讲次里面没有办法深入地讲解。我们提醒大家,我执的来源是由于我见!如果我们要知道我见的来源的话,那么最好的建议就是好好的掌握《阿含经》;如果大家对于《阿含经》的文言文有所障碍的话,也可以选择阅读平实导师所写的《阿含正义》。相信您经过那样阅读之后,会对《阿含经》里面关于我见跟我执的道理就能够确实的掌握。这样子你就知道说,为 | admin 2020-02-21 |
![]() |
他ㄧ定要经过教导,长养善根,熏习佛法正知见,这样慢慢的降伏他的恶习恶念,能够出生解脱智慧,才能够真正地断除这些恶习恶念。有情为什么会造作三恶道的恶业呢?因为有情想要自在,想要自在的时候,他就任性的凭着他的烦恼习气现行而去造作,以为这样子叫作自在;其实这个就是与烦恼相应,所造作的业都是生死业,生死业就不是自在的业。有情为什么会任凭自己习气烦恼现行而去造作呢?因为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现在要来举一个经典里面的说法,让大家知道一下,花草树木它真的是有情吗?以及论中告诉我们说花草、树木、果实,还真的是众生受用的依报而已。 在《佛说大般泥洹经》里面有这么讲:“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弟子。”在这个经中佛就讲说:假如佛弟子要这样讲说,一切草木它都有寿命,等于把它当有情看待,那这样说的话,&nb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在佛法里面,我们有说六度波罗蜜的第一个,叫作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跟世间的方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总是喜爱七宝,对世间的珍贵之物,特别是金钱,特别的珍贵,而且要守护它。可是在佛法里面所教导的,反而是要把我们所拥有的金钱财物要布施给众生,让众生能够获得安乐。那布施这个法,事实上就等于是把我们凡俗所贵的财物把它推出去,然后不要自己拥有;这从世间人的 | admin 2020-02-21 |
![]()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 | admin 2020-02-21 |